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慶勃
張波
1977年生,湖北江夏人?,F(xiàn)為《書法報》編輯部主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書法篆刻委員會委員,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流印社秘書長,湖北省青年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湖北省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出版有《積跬點滴集》等。
書法是最講究規(guī)矩的,何謂規(guī)矩?頂天立地,浩然正氣。古人早已為我們立下了規(guī)矩,而現(xiàn)代人沒能守住,并且亂了規(guī)矩,甚至壞了規(guī)矩。規(guī)矩不存,大法不傳,大道必衰,這是天律。
世人皆明“書者,心畫”之理,然而,能言者眾,善書者寡。靜思之,真善書者,魏晉不過鐘、衛(wèi)、二王數(shù)人,大唐不過歐、褚、顏、張、素數(shù)人,宋亦不過蘇、黃、米而已。
既然傅青主、王覺斯能在大唐數(shù)百年后再樹草書高峰,說明古人之路并未走完,也是不可能走完的,未來也一定會再現(xiàn)新的高峰。當代浮囂的書壇,本就是歷史之必然,人心之常態(tài),若混跡其中,或側目太久,便亂了自家方寸,為智者所不為。
先賢們走的是大道,今人皆在小道上蜂擁躑躅,不亦惑乎?張波與余皆認同此理。
與張波共事,一日不談書便覺枯澀,相交日久,多所互進。每每賞會其書,我都會以古人與其相較,砥礪會心,憧憬將來。圣賢經(jīng)典是高峰,攀越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超越。我看重張波之書,非謂他已達到了怎樣的境界,而在于其對書法深邃的卓識和夸父逐日般的剛毅之志。其思想,其書境,或暗合古人,或有古人未及處。路走對了,成就只是早晚。
張波書法取法高古、氣量弘大,出手便渾脫,落筆便蒼勁,表現(xiàn)出與其年齡極不相符的成熟與老道。他獨行于世、不媚于俗,故其書讀之快然,引人人境。
書之道,小者,視作閑情逸趣,能日久堅持已非易事;大者,則視之生民立命,非勇者不可為。張波誠屬后者。于張波言,書之途,即是探險,探過千番境界,忍過萬般滋味,筆下方有天地鬼神驚泣之功。古往今來,凡能“忍”者成大事。工作因緣,余曾日伴其側,深知張波擔荷之巨,其書多為夜半黎明時揮就,其中甘苦自知。
張波的書法語匯是個性化的。展廳中無論多少件作品,無論距離遠近,他的作品總能被最先辨識。深層原因,不是他能與今人合而不同,而是做到了與古人合而不同。更本質的是他從不刻意求新,純是與生俱來的天賦使然。張波之書,若能進一步斂鋒芒,增靜意,養(yǎng)文氣,假以時日,蔚為可觀。
張波曾多次感嘆“人品即書品”確為真實不虛之語。人品不立,書品便無所附依。具言之,書品之核心即是書德。書德是自足、自德、自尊,不取悅他人,亦不取悅自己。取悅他人不會真誠,取悅自己不會明智。所以說“非人磨墨墨磨人”。
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十手所指,吾身安可自欺。
此句,與張波共勉。
責任編輯:韓少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