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呼吁推廣老游戲、限制孩子電子設備使用時間的聲音不絕于耳,背后反映的是城市化、現(xiàn)代化進程對于孩子童年期不斷壓縮引發(fā)的社會憂慮。當今世界許給孩子一個更加安全富足、教育先進的童年,卻對半個多世紀前最常見的親近自然、無憂無慮、蘊含哲理的童年游戲閃爍其詞。只是,卞先生記錄這些游戲的畫作中,隨處可見的洋溢在孩子們臉上真誠的新奇與笑意,現(xiàn)在能在幾多孩子的臉上見到呢?
天下太平
兒時游戲“天下太平”,雙方比賽“剪刀、錘子、布”,贏了在自己一方地上方格內(nèi)寫一筆,誰先寫完“天下太平”四個字為贏。
無論男女老幼,天下太平都是企盼的最好光景。
擺長龍
小時候,誰家要蓋新房,馬車拉來許多新磚,堆在屋后的空場上。這時,我們便立刻圍攏上去,打起了如何玩磚的主意。
我們趁人不備,玩了多米諾骨牌游戲。說白了,就是用磚頭豎起來,擺起了長蛇陣。當然,擺磚時再來些新花樣就更好了。擺好長蛇陣,接下來小朋友就用“剪刀、石頭、布”的方法決定出哪個先玩,當?shù)谝幻?。先玩的小朋友用腳猛地將第一塊立磚推倒,接著,立磚會順勢噼里啪啦地倒下去。剛剛擺好的立龍,頃刻之間變成了一只長長的爬蟲。接著,大家又迅速擺好,等第二個小朋友也用同樣的方式玩。
有時正玩得起勁,主人聽到動靜,先是一頓臭罵,接著上前追趕,跑得慢的被主人逮到的,那就沒有好果子吃了。
拋沙包抓拐
小時候,姐妹之間最愛玩的游戲,莫過于拋沙包抓拐了。
沙包是用六塊布縫合而成,里面大部分裝粗沙子,也有裝各種陳雜豆子的。拐子就是羊拐,即羊腿的關節(jié),呈四方體,四面都可以站立。玩時,一面拋沙包,一面迅速翻動羊拐呈一致的面,必須翻四個面都一致,誰先翻成,誰就先贏。
拋沙包抓羊拐,取材簡單,玩法多樣,訓練手眼配合一致,機靈迅速,游戲不占場地,隨時可玩又隨時可散。媽媽喊回家吃飯,收起布包和羊拐,兜里一裝,拍拍身上的塵土,洗洗手吃飯去了。
竹管做水槍
兒時,在暑假,天熱難熬。孩子們就想方設法地玩較涼爽的游戲。
用竹子做水槍,打水仗,是件不錯的選擇。先挑選不裂,無節(jié)的細竹竿,留下一端的頂部鉆個小孔,另一端鋸開,再用細鐵絲做握柄,鐵絲另一端做個小圓皮墊,插入竹筒中。在水桶中上下抽動竹管,這便吸上水了。只要用手柄輕輕一壓,水注便從細孔中噴射出來。
男孩人手持一個,女孩膽大的也參加,各提水桶,各持竹管水槍,你噴我躲。雖然,身上全是水漬,但還是樂此不疲。這就是我們夏季里的噴水節(jié)。
街頭克郎棋
五十年代滿大街聽到“啪啪”的打克郎棋的聲音,它也有一個文明稱呼“康樂棋”。
克郎棋的棋盤是由一個一米多長的四方盆子制成,每一個角有一個洞袋。20個圓型棋子擺放中央,四個人來玩。棋盤每個邊上擺放五個棋子,誰先將棋子擊入洞袋中誰為勝者。擊打時,每人手持一根長木棍,木棍硬木制作最好,細而光滑的才好使用。
棋盤一般用硬的三合板制成,平而滑的為上乘,擊起的棋子,每次高手們都會應聲入洞袋,聲音又脆又響,擊棋子的人自己感到過癮,觀者也看的帶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