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忠良
“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讀者”,金庸本名查良鏞,他的武俠小說雅俗共賞,老少皆宜。金庸不光是浙江人,跟杭州更有不解之緣。
工作結緣:重友情的金庸
1994年4月,浙江省政府領導在黃龍飯店宴請金庸先生,我因工作關系與金庸結緣。機緣巧合,兩年后,我調任海寧市市長,成了金庸先生的父母官,也增加了我們的接觸、交往機會。金庸先生幾度回海寧省親觀潮,我都參與了接待。1998年4月下旬,我赴香港公干,其中一件事就是攜帶金庸舊居修復草圖,拜訪查先生。我們在他的辦公室認真討論了方案?;貋砗螅覀儗Σ輬D進行了修改完善,并很快動工。次年9月,主體工程落成。
2000年夏秋之際,我從海寧調回杭州工作。為此,金庸先生在世貿飯店專門設宴請我吃飯,還為我題寫齋名“和靜軒”。
我最后一次見他,已是8年前的2011年。元旦過后,我赴香港辦事,金庸先生和夫人于香格里拉宴請我們一行,席間,他為我即將出版的散文集《人間有味》題寫書名,為浙江社會文化研究院題寫了院名。
去年10月金庸先生逝世,深感悲痛與不舍?;厥走^往,往事歷歷在目,先生音容笑貌,宛若眼前。
金庸家世:曾經一門七進
1924年,金庸出生在浙江省海寧市袁花鎮(zhèn)新偉村的赫山房,這是一座一共五進、有著九十多間房屋的大宅院。
金庸的祖父查文清,是光緒十二年進士,曾任丹陽縣令。父親查懋忠,又號樞卿,與茅盾是中學同學。母親徐祿,是徐志摩的堂姑媽。
1938年底,日寇南侵,查家舉家渡江南逃,落腳庵東鎮(zhèn),一住幾年。貧病之中,弟弟良棟和母親徐祿先后亡故。此時,14歲的金庸正在嘉興中學,流亡讀書。徐祿亡故三年之后,查懋忠續(xù)弦,小其17歲的顧秀英成了金庸的繼母。金庸姑母查品珍,系蔣百里的原配。蔣英、錢學森系金庸的表姐和表姐夫。中央圖書館創(chuàng)館館長、臺北故宮博物院首任院長蔣復璁是蔣百里侄子,也是金庸的表哥。
求學時光:金庸在杭州的青春歲月
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詩書傳家是查家的傳統(tǒng),金庸從小養(yǎng)成了喜好讀書的習慣。
6歲,金庸進入袁花龍山小學堂讀書,品學兼優(yōu)。1936年,考入省立嘉興初級中學(今嘉興一中)讀書。
1938年8月,浙江省立聯合中學成立,9月,金庸進入初中部繼續(xù)學業(yè)。初三那年,他與同學合編《獻給投考初中者》一書,公開出版發(fā)行,成了一本暢銷書。1939年下半年,金庸進入聯高讀書。高一時因撰文嘲諷訓育主任,瀕遭開除,幸得原校長張印通的幫助,改為退學并于次年7月轉入衢州中學繼續(xù)學業(yè)。彼時,他一邊學習知識,一邊以查理筆名在《東南日報》副刊上頻頻發(fā)表文章,嶄露才華,鶴立雞群。
1942年5月24日,日軍侵占金華,衢州淪陷在即,金庸等畢業(yè)班學生提前畢業(yè),中學生涯就此結束。
次年,金庸去重慶、湘西求學、謀生,同時考取了中央政治學校、西南聯大和四川大學的外文系。那時,他的堂哥查良釗在西南聯大當教授兼任訓導長,所以他報考的第一志愿便是西南聯大,但因缺錢,昆明路途遙遠,沒有去成。便在位于重慶的中央政治學校外交系讀書一年多。
抗戰(zhàn)勝利后,國民政府和許多機構、學校遷返東南。金庸結束流亡生活,回返故里。
步入社會:金庸曾在杭州當記者
其時回到海寧家中閑待的金庸,“欲在杭州謀一職糊口”,經人舉薦,是年的8月,金庸從海寧來到杭州,進入《東南日報》當上了記者,那一年金庸22歲。作為記者,金庸的主要職責是收錄英語國際新聞廣播,翻譯、編寫國際新聞稿。他英語好,文筆不錯,記憶力強,很快適應了這份工作,深得同事與上司的好評。
工作之余,金庸經常與友人到天香樓喝陳年花雕,也時常流連湖上,周邊不少景點包括吳山上的月下老人祠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年老了他還能記誦那副對聯,“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為眷屬;是前生注定事,莫錯過姻緣?!?/p>
深感自己知識不夠的金庸,在《東南日報》一邊工作,一邊考取向往已久的浙江大學研究生,并與時任浙大校長竺可楨有過一席之談。最后終因經濟上的原因與求是園失之交臂。
1947年10月,在《東南日報》做了約一年時間記者的他,突然向總編提交了一份報告:“竊職至社工作將近一年,深感本身學識能力至為不足,故工作殊乏成績?,F擬至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研究兩年,懇請準予賜請長假,俾得求學之機會,而將來回社服務或可稍能勝任也”。
說是請長假,實是辭職。事實是金庸有位大其19歲的堂兄查良鑒,時任上海地方法院院長,并在東吳大學法學院做兼職教授。幾天前,金庸收到查良鑒的來信?!耙磺袠I(yè)已調置妥當,可速來上海”。
就職《東南日報》是青年金庸人生旅途上的一個重要起點。正是在這里,他踏進了報業(yè)大門,并幾乎窮盡一生與這一職業(yè)相守。
1948年初,金庸考取了《大公報》的職位,再后來派往香港并留居。才華橫溢、工作勤奮的金庸,于五十年代末創(chuàng)辦《明報》,撰寫時事社論,創(chuàng)作武俠小說,名聲日隆,終于成為一代文豪。
情系杭州:從“浙大院長”到“榮譽市民”
多年之后,金庸把杭州的許多景致與對杭州的感情均融入到了他的一部部作品之中,很多書中故事的發(fā)生地就安排在了杭州。改革開放后,金庸更是多次來杭州探親訪友、講學、工作、休閑。他記掛杭州,杭州也記掛他。正如前面所講到的,杭州建有他捐獻的云松書舍,還有金庸茶館。同樣杭州也有他的忘年之交馬云以及眾多熱情的讀者。
再一次結緣浙江大學,已是數十年后的1995年,浙江大學發(fā)文聘任時已名滿天下的金庸為名譽教授。1997年4月,浙大金庸人文基金研究會成立。1999年,金庸受邀出任浙江大學的人文學院院長一職。2007年,杭州市專門授予金庸先生“杭州市榮譽市民”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