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閣晝常掩,庭蕪日復滋。
檐風落鳥毳②,窗葉掛蟲絲。
拙病宦情③少,羈閑秋氣悲。
理人④無異績,為郡但經(jīng)時。
唯有江湖意,沉冥⑤空在茲。
①開元十四年(726年)張說罷相,張九齡受牽連,出為冀州刺史,張未受。翌年三月,改任洪州(治所今江西南昌)都督?!犊?nèi)閑齋》與《在郡懷秋》(二首)都應寫于洪州任上。
②毳(cuì),鳥獸的細毛。
③宦情,做官的志趣、意愿。
④理人,治理百姓。
⑤沉冥,指幽居匿跡,也指隱居的人。
張九齡(678年—740年),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唐儀鳳三年出生于世代仕宦的家庭。唐中宗景龍初年進士,始調(diào)校書郎。張九齡為張說所獎掖和拔擢,張說去世后,他又于開元二十一年輔佐玄宗為宰相。張九齡舉止優(yōu)雅,風度不凡,自張九齡去世后,唐玄宗對宰相推薦之士,總要問“風度得如九齡否?”張九齡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作為開元盛世的最后一個名相,他深為時人所敬仰,王維、杜甫都作有頌美他的詩篇。世稱“張曲江”或“文獻公”。
張九齡七歲知屬文,有文名,張說稱他“后出詞人之冠”,他是張說之后又一個既有權位又受人欽慕的文壇宗匠。他的五言古詩,詩風清淡,語言素練質(zhì)樸,委婉蘊藉,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所作《感遇》12首,和陳子昂的《感遇》38首相提并論,均以芳草美人的意象,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抒寫自己所信守的高尚品格,其中“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最為著名。其五言律詩情致深婉,其中《望月懷遠》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為唱絕千古。有《曲江集》傳世。
唐代,嶺南尚在開化之中,張九齡的詩歌創(chuàng)作成就,對嶺南詩派的開創(chuàng)、形成和發(fā)展壯大,起了啟迪作用,他被譽為“嶺南第一人”,宋代余靖、元末南園五子、明代南園后五子、明末清初的嶺南三大家以至清代的黎簡、宋湘,他們的詩歌,都或多或少受到張九齡的影響。清人屈大均在論及嶺南詩歌時曾說:“粵人以詩為詩,自曲江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