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天華,包崇來,胡海嬌,王五宏,魏慶鎮(zhèn),汪精磊
(浙江省農業(yè)科學院 蔬菜研究所,浙江 杭州 320021)
白菜又名普通白菜、小白菜、青菜、油菜等,屬于十字花科蕓薹屬,原產于我國,是人們非常喜愛的重要葉用蔬菜之一,在南方各地普遍栽培。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青菜約占整個蔬菜供應量的30%,全國年種植面積約為50萬 hm2。
日本進口的雜交一代青梗白菜品種整齊度高,外觀好,品質好,具有極優(yōu)的商品性,在我國商品蔬菜種植基地迅速推廣。近年來國內農業(yè)研究院所及種業(yè)公司紛紛以優(yōu)質多抗為目標開展青梗白菜的品種選育[1]。我們在地方傳統(tǒng)青菜品種的基礎上,借鑒進口品種的優(yōu)點,選育出整齊度高、株型美觀、束腰早、柄寬厚、柄葉質量比大、基部大、生長速度快、商品性好的雜交一代青梗白菜品種浙青5號,該品種于2019年1月通過浙江省農作物品種認定(浙品認2009004)。
2003年春以日本武臧種苗的華美F1進行自交得到大量F2種子;2003年秋季進行田間觀察鑒定,選擇早熟、矮箕、束腰好、基部大的植株進行單株自交留種;F3代后進行親和指數(shù)測定,選擇花期親和指數(shù)低、蕾期親和指數(shù)較高的單株;F4開始選擇整齊一致,早熟、束腰好、基部大、節(jié)間短、抗性強的株系;至2012年育成自交不親和系H71-131-142-265。主要特點:整齊度極高,自交不親和性強,花期親和指數(shù)小于0.1,蕾期親和指數(shù)8.3;葉色淺綠色,早熟,束腰好。株高約17.2 cm,株幅25.5 cm,最大葉長15.3 cm,最大葉寬13.1 cm,柄長6.6 cm,柄寬7.1 cm,柄厚1.2 cm,葉數(shù)為15 葉左右,柄葉質量比約為2.6;基部大小 7.6 cm,單株重約 355 g。
2002年以特矮箕、節(jié)間短、排列緊湊的青梗白菜自交系XX1171為母本,與矮箕、寬柄、抗病毒病和霜霉病能力較強的蘇州青株系S5523雜交,得到XS5523(F1);后代進行單株自交,選擇葉色深綠、光澤較好、矮箕、柄寬、束腰早、基部大、抗病毒病能力較強的植株進行單株留種;F5代后每年進行親和指數(shù)測定,至2012年育成自交不親和系XS5523-113-315-472。特點為整齊度高,葉色深綠色,特矮箕,花期親和指數(shù)1.2,蕾期親和指數(shù)15.5;株高13.5 cm,株幅29.0 cm,最大葉長12.5 cm,最大葉寬17.7 cm,柄長6.8 cm,柄寬6.2 cm,柄厚1.7 cm,葉數(shù)14葉左右,基部大小6.8 cm,柄葉質量比約1.84,單株重約324 g。
2013年配制的雜交組合H71-131-142-265×XS5523-113-315-472在多個雜交組合及國內外青菜品種比較試驗中表現(xiàn)優(yōu)異,多點試驗、試種示范及抗病性鑒定表明,該組合整齊度高,葉色綠色,葉片卵圓形、全緣,矮箕束腰,株型美觀,葉柄寬厚,基部大,柄葉質量比大,商品性好。生長速度快,浙江省9月播種,667 m2產量4 200 kg左右。抗病毒病和霜霉病。
2015—2016年浙青5號在杭州下沙、麗水青田、臺州椒江、衢州柯城4個試驗點進行品種比較試驗。結果(表1)表明,2015年浙青5號667 m2平均產量4 228 kg,比對照蘇州青增產33.1%,比對照華冠增產0.8%;2016年平均4 253 kg,比對照蘇州青增產31.0%;2015—2016年2年平均4 240 kg,比對照蘇州青增產32.1%,與對照華冠產量接近。
浙青5號屬矮箕束腰類型,平均株高19.4 cm(表2),株幅34.8 cm,最大葉葉片長15.5 cm,寬15.3 cm,葉柄長6.3 cm,柄寬7.0 cm,單株葉數(shù)14.4葉,基部大小8.9 cm,單株重403.1 g(圖1~2)。
表1 白菜浙青5號不同試點2年的667 m2產量表現(xiàn)
表2 白菜浙青5號植株經(jīng)濟性狀表現(xiàn)
圖1 浙青 5 號(左)和蘇州青(右)的植株與葉片
營養(yǎng)品質。經(jīng)農業(yè)部農產品及轉基因產品質量安全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檢測,浙青5號每百克鮮樣中干物質含量為6.4 g、VC32.8 mg、可溶性固形物2.9 g、蛋白質1.30 g,粗纖維0.5%,每千克鮮樣中鈣含量1 611 mg(表3)。
圖2 田間種植的浙青5號
表3 白菜浙青 5 號的營養(yǎng)品質表現(xiàn)
感官品質。浙青 5 號整齊度高,葉色綠色,葉柄淺綠,矮箕,束腰好,基部大,葉柄肥厚,葉柄重占比大,柄葉質量比達 2.8,炒食口感嫩,纖維少,綜合品質好(表4)。
表4 白菜浙青5號的感官品質表現(xiàn)
2016—2017年委托浙江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與微生物研究所對白菜浙青5號進行病毒病(TuMV)和霜霉病的抗病鑒定,試驗在該所試驗溫室進行。病害的調查方法、記載標準均按國家相關標準進行,對照為華冠和蘇州青。鑒定結果(表5)表明,浙青5號對病毒病表現(xiàn)為抗病(R),對霜霉病表現(xiàn)為抗病(R);對照品種華冠和蘇州青對病毒病均表現(xiàn)為耐病(T),對霜霉病均表現(xiàn)為抗病(R)。
表5 白菜浙青5號田間病毒病、霜霉病發(fā)生情況
注:括號內數(shù)據(jù)為病情指數(shù),為二年二次結果平均值。
白菜浙青5號浙江省露地播種期為9月,播種時注意勻播和適當稀播,及時間苗防止徒長。苗期水肥管理要根據(jù)土壤肥力、苗情及天氣情況靈活掌握,并注意輕澆勤澆,保持土壤濕潤,注意苗期雜草和病蟲害的防治。
按市場需求和采收植株的大小來確定定植密度,適當密植可增加單產,使品質柔嫩,定植株距一般為18~22 cm。定植后保持一定的田間含水量,可配合澆水多次追肥。
病蟲害防治應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在結合輪作、清潔田園、使用防蟲網(wǎng)等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的基礎上,采用低毒高效的生物化學農藥如吡蟲啉、阿維菌素、蘇云金桿菌制劑、艾綠士、殺毒礬等在蟲害病害發(fā)生前期及時防治,注意安全間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