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祥 張安寧 許平 劉偉 董曉民 李淼
摘要 以2種生草方式土壤和2種施用有機肥方式土壤為試材,測定4種土壤的pH、有機質(zhì)、養(yǎng)分、主要鹽分離子、陽離子交換量、交換性鈣、交換性鎂等指標含量。結(jié)果表明, 施用牛糞(20~40 cm)含有營養(yǎng)物質(zhì)最多;自然生草土壤pH最高,種毛葉苕子在提高土層養(yǎng)分方面比自然生草具有優(yōu)勢;牛糞比菇渣更適合作為基肥施用,種毛葉苕子對養(yǎng)分的提高效果優(yōu)于自然生草。
關(guān)鍵詞 自然生草;毛葉苕子;有機肥;土壤養(yǎng)分
中圖分類號 S153.6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9)15-0148-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5.041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wù))標識碼(OSID):
Abstract In 2 kinds of soil planting grass and 2 kinds of soil with organic fertilizer as tested materials, 4 kinds of soil pH value, organic matter, nutrients, major salt ions,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exchangeable calcium and magnesium were measur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se of cow dung (20-40 cm) contained the most nutrients;natural grass soil pH value was the highest, hairy vetch had advantages in improving soil nutrient than natural grass;cow dung was more suitable than the mushroom residue as base fertilizer, hairy vetch was better than natural grass in improving the nutrient of soil.
Key words Natural grass;Hairy vetch;Organic fertilizer;Soil nutrient
基金項目 山東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農(nóng)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工程項目(CXGC2016B07);國家桃產(chǎn)業(yè)技術(shù)體系項目(CARS-30-Z-08)。
作者簡介 李桂祥(1987—) ,男,山東安丘人,助理研究員,從事果樹栽培生理研究工作。*通信作者,副研究員,從事水果育種和果樹設(shè)施栽培與推廣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2-21
果園生草是指人工全園種草或果樹行間帶狀種草,以及除去不適宜種類雜草的自然生草。果園生草是一項先進、實用、高效的土壤管理方法,是生態(tài)果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土壤有機質(zhì),調(diào)節(jié)果園微域生態(tài)環(huán)境等作用[1],同時,生草改變了生物群落結(jié)構(gòu),豐富了生物多樣性,形成了一個相對比較穩(wěn)定的復(fù)合系統(tǒng),為天敵的繁衍、棲息提供場所,增加了天敵種類和數(shù)量,從而減少了蟲害的發(fā)生,起到了生物防治的效果[2]。長期單施和過量施用化學肥料已造成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降低、理化性狀惡化,肥料利用率下降和土壤微生物性狀發(fā)生變化,利用有機肥或功能型生物有機肥不僅可明顯提高土壤生物活性,而且在調(diào)控健康土壤微生物區(qū)系和防治土傳病害方面有著突出作用[3]。有機肥在改善土壤理化性狀、維持土壤養(yǎng)分平衡和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等方面具有化肥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4]。
筆者測定自然生草、種植毛葉苕子、行間全園撒施并深翻菇渣和溝施牛糞4種土壤管理方式的土壤有機質(zhì)、pH、氮、磷、鉀等元素的含量,以期為果園有機肥選擇和生草提供理論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自然生草(4年)、種植毛葉苕子(4年)、行間全園撒施并深翻菇渣(4年,每2年1次,施用2次,每次3 t)和溝施牛糞(4年,每2年1次,施用2次,每次3 t)4種土壤管理方式的土壤,均從山東省果樹研究所天平湖試驗基地采集。
1.2 試驗方法
用“5點法”取 0~20和20~40 cm土層的土樣,測定土壤有機質(zhì)、pH、堿解氮、速效磷、速效鉀、全鹽量、八大離子含量、陽離子交換量、交換性鈣、交換性鎂等指標含量。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采用重鉻酸鉀法測定;全鹽采用質(zhì)量法測定;Ca2+和Mg2+采用EDTA 滴定法測定;K+和Na+采用火焰光度法測定;SO42-采用硫酸鋇比濁法測定;Cl-采用硝酸銀滴定法測定;CO32-和HCO3-采用中和滴定法測定;pH(水、土質(zhì)量比為5∶1)采用玻璃電極法[5]測定。
1.3 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3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pH及養(yǎng)分含量
土壤pH的高低不僅會直接影響土壤中大量、微量元素的分布狀況,同時也會影響土壤中養(yǎng)分狀況[6]。由表1可知,自然生草(0~40 cm)土壤pH顯著高于(P<0.05)施用有機肥和種毛葉苕子的土壤。施用牛糞(20~40 cm)土壤的pH最低,與自然生草(0~40 cm)、種植毛葉苕子(0~40 cm)、施用菇渣(0~40 cm)土壤的pH差異顯著(P<0.05)。
有機質(zhì)是土壤中氮、碳等營養(yǎng)元素的重要來源物質(zhì),土壤有機質(zhì)具有膠體特征,能夠吸附較多的陽離子,從而使土壤具有保肥性及緩沖性,同時在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物理性狀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土壤中微生物的存活也離不開土壤有機質(zhì),為土壤微生物提供必不可少的能源和碳源[7]。施用牛糞土壤的有機質(zhì)含量高于施用菇渣和生草的土壤,且差異顯著(P<0.05)。施用牛糞(20~40 cm)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最高,其次為施用牛糞(0~20 cm)土壤,自然生草(20~40 cm)土壤和種毛葉苕子(20~40 cm)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最低,小于0.5%。自然生草(0~20 cm)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比自然生草(20~40 cm)土壤提高89.58%,種毛葉苕子(0~20 cm)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比種毛葉苕子(20~40 cm)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提高269.05%。
施用牛糞(20~40 cm)土壤的堿解氮含量最高,種毛葉苕子(20~40 cm)土壤含量最低,兩者相差5.27倍。施用牛糞(20~40 cm)土壤的速效磷含量最高,種毛葉苕子(20~40 cm)土壤含量最低,兩者相差42.65倍。施用牛糞(20~40 cm)土壤的速效鉀含量最高,種毛葉苕子(20~40 cm)土壤含量最低,兩者相差1.72倍。施用牛糞土壤的堿解氮、速效磷、速效鉀含量高于施用菇渣、自然生草和種毛葉苕子的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鉀含量差異顯著(P<0.05)。
2.2 主要鹽分離子含量
自然生草(0~20 cm)土壤的HCO3-含量最高,種毛葉苕子(20~40 cm)土壤含量最低,兩者差異顯著(P<0.05)。種毛葉苕子(20~40 cm)土壤的Cl-含量最高,菇渣(0~20 cm)土壤的Cl-含量最低,兩者相差4.6倍,差異顯著(P<0.05)。自然生草(20~40 cm)土壤的SO42-含量最高,施用菇渣(0~20 cm)土壤的SO42-含量最低(表2)。
施用牛糞(20~40 cm)土壤Ca2+含量最高,種毛葉苕子(20~40 cm)土壤的Ca2+含量最低,兩者相差3倍,差異顯著(P<0.05)。自然生草(20~40 cm)土壤的Mg2+含量最高,施用牛糞(0~20 cm)、施用菇渣(0~20 cm)、種毛葉苕子(0~20 cm)含量最低,20~40 cm土層的土壤Mg2+含量高于0~20 cm土層的含量。施用菇渣(20~40 cm)土壤的Na+含量最高,施用牛糞(0~20 cm)、施用菇渣(0~20 cm)、種毛葉苕子(0~20 cm)、種毛葉苕子(20~40 cm)含量最低,除種毛葉苕子外,20~40 cm土層的土壤Na+含量高于0~20 cm土層的含量。施用牛糞(20~40 cm)土壤的K+含量最高,自然生草(20~40 cm)土層的K+含量最低,兩者相差4.82倍,差異顯著(P<0.05)(表3)。
2.3 陽離子交換量、交換性鈣和鎂含量
由表4可知,不同土樣對陽離子交換量影響較大。施用牛糞(20~40 cm)土壤含量最高,自然生草(0~20 cm)土壤含量最低。
交換性鈣、鎂含量是評價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改良土壤理化性質(zhì)和科學施肥的重要因素之一[5]。測定土壤中交換性鈣、鎂離子含量對研究合理施肥以及提高作物產(chǎn)量、品質(zh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施用牛糞(20~40 cm)土壤的交換性鈣含量比種毛葉苕子(20~40 cm)土壤多77.72%,施用有機肥和生草的土壤不同土層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施用牛糞(20~40 cm)土壤的交換性鎂含量是自然生草(0~20 cm)土壤的4.25倍。
3 結(jié)論與討論
果園種草和施用有機肥可以優(yōu)化土壤結(jié)構(gòu)、改善土壤養(yǎng)分供應(yīng)能力、改變土壤微生物群落等。土壤有機質(zhì)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特征,是制約土壤理化性質(zhì)和水分、通氣性、抗蝕力、供肥保肥能力和養(yǎng)分有效性等的關(guān)鍵因子。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逐漸積累, 土壤各相應(yīng)土層含水量也顯著增加, 土壤有機質(zhì)對土壤含水量具有顯著的控制作用[8]。連續(xù)多年的生草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9-10]。
該試驗中,施用牛糞的土壤pH低于其他3個處理,更接近于7,其對降低土壤酸堿度的效果優(yōu)于其他3種土壤。施用牛糞(20~40 cm)土壤的養(yǎng)分、Ca2+、K+、陽離子交換量、交換性鈣、交換性鎂的含量均最高,主要原因是此層土壤為牛糞的施肥層,說明施用牛糞對土壤提供的養(yǎng)分優(yōu)于菇渣和生草。菇渣不同土層土壤的有機質(zhì)含量相近,這是因為在施用菇渣時土壤進行了深翻,使上下土層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接近。自然生草和種毛葉苕子的土壤之間營養(yǎng)成分互有優(yōu)劣,種毛葉苕子土壤在提高0~20 cm土層養(yǎng)分方面具有優(yōu)勢。
牛糞作為基肥,提升土壤養(yǎng)分和八大離子等營養(yǎng)指標的效果優(yōu)于菇渣;在行間生草方式選擇上,毛葉苕子效果優(yōu)于自然生草。
參考文獻
[1]盧海蛟,翟丙年,劉玲玲,等.生草覆蓋條件下不同施肥模式對紅富士蘋果生長發(fā)育、產(chǎn)量及品質(zhì)的影響[J].北方園藝,2012(10):5-8.
[2]王艷廷,冀曉昊,吳玉森,等.我國果園生草的研究進展[J].應(yīng)用生態(tài)學報,2015,26(6):1892-1900.
[3]陶磊,褚貴新,劉濤,等.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對長期連作棉田產(chǎn)量、土壤微生物數(shù)量及酶活性的影響[J].生態(tài)學報,2014,34(21):6137-6146.
[4]寧川川, 王建武, 蔡昆爭.有機肥對土壤肥力和土壤環(huán)境質(zhì)量的影響研究進展[J].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 2016, 25(1):175-181.
[5]鮑士旦.土壤農(nóng)化分析[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5:25-114.
[6]NEILSEN D,NEILSEN G H,SINCLAIR A H, et al.Soil phosphorus status, pH and the manganese nutrition of wheat[J].Plant & soil, 1992, 145(1):45-50.
[7]ABDULAZIZ M,PRASAD A G D.Kinetic and equilibrium studies for the biosorption of Cr(VI) from aqueous solutions by potato peel wast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2009,1(2):51-62.
[8]劉效東, 喬玉娜, 周國逸.土壤有機質(zhì)對土壤水分保持及其有效性的控制作用[J].植物生態(tài)學報,2011,35(12):1209-1218.
[9]霍穎,張杰,王美超,等.梨園行間種草對土壤有機質(zhì)和礦質(zhì)元素變化及相互關(guān)系的影響[J].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2011,44(7):1415-1424.
[10]劉蝴蝶,郝淑英,曹琴,等.生草覆蓋對果園土壤養(yǎng)分、果實產(chǎn)量及品質(zhì)的影響[J].土壤通報,2003,34(3):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