徐繆蔚
冬季,極難得的晴日,幾縷陽光小心翼翼地從窗戶縫里鉆進來,映在老人的臉上、手上、眉間,明媚了這小小的角落。
那是小鎮(zhèn)上極不起眼的一條路,路邊有更不起眼的一堵墻,墻角下是很不起眼的一座修理亭。亭里的老人也與這小亭一樣,樸素憨厚,普普通通。他穿著厚厚的舊棉衣,戴著毛線帽,皮膚黑紅黑紅的,很像老家老灶里被火映紅的土壁。乍一看,會以為他從上個世紀穿越而來。墻壁上插著一束梅花,黃、白兩色“混搭”,鮮艷水靈,清香幽幽,給小亭增添了別樣的韻味。
他一手拿著鞋子,一手在他那些工具上游走。他的手也是土灰色的,老繭布滿指尖,白色的紗布裹了一圈又一圈,也染上了土色,仿佛剛從地里拔出來的大蘿卜,還帶著些許泥土。
他用手指輕撫著鞋跟,溫柔而又小心翼翼,另一只手舉著小錘敲了敲,發(fā)出“砰砰”的聲響,不多時,磨損的鞋跟已躺在老人掌心。
老人舒了一口氣,嘴角上揚,輕輕一笑。原本安靜的角落頓時有了活力,明媚的笑容與陽光交織纏繞,裝點著這角落。
他埋下頭,頸上露出幾根銀發(fā),手中的動作沒有停止。陽光灑在銀發(fā)上,熠熠閃光。他換上一個新的鞋跟,錘子、起子、夾子……悉數(shù)派上用場。不多時,鞋跟便已修好,但他似乎并不滿意,低下頭找出一根銀線,包著鞋跟磨了兩圈,這才微笑著將鞋遞給顧客。梅花輕顫,似是在幫主人道別、送客。
這是他今天的第一個顧客,或許也是唯一的一個??腿俗吆?,他捧起一邊的飯盒,將早已冷了的米飯和菜隨意攪拌,扒入口中,午飯便算是吃完了。他靜靜地靠在鋁板墻上,皺紋雖然爬上了他的面頰,但掩蓋不了他那種從容淡定的靜美,就像身后停止了顫動的梅花。
我原以為,角落狹小,早已被大眾遺忘。這個時代,破了的東西,當隨手丟棄,誰又會看到那個小亭,誰又會想起那個屋里的修補老人呢?我原以為,再修再補都不如新的好,一如年邁的生命,哪比得上少年、青年活力四射?現(xiàn)在看來,是我錯了。即使有一天,亭子老了,老人老了,可是,再年邁也有自己的明媚,畢竟,每一個生命都值得敬畏,每一段歲月都可以燦爛,每個角落都有別樣的光輝。
滋生浮夸奢靡之風(fēng)的土壤仍在,我們的精神需要經(jīng)常修補,生活也需要修修補補地往前走。那個角落,老人一面擦拭著工具,一面哼著古老的歌兒,卻并不自知明媚了另一個人的冬天……
點評
考生采用旁觀者的視角,觀察細致,筆含真情,帶領(lǐng)讀者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寫活了一位熱愛生活、樸素善良、手藝高超、精益求精的修鞋老人的形象;“我”的反思、墻上的插花、哼唱的老歌、兩次描寫梅花、針對奢靡之風(fēng)引發(fā)的“修補”議論,不僅增添了行文情趣,而且以生活哲思啟發(fā)讀者,構(gòu)思也就凸顯新意,勝人一籌。
【曹津源/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