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裕芹
摘? 要:江西山川迤邐,自古以來是中國佛寺的棲息之良所。江西佛寺景觀主要包括名山秀水等自然景觀及以寺廟建筑、園林為主的人文景觀,很多文學作品中圖繪佛寺風物景致,不僅具有鮮明的地域性,還體現(xiàn)出宗教、自然與人文的統(tǒng)一。
關鍵詞:江西;佛寺;景觀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23-0-01
“大抵南方富于水,號為千巖競秀,萬壑爭流,所以浮屠之居,必獲奇勝之域也。”[1]江西是南窄北寬、南高北低且三面環(huán)山之地,其間山峰高峻,河谷深邃,雖阻礙了鄰境道路通暢,但幸有贛江橫貫南北,五大水系齊奔瀉于鄱陽湖,行成山林交錯的鄱陽湖平原和千百個大小盆地,這些千巖萬壑與港汊縱橫之地正是佛寺棲居的“奇勝之域”,其間自然山水風光與寺廟的莊嚴寶象、與景到隨機的園林景觀配合交錯,在歷代文化名人筆下構成了一幅玄遠雋永的景觀畫卷,綿亙在漫漫歷史長河之中。
文學作品中反映最多的是佛寺與自然景觀的組合,譬如佛寺的選址常定在幽靜峻拔的山地。佛教界素傳有“天上云居,地下青原”之說,前者指高聳于贛北的云居山,上有真如寺,后者指吉安的青原山,內有凈居寺。宋朱熹《詠云居山溫泉》一詩說云居山“干霄幾千仞,據(jù)地三百里”。清初住持真如禪寺的戒顯禪師也曾撰《天上云居賦》描述云居之雄奇:“后枕云門之翠扆,前橫象王之玉虹。儼蓮華之郭,圍梵闕而巃?!痹凭由街鞣鍨槲謇戏?,海拔一千三百余米,常年云霧叆叇,故名“云居”是也,《云居山志》卷三記載此山“晴嵐雨霧,絕異他山。俯瞰則瓊綿滿界,仰佛則 銀練迷空,橫拖直豎,目眩心駭?!盵2]除描繪遠望山體之宏闊景象外,還有圖寫云居山內大小景觀的詩文作品,如蘇東坡詠趙州關詩云: “一行行到趙州關,怪底山頭更有山。一片樓臺聳天上,數(shù)聲鐘鼓落人間?!备呱健桥_與鐘聲相融,視覺上高聳的樓之形態(tài)與聽覺上縹緲的鐘聲相互襯托,將人引至清靜空靈之境,都是詩人構造此空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名山與佛寺的組合在江西境內不知繁幾,眾多文學作品中亦好于開篇便勾畫山形寺宇,如蘇轍游洞山留有摩崖石刻詩曰:“古寺依山占幾峰,精廬仿佛類天宮。”等等。
在外部構景上,“我國寺院建筑大致分為依山式和平川式兩類,寺院的布局因此分為石窟式和塔廟式兩種”[3],由于江西山林間地形變化錯綜復雜,佛寺及一些佛教建筑大多因地制宜,順應地勢隨遇而安,石窟式的如弋陽南巖,南巖禪寺在自然洞竅中開鑿,清弋陽知縣劉臨孫在《游南巖記》載:“就壁斷石,成之如畫,懸空空,令人肅肅生悸矣。”又如虔州通天巖,王陽明題壁詩中有云:“醉臥石床涼,洞云秋未掃”。江西石窟比較稀少,多數(shù)佛寺為塔廟式,如廬山東林寺,陸游參訪后有《游廬山東西二林記》云:“(東林寺)面對香爐峰,峰分一枝東行,自北而西,環(huán)合四抱,有如城廓,東林在其中,相地者謂之倒掛龍格?!盵4]峰分一枝,指龍脈分枝回旋護穴,東林寺位居匡廬一分支山脈中,遠眺正如龍掛長空,躍然欲飛,其構景從堪輿學上看亦是一種吉象。又如朱熹《百丈山六詠》其三《山門》云:“置屋兩山間,巧當奇絕處。峽束百泉傾,澗激回風度。”山門嵌于兩山之間,山體與佛寺妙合無垠,構景奇巧。另就佛寺外部形態(tài)而言,為與清幽之自然環(huán)境相融,格調多素雅質樸,規(guī)模宏大的佛寺則更具莊嚴雄偉之氣勢,如蘇轍《廬山五詠·萬杉寺》詩云:“萬本青杉一寺栽,滿堂金氣自天來?!贝送膺€有專詠其他佛教景觀的文學作品,皆古樸自然。如元白詩詠真如寺后山偏左處用于祀安樂神的安樂殿: “怪石奇松非殿閣,樹神斷不住人間?!庇钟性i詩賦云居西嶺的講經臺等。概而論之,江西佛寺構建偏重于借助自然景觀,著力于“隨方制象,各有所宜”,原因“不僅因為峰巒疊嶂,群壑秀水易于創(chuàng)造出‘瓊山仙閣的境界;而且‘山水之法的‘隨機應變與佛教所提倡的‘寬容和平、隨遇而安可謂不謀而合?!盵5]
李芳民先生認為“漢傳寺院的中國特色……也表現(xiàn)于寺院選址的山林化以及寺院布局所呈現(xiàn)的園林化傾向上?!盵6]自東晉以來,中國文人的山水意識逐漸提高,暢游與題詠山水成為一種時代風尚和審美意趣,提供山林之美與自然之趣是佛寺教化功能外的另一種重要作用。而江西山水得天獨厚,不足之處亦可用人工造景補之,如鑿泉、砌池、種植、搭橋、立石等,以園林構景和建筑處理的手法對自然景觀進行加工剪輯,改變自然環(huán)境空間散亂無章的狀態(tài),使內部環(huán)境空間上升為園林空間,以廬山為例,白居易給友人元祺的書信中云:“仆去年秋始游廬山,到東西二林間、香爐峰下,見云水泉石,勝絕第一,愛不能舍,因置草堂……”[7]此為東林寺與西林寺之間的優(yōu)美景致,是數(shù)類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組合,此外還有就單一景觀進行細致描繪的詩作,如白居易在云居山《云居寺孤桐》詩云:“一株青玉立,千葉綠云委。亭亭五丈余, 高意猶未已?!庇猛ねす峦┌涤髯约汗聺嵅蝗旱母呱腥烁瘢钟邢_\與李忱在黃檗山《觀瀑聯(lián)句》:“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希運)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李忱)”在聲勢浩大的瀑布景致下蘊含著希運塵外之禪思與李忱心懷天下之野望,自然景觀經過名人的過化后又裹上了一層儒禪思想的光輝,甚至一些景觀的命名與文人逸聞趣事直接相關,如橫跨碧溪的佛印橋與橋畔談心石,相傳東坡訪佛印,送別到此便相對坐石, 促膝共談未竟之話。后留有東坡《游云居》一詩。如此,江西佛寺景觀乃是宗教性、自然性與人文性相統(tǒng)一。
注釋:
[1]余靖.韶州白云山延壽禪院傳法記[M].武溪集.四部叢刊本卷8.
[2]虛云老和尚鑒定,岑學呂居士重編.云居山志(卷3)[M].臺灣:明文書局,1980.
[3]張晶.中國佛教的文化景觀[J].人文地理(第六卷),1991(3).
[4]錢錫生,等.入蜀記校注卷二[M].陸游全集校注.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
[5]周維瓊.中國佛教寺廟園林的景觀探微[J].廣東園林,2007.
[6]李芳民.佛宮南院獨游頻——唐代詩人游居寺院習尚探賾[J].文學遺產,2002(3).
[7]白居易.與元微之書[M].顧學頡校點.白居易集(第三冊)北京:中華書局.197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