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幼兒園 李 劍 呂曦子
《3 ~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幼兒階段是社會性發(fā)展的關鍵時期,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社會適應能力對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以及知識、能力和智慧作用的發(fā)揮具有重要影響。新手教師是幼教事業(y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社會領域這樣一個對幼兒發(fā)展起著關鍵作用的活動中,有著扎實的理論基礎與強烈的工作熱情,卻苦于沒有方法。因此,幫助新手教師分析、改進自身組織社會領域活動時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情況形成教師獨特的教育風格,會對新手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為了解幼兒園新手教師組織社會領域活動的現(xiàn)狀,研究者根據查閱的文獻資料編制了《幼兒園新手教師社會領域活動實施現(xiàn)狀》調查問卷,向我園及下屬不同級別的四所分園三年以下教齡的129名新手教師發(fā)放進行調研。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129份,回收129份,回收率與有效率均為100%。為盡可能全面地挖掘幼兒園新手教師組織社會領域活動中遇到的困惑與問題,研究者在調查問卷的基礎上對入職不到三年的教師渴望得到的幫助、專業(yè)成長中的困擾等方面進行半開放性訪談,希望能找到影響新手教師社會領域活動組織策略的問題根源。
圖1所示,教齡在1年以內的新手教師所占比例最大;圖2所示,在學歷方面,本科學歷的新手教師占75%,大專學歷23%,還有2%是研究生學歷,說明幼兒教師的學歷水平逐漸提高;圖3所示,90%的新手教師是學前教育專業(yè)的畢業(yè)生,只有10%是其他專業(yè),所學專業(yè)與工作內容的匹配度較高;圖4所示,有20%的新手教師已經評定職稱,分別為二、三級教師。
圖1.教師教齡
圖2.教師學歷
圖3.教師專業(yè)
圖4.教師職稱
態(tài)度是個體對特定對象所持有的穩(wěn)定心理傾向,這種心理傾向蘊含著個體的主觀評價以及由此產生的行為傾向。邁爾斯將態(tài)度分為三個維度:認知、情感及行為意向。本文從認知與情感這兩方面呈現(xiàn)新手教師對社會領域活動的態(tài)度。
1.幼兒園新手教師對社會領域活動的理論認知
如圖5所示,57%的新手教師對社會領域活動的組織與實施只了解一點。社會領域活動“教給孩子與人交往的技能,培養(yǎng)孩子關注、關心、關愛社會情感,讓幼兒有社會責任感”“關鍵是解決社會性行為問題”“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常規(guī),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習慣”“使幼兒能夠與同伴友好相處、理解他人、關心他人、為別人著想,更好地融入幼兒園生活”——從以上訪談資料可以看出新手教師對于社會領域活動的目標認知過于片面,不夠深入。大多數新手教師對社會領域的認知只是簡單的基于《指南》中社會領域的“人際交往”與“社會適應”兩個方面。
2.幼兒園新手教師對社會領域活動的實踐認知
圖5.新手教師對社會領域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情況了解程度
90%的新手教師都認為幼兒園社會領域活動非常重要,社會性發(fā)展對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起著不容小覷的作用,但是“社會領域活動主要集中在德育方面,容易枯燥,不像語言活動里的故事小孩都愛聽”“大多數時間感覺小朋友坐在下面聽,不知道還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新手教師認為社會領域活動教學方法單一,很難吸引幼兒,不能立刻看到顯著的教學效果。
1.活動內容的選擇以教學大綱為主
如圖6所示,對社會領域活動內容的選擇,有91%的新手教師參考幼兒園制定好的教學大綱;77%的新手教師會從自己看到的教學參考用書中選擇認為合適的內容;只有25%的教師會根據當前社會發(fā)生的時事、熱點對幼兒進行隨機教育。由此可以看出,新手教師對社會領域活動的組織比較被動,過于依賴教材,自身對當下的時事熱點不了解,使得活動沒有辦法選擇貼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內容。
2.活動目標的制定固守陳規(guī)
如圖7所示,有94%的新手教師對社會領域活動目標的制定會參考相關教材,而只有41%的新手教師會結合幼兒已有經驗和興趣需要來制定目標。在訪談中部分新手教師表示自己組織社會領域活動會很吃力,有教材可以參考何樂而不為呢?當問及這樣的目標是否符合本班幼兒發(fā)展需求時,教師表示在活動中偶爾也會發(fā)現(xiàn)幼兒不明白老師講的或者不聽老師講的。教師對此很無奈也想改變,但下一次卻依舊如此,這說明新手教師欠缺自我提升的推動力。
3.教學方法的運用單一乏味
新手教師了解的社會領域教學方法有:談話法、情景表演法、討論法、參觀法、扮演法、樹立榜樣法、反復訓練法、多媒體課件法、圖片法等。在訪談中,大多數教師提及了情景表演法、談話法和參觀法,只有少數教師提及其他教學方法。教師不會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致使社會領域活動形式單一,幼兒沒有興趣參與也就不足為奇了。
4.活動組織的方向容易偏離
新手教師在組織社會領域活動時常常會出現(xiàn)講很多內容偏向語言活動,或者過于注重知識點偏向自然科學的情況。這其實是教師在設計和組織社會領域活動時沒有把握好領域特點,思路不清,削弱了社會領域活動的組織效果,不能很好地達到促進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目標。備課雖然能夠幫助新手教師梳理社會領域活動的組織方向,但不夠深入,新手教師不能真正領會社會領域活動的精髓,才會在組織活動時偏離目標。
圖6.社會領域活動內容選擇
圖7.活動目標制定依據
5.活動反思的深度不夠
新手教師課后反思中,對活動目標與活動實施的反思比率分別為96%和95%,而對自身在教學活動中反應的反思僅占39%。這與訪談中評價一節(jié)社會領域活動是否成功的依據不謀而和:活動是否體現(xiàn)目標,是否完整;幼兒有沒有掌握這節(jié)課教師所定的目標,教師有沒有達成目標。如圖8所示,97%的新手教師在活動結束后選擇了自我反思,與同事交流活動開展情況的僅占23%。新手教師本來就經驗不足,閉門造車使得他們的反思停留在表面,無法深入探究問題背后的原因。
圖8.課后反思途徑
主觀能動性亦稱“自覺能動性”,指人的主觀意識和實踐活動對于客觀世界的能動作用。主觀能動性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人們能動地認識客觀世界,二是在認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本文對影響幼兒園新手教師社會領域活動組織策略的分析將從這兩個方面來展開。
1.理論與實踐結合不緊密
新手教師在學校學習了大量的理論知識,看似掌握了各領域的教學方法,能夠進行教學活動設計,但社會領域活動所要傳遞給幼兒的是一種長遠的、隱性的,需要幼兒內化的情感,不像語言領域活動那樣外顯與直接,而且社會領域活動中會有很多幼兒不可預知的行為、語言出現(xiàn),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教育機智才能游刃有余的應對——這個時候新手教師會感到自己所學的教育理論無法支持自己在活動中對幼兒回應。
2.社會領域活動很難滿足自我實現(xiàn)
在實踐活動中新手教師發(fā)現(xiàn)社會領域活動的目標不是通過一節(jié)課就可以實現(xiàn)的,而是需要在日?;顒又袧撘颇陌l(fā)展。這使得社會領域活動處在一個很尷尬的位置,老師們雖然清楚社會領域活動對幼兒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卻因社會領域活動很難出彩故敬而遠之。對新手教師來說,她們渴望在一節(jié)課中讓幼兒掌握某項技來獲得自我實現(xiàn)的成就感。
社會領域活動所涉及的內容其實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雖然知道某一活動的名稱,卻并不清楚具體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幼兒在體驗的基礎上獲取相關生活經驗??蓪嶋H活動中卻是教師發(fā)現(xiàn)孩子好像知道但又講不出來,形成了“一言堂”的情況。一個活動要想在課堂中有效達到目標,信息的提前輸入很重要。
例如:大班社會活動“我來說新聞”,老教師會在活動前與幼兒一起交流新聞的相關內容,以了解幼兒現(xiàn)階段的信息儲備。針對具體情況,老教師在區(qū)域活動中創(chuàng)設“新聞角”,請幼兒講一講幼兒園發(fā)生的新鮮事;在家中幼兒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觀看自己感興趣的新聞,并以此為切入點在集體活動中通過“觀新聞—說新聞—播新聞”策略分析新聞的特點,充分激發(fā)幼兒對身邊事物的關注,體驗新聞工作者的不易。
社會領域活動最重要的是讓幼兒獲得情感體驗,但情感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很難用語言表達出來,因此在活動中教師需要根據不同活動的特點采取對應的教學策略。
教師教育一體化理論已成為國際化發(fā)展趨勢,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將職前培訓、入職培訓與職后進修統(tǒng)合起來,使教師教育成為相互關聯(lián)的教育體系。
師范院校應與幼兒園緊密聯(lián)系,邀請幼兒園有經驗的教師通過案例解析幫助學生了解幼兒的發(fā)展需求,理解不同策略在教育活動中的側重點;組織學生到幼兒園進行教育實習,在有經驗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觀察、互動,用理論來引領自己的教育行為,縮短入職后融入日常教學的時間。
幼兒園都會有對新入職教師的培訓專題,但主題太過籠統(tǒng),內容也過于寬泛。幼兒園應該設置適宜于本園新手教師的分領域培訓,結合幼兒園的學科小組,通過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幫助新手教師理解、內化社會學科特點,明確社會領域活動目標,學會觀察與理解幼兒。
一節(jié)成功的活動不僅要看活動中幼兒的反應,更重要的是是否對幼兒的發(fā)展產生真正的推動作用。為了有效提升新手教師的活動組織成效,可以組織新老教師一起進行形式多樣的磨課研課活動:請新老教師進行同課異構,在互動中發(fā)現(xiàn)問題、學習方法;新手教師將自己的活動拍攝下來,利用空閑時間與老教師共同研討;將教研組的新手教師組織起來,一課多磨,不斷改進活動的組織方法;請新手教師觀看社會精品課,模仿活動的組織。在這樣多種形式的活動中老教師充分發(fā)揮示范引領作用,幫助新手教師增強對社會領域活動的敏感度,提升社會領域活動組織成效,獲得成長進步的自信心。
林崇德教授提出“教學過程+反思=優(yōu)秀教師”,可見反思是教師在實踐活動中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徑。新手教師應該以自己在幼兒園中的所有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的行動、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反思溝通中并不是每一次都要面面俱到,我們可以就某次活動的某一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反思,通過不斷地追問“為什么”,讓新手教師能夠深入發(fā)掘問題產生的根源。另外,反思形式和途徑多樣化,既可以進行沙龍研討,也可以一對一交流溝通,還可以充分利用網絡進行實時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