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
摘 要:品德與社會是小學階段對學生品德教育的主要課程。通過這項課程的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的品德,讓他們能夠主動觀察生活,明確意識,擁有自行批判、明辨是非和感知善惡的能力。從明確教學目標、精選資源、提升效率、情景營造等方面淺談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guān)鍵詞:品德教育;品德與社會;有效性
學生品德的形成,與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息息相關(guān)。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會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品德,如果我們按照影響環(huán)境的重要程度劃分,可以分成三個環(huán)境。第一個環(huán)境是學生的家庭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品德形成起了很大作用,通過學生的品德素質(zhì),大致可以推斷出他的成長環(huán)境,也就是中國人常說的:龍生龍,鳳生鳳。比如一個學生平時就表現(xiàn)出尊敬師長,那么可以推斷出他們父母也是尊老愛幼的人,家庭可以說是學生的第一個校園,對學生先天品德的養(yǎng)成起了巨大的作用;第二個就是校園環(huán)境,相對于家庭環(huán)境的參差不齊,校園環(huán)境則要好上很多。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能夠幫助學生改掉一些家庭環(huán)境所帶來的壞習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品德。而品德的修正是年齡越小越容易修正,這也是開設(shè)品德與社會這項科目的意義。家庭環(huán)境學生無法選擇,然而通過校園環(huán)境的熏陶,一樣能擁有良好的品德,品德的樹立是后天的努力強于先天的成長環(huán)境;第三個就是社會環(huán)境,很多人都說社會環(huán)境復雜多變,然后我想說,只要學生擁有堅定的信念和樂觀的心態(tài),那么他們眼中的社會環(huán)境一定是良好的。
一、立足教材,精選資源,明確目標
將教材中的知識點傳達給學生,是一名老師的職責,怎么讓學生更好地去理解、學習和應用,則是教學水平高低的體現(xiàn)。要完成這三個目標,照本宣科肯定是無法達到,教師需要充分做好課前備課工作,制定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案。課前的準備工作要包括:精選資源:在復雜的資源世界中,精心篩選出適合當前學生的教學資源,這樣不僅能增加學生的接受程度,更加能使教學內(nèi)容升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選擇合適的方法:一個合適的教學方法,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解程度。
二、主線簡單、細節(jié)飽滿
一堂課的中心思想往往都是很簡單的,而有些教學工作者卻將中心思想精心包裹起來,讓原本簡單明了的中心思想變得讓人無法輕易碰觸,造成學生了解中心思想非常困難。這些教學工作者想通過復雜獲取知識的過程,讓學生對學到的知識更加珍惜,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增加,結(jié)果這樣的方法不僅使得課程設(shè)計難度增加,還阻擋了一些學生獲取知識,讓有些學生一堂課下來沒有些許收獲,從而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我則是將中心思想很簡單地概括出來,然后設(shè)計出飽滿的細節(jié),讓學生參與其中,他們學起來不僅輕松,而且通過飽滿的細節(jié)設(shè)計,學習起來更加富有趣味。而這個教學思想是我在旁聽一位資深教師的課程領(lǐng)悟到的,她在上《我心中的那顆心》這堂課的時候,向?qū)W生提出問題:你長大想做什么?學生回答道:我長大想當大老板。老師接著問:為什么想當大老板?學生回答道:因為當大老板會很有錢。我聽到這里的時候覺得這個學生的回答出了問題,但這不是一個他當前年齡段應該有的想法。可是老師卻不慌不忙,走到學生面前,俯下身子微笑地詢問道:你要那么多錢想做什么呢?學生回答道:我想要給希望工程捐助很多的錢,讓更多困難的孩子能夠讀書。面對孩子的回答,我們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老師又用開玩笑的語氣接著問:會不會因為有這么多老師在這里,你才這樣回答的。學生馬上辯解道:我真是這樣想的,真的!于是整個課堂又爆發(fā)出熱烈的掌聲,孩子的天真加上老師在細節(jié)上的把控,這堂課的效果自然是非常好。
三、情景帶入,引發(fā)共鳴
如果想要單純依靠老師的教導和課本的學習就擁有美好的品德,那么無疑太過理想主義了。只有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過,他們才會對品德有更加深刻的認識。例如在《我想要我能要》這堂課上,關(guān)于星星在商場吵著要爸爸媽媽買東西這個事,就安排了學生進行情景還原,三個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讓雙方試圖說服對方,然后雙方角色互換,在表演結(jié)束后學生說出自身在帶入角色后的感受,老師再對他們的表演進行點評。這樣的親身體會,加深了學生對這堂課的印象,幫助他們站在不同立場觀察事情,站在對方立場思考事情。這樣的換位思考在他們以后的生活中,肯定能幫助他們解決不小的煩惱。
四、立足生活,強化認識
社會課不僅是一個認識的過程,還是一個需要實踐的過程。要讓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品德,課堂上要給他們樹立正確的認知,還要他們在生活中去實踐。用充滿智慧的眼光觀察生活,有好的品德要吸收,遇見壞的品德要有清楚的認識,反思自己身上有沒類似的壞習慣;通過和父母一起勞動,體會父母親生活的不容易,認識節(jié)約的可貴,明白父母無聲的愛。
關(guān)于學生的品德建設(shè),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給學生講一堂課,而是要教會他們生活的智慧,使他們擁有健康的生活、健全的思想和一身滿滿的正能量,這也是我對品德與社會這個科目的理解。
參考文獻:
賈平.關(guān)于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有效性的探討[J].科學中國人,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