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頌瑜(瑞士)
我對鄉(xiāng)村的迷戀,是從兒時的一片蛙聲中啟程的。
那時候,在珠水岸上的故鄉(xiāng),每年到了春夏季節(jié),天空日光漸長,大地禾苗拔節(jié)。蟄伏了一冬的青蛙再也憋不住了。清清水塘邊,潺潺溪流里,蛙聲盈盈滿耳,一浪接著一浪,以溫柔的弧度在清明和立冬之間的時間線上延伸、起伏。
在那些漸漸暖和的日子里,每逢燈下讀書犯困,我就喜歡散漫沖和地捧著一杯清茶,到頂樓的天臺上靜養(yǎng)。在鄉(xiāng)村輕細的和風里,靜看遠處的一山深綠,聆聽近處的一池蛙鼓。
那些晚上,那些光陰,蛙聲扣著池塘,荷花扣著藍夜。朗月清輝下,我的心總是一片空曠。
與城市相比,鄉(xiāng)村的夜處處顯得清澈美好,連再小的物事都像是被濾過似的,有著自己獨特到無可復(fù)制的明凈,淺池的風荷,夏蟲的絮語,瓦上的貓步……聽覺之內(nèi),每一道細碎的聲響都是輪廓清晰,與世無爭。
尤其到了月色雪白的夏夜,走在田間的阡陌上,腳步未及,青蛙撲通撲通的躍水聲就會在大地上擲起浪花。那種聲音清脆、悅耳、蓬勃,還充滿喜感,如暗夜閃動的爍爍星光,最能襯托出鄉(xiāng)村夜色的溫柔。
過去,農(nóng)家的床榻都鋪有清爽的竹篾涼席,陪伴鄉(xiāng)村簡樸的煙火日月。我記得兒時自己用過的那一床,估計年歲比我還長,經(jīng)年的使用,席面上已經(jīng)滋養(yǎng)出一泊老舊的褐色來,貼著皮膚時,涼颼颼般滋潤。我至今仍會在不經(jīng)意間驀然念想起那種感覺,念想起在那些流星縱橫的夜空下,聆聽父親講述民間故事的每一寸時光。
那些燈火溫馨的鄉(xiāng)村之夜,內(nèi)容平實,意味深長。墻角的壁虎,閃爍的流螢,還有那一把父親講故事時舉著停頓在半空的蒲扇,現(xiàn)在回想起來,清簡的時光,每一句土語,都蘊藏著鄉(xiāng)村獨有的詩意。那時候,蛙聲也來趕熱鬧,從水面驟然升騰而起,鋪滿月夜,鋪滿鄉(xiāng)村,鋪滿我一夜的好夢。
蛙聲也是童年生活向大地的一種延伸。兒時,村里的田間地頭是我常去玩耍的地方。那里布滿了一汪一汪的洼地和水塘。深深淺淺的碧水間,生長著許多讓我至今仍叫不出名字的野花雜草。到了春夏時節(jié),萬物競相生長,水塘邊上草木葳蕤,牽起一片盛大的蛙聲,能蓋住鄉(xiāng)村所有的聲響。
看起來莽拙敦厚的青蛙其實慧黠機靈,身手敏捷。它們有綠潤的背色,且身上柔滑的皮膚具有異于其他動物的喝水功能。青蛙伏在濕地、小溪、洼地或者稻田時,見到小昆蟲,能迅速伸出柔韌的長舌頭,在瞬間之內(nèi)將它們整個吞食下去。
所以青蛙也是莊稼的保護神、農(nóng)人的好幫手。與自然融為一體的鄉(xiāng)村生活使我從小就懂得,青蛙不僅吃蚊子和蒼蠅,也吃蛾子和稻飛虱等等害蟲。我記得村里一位年輕的女老師曾經(jīng)特意告訴過我:一只青蛙一天能吃上百只害蟲,所以一年計算下來,就能吃掉好幾萬只害蟲。
難怪蛙聲也是農(nóng)人耕作和收獲的一個重要指標,后來少年時我學頌古詩,碰到辛棄疾有句:“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我就恍然。原來蛙聲也是豐年的跡象,蛙聲里也藏著自然的秩序啊。
屬于兩棲類無尾目的青蛙要比其他兩棲綱生物都先進。只是,依然保留著繁殖期不離水的特點。所以藏滿蛙鳴的水池里,到了春天的繁殖期,也藏滿了一撮撮的小蝌蚪,如一把把撒落在鄉(xiāng)間碧水里的木瓜籽。
對于鄉(xiāng)村長大的孩子,自蝌蚪啟程的蛙版生命蛻變,純?nèi)皇且粓霭倏床粎挼淖匀浑娪?,永遠充滿了魔幻般的誘惑。那時我和幾個村里的孩子,最愛趴在溪邊臨水觀看那些蝌蚪寶寶,往往一蹲就是半天的時光。
溪水倒映著我們稚氣的小臉。烏黑的瞳孔里,有青蛙的童年,也有我們自己的童年。
不過,我卻是成年后到了瑞士生活才聽說到,青蛙天生也具有一種方向感,善于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產(chǎn)卵。
在這個自然資源貧乏但人人具有環(huán)保意識的世界花園之國里,很多住家的庭院除了養(yǎng)植花草,供應(yīng)鳥食,還特意開辟一方小小的水塘,培育水生植物,平衡生態(tài),讓兩棲動物有更多落腳和繁衍的地方。
尤其是在瑞士東部的圣加倫地區(qū),這里的氣候特點集中了最多兩棲動物的生長。自然,也包括那些瀕臨滅絕的種類。到了每年春暖花開動物繁殖的時節(jié),大量的青蛙和其他兩棲動物就會離開它們藏身的冬眠之地,穿梭在這里縱橫交錯的道路上,返回到有水的地方去產(chǎn)卵。
蛙類的產(chǎn)卵量大,據(jù)說一只雌蛙一年就能產(chǎn)卵四千到五千個。為了讓從冬眠中蘇醒的青蛙能安全抵達交配和產(chǎn)卵的地方,圣加侖的一些地區(qū)每年都會實施限速駕駛,或者干脆在白天禁行車輛。我曾經(jīng)見過那些限速駕駛的警示牌,那上面畫有一只大青蛙,且用數(shù)字標注限速三十公里的指示。
天大地大,萬物有靈。每次想到人類對生命致以如此敬畏之情,都會讓我眼眶一熱,無法掩藏內(nèi)心的感動。這也讓我想起在古老的德國,青蛙還被看作是氣候檢測員的傳統(tǒng)。據(jù)說,過去德國人喜歡把青蛙和一把小梯子放進玻璃瓶里,依據(jù)青蛙是否會爬上梯子來推測天氣的變化。
在面對一個小小的生命時,如此卑微之心,如此敬畏之情,我的母親同樣也有。我尚年幼時,記得母親教我挑選芭樂,看到有被小鳥啄食過的,就會讓我留起來。她的道理是,鳥兒的鼻子比人厲害,所以只有那些長得好而且香味最芳馥的果子,它們才會賞臉啄上幾口。
我聽后憬然,原來小鳥也是人師??!
保護好青蛙和兩棲動物的產(chǎn)卵和繁殖,我后來慢慢也知道,它屬于瑞士公益環(huán)保政策的一部分。在這里,愛護動物的環(huán)保教育不僅以各種方式滲透于國民的日常生活當中,而且還以一種舉足輕重的姿態(tài)出現(xiàn)。
譬如這些護蛙的公益警告,我就曾經(jīng)不止一次地在瑞士的國家門戶網(wǎng)站上見到過,在國家的交通網(wǎng)站上見到過,在自然保護基金會的網(wǎng)站上見到過,在各種級別的紙媒上見到過。甚至,在圣加倫的地區(qū)網(wǎng)站和公民自己的個人博客上也見到過。這讓我不禁感喟,在這個充滿各種現(xiàn)代科學創(chuàng)造奇跡的國度里,也容得下一聲小小的蛙鳴。
除了限速駕駛的措施,在圣加侖另外一些馬路的兩端,甚至會加裝上臨時的防護欄,防止青蛙過馬路時被過路的汽車不幸碾壓。在一段兩至三周的蛙類產(chǎn)卵高峰期里,當?shù)氐膼圩o動物自愿者會不厭其煩地沿著防護欄,把欲過馬路的青蛙從馬路的一邊雙手捧起來,再親手送去馬路的另一邊放下去。
我曾經(jīng)看過一組官方的統(tǒng)計數(shù)字,闡述圣加侖地區(qū)每年計有七十萬只兩棲動物,會從這種人類手工輸送的方法中獲益,安全橫過了馬路,最終抵達它們要產(chǎn)卵的地方。
那真是人與動物的世界里,我今生見到過最溫馨的橫渡。
可見世外桃源般的國度并非天然便能生就。它也能度人于慈悲,度人于福報,讓我們與自然世界形成一種強大的良性能量回圈。讓我們懷揣一顆敬畏之心活在世上,使一瓣掌心也如一畝大地,能種出一片蛙聲。
今年夏天,我曾回到嶺南珠水的故鄉(xiāng)打理新房子,每天都在一片拔地而起的城鎮(zhèn)高樓中往復(fù)奔波,同時,也在一簾舊夢般的記憶里,思索與尋找。某日,與一位村里相熟的鄉(xiāng)人用微信對話,隱約間竟聽到對方手機上傳來了一片熱鬧的蛙鼓,如盛夏里的一場急雨。聞聲后我顧不得討論正事,急忙追問對方當時站立的位置。
得到信息后,我趕緊騎著單車從家里沖了出去,如趕赴一場盛大的約會,在故鄉(xiāng)將逝未逝的最后一排瓦屋的水塘邊,在一片鼎沸的蛙聲里,按下了手機的錄音鍵。
青山依舊。時光不老。
蛙鼓聲聲。如遇故人。
(選自《香港文學》2016年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