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潔
【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難以適應新時代對高中學生作文水平及能力所提出的要求,這就需要高中語文教師不斷轉(zhuǎn)變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化作文水平;不斷謀思變,想方法,激興趣,提效率。語文教師要讓學生真正掌握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的能力,使學生不再懼怕寫作文,把寫作文作為提升自身品位的途徑和方式,在閱讀積累的過程中提升語文素養(yǎng),促進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高中作文;教學策略;審題;積累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自主寫作,自由表達,以負責的態(tài)度陳述自己的看法,表達真情實感,培育科學理性精神”,“自主寫作,自由表達,以負責的態(tài)度陳述自己的看法,表達真情實感,培育科學理性精神”,“能獨立修改自己的文章,樂于相互展示和評價寫作成果”,“45分鐘能寫600 字左右的文章。課外練筆不少于2 萬字”。新時代下,高中作文教學應當不斷轉(zhuǎn)變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化作文水平。然而,在當前的高中作文教學中,高中學生對寫作文依然存在審題把握不到位、素材老套又重復、語言表達能力不足等問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難以適應新時代對高中學生作文水平及能力所提出的要求。對此,作為高中語文教師,要不斷謀思變,想方法,激興趣,提效率。只有讓學生真正掌握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的能力,才能使學生不再懼怕寫作文,把寫作文作為提升自身品位的途徑和方式,在閱讀積累的過程中提升語文素養(yǎng),促進全面發(fā)展。下面對新時代下的高中作文教學策略展開具體論述。
相信絕大多數(shù)語文老師都是反反復復地強調(diào),要寫好一篇作文,必須先要認認真真地進行審題,弄清楚要寫什么的作文,要往哪個方向?qū)懀偠灾褪且獪蚀_把握住作文題目的意圖?,F(xiàn)在大多數(shù)作文都是材料作文,比如2019年高考的全國各地的作文。全國Ⅰ卷是根據(jù)給出的材料寫一篇面向本校同學寫的一篇演講稿,演講稿的主要內(nèi)容是倡議大家“熱愛勞動,從我做起”,在作文中要體現(xiàn)出自己的認識與思考,同時提出希望和建議;全國Ⅱ卷是任務驅(qū)動型作文,根據(jù)材料從題目給出的5個任務中選擇一個完成作文,具體是寫演講稿,寫給家人、同學的信,寫一份觀后感,寫慰問信,要求是貼合身份、符合背景、符合文體特征;全國Ⅲ卷是漫畫作文“畢業(yè)前最后一課”,要求結(jié)合材料的內(nèi)容和寓意,自選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
從以上全國卷的作文命題形式和規(guī)律來看,以及所有的作文,都離不開“審題”二字。在高中作文教學中,語文教師就應首先要引導學生強化審題意識,培養(yǎng)審題能力,讓學生學會根據(jù)材料的意圖和“命令”來進行作文,材料“要我怎樣寫,我就怎樣寫”,在此基礎上把要說的、要表達的按照一定的邏輯結(jié)構(gòu)組織起來。相信這樣寫出來的作文也應該“八九不離十”了,這樣學生久而久之就慢慢提起了寫作文的自信和興趣。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積累是寫好一篇作文的最基本要求。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學習中養(yǎng)成有意識地積累的習慣,積累有利于豐富自己運用的字詞句篇語文素材、語言運用典型案例等。在積累的過程中,注重梳理。通過歸納、分類,逐步領悟語文運用的規(guī)律,自主建構(gòu)相關的知識?!比粘W習和生活中,我們的學生不愛積累,怕積累,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多在“注重有意識地積累”這一關鍵環(huán)節(jié)上下功夫。
注重有意識地積累,就要語文教師多給學生在課堂內(nèi)外讀報紙的機會和時間。報紙上面的“評論”欄目,比如《人民日報》,就可以作為重點報紙先學生推薦閱讀。讀完后,把文中涉及的事例、優(yōu)美句子記錄、摘抄到筆記本上。這樣,學生的筆記本上積累的都是新鮮、符合時代背景的素材,寫出來的作文也就一改過去那種被用濫的過時素材,閱卷老師看到這樣的作文定能提起神,給出一個比較優(yōu)異的作文分數(shù)。“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雖然高中生寫作文不等同于作家創(chuàng)作,但是高中生的作文要是能夠緊貼時代主旋律,則更能凸顯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更能使寫出來的作文具有生命力、活力??傊e累的途徑和方式有很多,語文老師要積極幫助學生做到時時積累、處處積累,一切生活皆作文。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要“多讀多想多寫,多角度地觀察生活,多方面地增進語文積累,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生活經(jīng)歷和情感體驗,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培養(yǎng)廣泛的閱讀興趣,努力擴大閱讀視野”,“學會正確、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讀好書,讀整本書,多媒介獲取信息,提高文化品位,提高閱讀與表達能力”,“必修階段各類文本的閱讀量不低于150 萬字”。多讀多想多寫,是寫好作文的不二法門。學好語言文字的表達和運用,沒有什么訣竅和捷徑,主要法寶就是多讀多想多寫。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作為語文老師,要看到一個客觀情況,就是我們的高中生在有限的三年高中時光里還要完成其他的學習任務,他們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語文學習上來,何況大多數(shù)學生都認為“語文從小學到大,水平和能力就那樣了,沒有什么可學的”。這就需要語文老師巧妙地化解學生的這種誤區(qū),多多營造吸引學生愛學語文,愛寫作文的氛圍,增強他們寫作文的動力,在多讀多想多寫的過程中找到樂趣,增強信心。
綜上所述,作文構(gòu)成了語文的重要部分,作文教學是高中語文的重要內(nèi)容。對學生作文能力的考查,不是簡單的語言文字的堆砌,而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運用。寫好一篇作文,看似難,實則不難。只要引導學生抓住最重要的三條——“一是審題;二是積累;三是多讀多想多寫”,并努力踐行,寫出一篇令人滿意并且優(yōu)秀的作文不再是難事,學生也能在練習寫作文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的興趣,提升人生品位,增強綜合素養(yǎng),從而有效地實現(xiàn)高中語文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呂婷婷.高中作文教學策略研究[J].課外語文,2019(19).
[2]趙曉凌.新時代高中作文寫作技巧探究[J].學周刊,20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