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燕
如果每個人都心想事成,世界真的可以變成更美好的人間嗎?
我唱過一首兒歌《種太陽》:“我有一個美麗的愿望,長大以后能播種太陽,播種一個就夠了,能結出許多許多的太陽。一個送給南極,一個送給北冰洋,一個掛在冬天,一個掛在晚上……”聽起來,好像特別溫暖美好??杉毾?,不對呀,你的愿望如果實現(xiàn)了,南極北極可就遭殃了,原本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會遭到毀滅性的打擊。企鵝和北極熊能答應嗎?人們在冬天無法看到美麗的雪花,晚上再也看不到月亮和星星,更重要的是,想安穩(wěn)地睡個好覺都變成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這還只是基于出發(fā)點是“好心”的基礎上,如果出發(fā)點本身就是壞的呢?那后果將不堪設想。
看過作家張德芬的《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書里講了一個神秘的傳說,故事背景設置在一個不存在的時代和王國,主人公阿南的追尋之旅帶給我強烈的共鳴。它讓我悟出了一個道理:人不可能經由一個沒有喜悅的旅程,而達到一個喜悅的終點。心想事成絕對是喜悅的終點,那么讓我們喜悅的過程呢?很顯然,并沒有。我們沒有經過追尋,沒有付出努力,一切像孫悟空的72變一樣輕松。甚至,孫悟空還需要拔下猴毛吹一口氣,而我們只需要一閃念就可以了。這樣輕易得來的喜悅也能換來人們一時的興奮,但這樣的興奮注定無法長久。沒有意義的喜悅來得也快去得也快。
英國作家王爾德說,人生有兩種悲劇,一種是得不到我想要的,另一種是得到我想要的?!暗貌坏轿蚁胍摹惫倘豢杀瑸槭裁础暗玫轿蚁胍摹币彩潜瘎∧??這不是心想事成嗎?很多時候,大部分人在達成自己的目標之后,才發(fā)現(xiàn)搞錯了,原來這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或者,自己為這個目標付出的代價太高,根本得不償失。在“心想”這個根源上就錯了,即使“事成”也并非是一件好事,可能是錯上加錯。
如果真想追求心想事成,不妨參考一下“心想事成三部曲”。第一,確定你想要的是什么;第二,勇敢地邁出前進的腳步;第三,用正向頻率導航,不因偶爾的挫折而放棄。如此堅持下來,應該能達到真正的心想事成。但這也就意味著,這是非常個人化的行為,注定無法普及。
我一直認為,如果每個人都心想事成,世界并不會變得更好。萬一我許愿閨蜜胖,閨蜜許愿我胖,結果我倆都胖了。這可咋整?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