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平
摘 要:隨著現(xiàn)代教育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嘗試在實際教學中應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其中問題教學法以問題為主要載體,既可以考察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又能幫助教師推進課堂教學進度的優(yōu)勢而備受教師群體的青睞。本文接下來就將以“問題教學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為主題,從課前預習、課堂重難點突破、課后鞏固這三大方面來具體闡述對應的教學策略,希望能以此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效率的同時還能發(fā)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高中語文;問題教學模式;應用探究
語文作為我國文化瑰寶,其發(fā)展至今可以說是源遠流長。而語文從我國素質教育初期就被列入我國中小學生的必修科目,由此可見其教學重要性。但縱觀我國現(xiàn)有的高中語文教學狀況,普遍存在缺乏師生互動、學生學習熱情低落、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的問題。為能改善此類問題,教師可考慮以問題教學法入手,根據(jù)課時內(nèi)容來設計不同針對性的問題,通過提問使學生打開學習思路,尋找到思考方向,進而提升整體課堂教學效果。
一、基于問題教學法設計課前預習
高中語文教材內(nèi)容較為全面,從敘事文再到古詩詞,可以說是應有盡有。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學習任務和學習壓力都遠超于初中小學時期,而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精力和時間大多投入到“數(shù)理化”中,對語文的重視程度直線下降,因此語文的課前預習這一環(huán)節(jié)基本上都被大部分學生直接省略。但有效的課前預習能更好地帶動學生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所以為能使學生輕松高效地完成預習環(huán)節(jié),教師可先總結課時教學內(nèi)容,再以此為基礎設計預習問題。
例如在《致橡樹》的課時教學中,該詩以理想的愛情觀為主旋律,其中運用了大量的意象如“攀援的凌霄花、癡情的鳥兒、泉源”等,全詩通過整體象征的藝術手法,將抒情與議論完美融合,情感豐富細膩而又不失理性。由于詩歌向來被學生認為難以理解,因此教師可設計以下問題來令學生在預習中初步了解該詩歌的精髓所在。第一個問題為“你覺得木棉和橡樹這兩種植物有什么特點?”第二個問題為“你覺得詩歌中的木棉與橡樹分別象征著什么?”,第三個“你認為全詩的闡述基調是什么?”學生通過在預習中思考這三個問題,便能對作者的寫作意圖、應用技巧等有所了解,以此教師順利完成課堂教學奠定良好基礎。
教師在布置課前預習問題時,應盡量將預習問題與課堂教學內(nèi)容緊密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既能發(fā)現(xiàn)并糾正自身的預習錯誤,還能使自身學習更進一步。不僅如此,教師還可根據(jù)問題的難易程度提示學生可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搜索、查閱書籍等方式來完成預習,在節(jié)約學生預習精力的同時還能使學生的學習過程與現(xiàn)代科技接軌。
二、基于問題教學法設計重難點突破教學
在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課堂中,教師往往占據(jù)著絕對教學主導權的地位,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說一不二”的姿態(tài)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思維發(fā)散。且語文這一學科本身就是感性與理性的雙重結合,更需要學生仔細琢磨,才能體會其中的奧妙所在。文言文向來是學生群體公認的語文學習難點,教師對此也頗為重視,但實際教學效果不佳。對此教師可考慮用問題教學法實現(xiàn)難點突破教學,帶領學生在層層遞進的問題中取得理想的學習成果。
例如在《勸學》的課時教學中,該文言文出自荀子之手,其中心思想為闡述“堅持學習的重要性”,對高中生而言是篇能從思想上撼動人心的文章。為能幫助學生更為有效快速地抓牢文言文的思想核心,教師可提出以下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為“請你們文中找出運用比喻手法的句子并嘗試解釋其意義”,第二個問題為“該文言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第三個問題為“根據(jù)你的理解來闡述該文言文是以怎樣的結構來表達觀點的?”,教師提出這些問題后,再預留五分鐘時間用于學生的思考討論,在預留時間結束后再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個人思考答案。在教師提問的過程中,學生可根據(jù)問題內(nèi)容立馬就能找準本節(jié)課自己所要學習的重難點,從而達到構建高效課堂的目的。
三、基于問題教學法設計課后鞏固練習
在大部分學生的固有思維中,大量練習是提高成績的重要方式。雖然此種想法有一定的可取之處,但需要以有效的練習內(nèi)容為支撐才能取得顯著成效,不然只會令學生在學習中“吃力不討好”。所以教師可考慮將問題教學法作為學生語文課后鞏固的形式之一,通過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逐漸回憶起舊知識,而后在課后鞏固的過程中學會查漏補缺。
例如在《再別康橋》的課后鞏固練習中,由于該課時的難點內(nèi)容較少,對此教師在要求學生完成對應的文字練習前,先回答以下問題“貫穿全詩的線索是什么?”,“作者在此詩中表達了什么思想情感?”,“作者在寫詩時主要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如此一來,學生不僅能快速回想起課堂學習內(nèi)容,還能在原有的學習基礎上取得更為明顯的突破。為能監(jiān)督全體學生都能完成問題思考,教師還可要求學生以書面形式提交自身思考答案,而后教師再安排學生進行適當練習,就能徹底幫助學生落實課時高效學習。
教師在課后的鞏固練習中,除了以提問的方式來令學生做到“溫故而知新”,還可將課堂上所使用的課件、文案等材料上傳至平時與學生交流溝通的QQ群,以此方便學生在課余時間下載觀看,使學生自主完成自我檢驗學習成果的這一學習步驟,進而幫助教師群體減輕部分教學壓力。
四、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在應用問題教學模式開展高中語文教學時,應將問題內(nèi)容、問題提出時機與各個教學流程做到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地步,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重視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同時教師還可將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信息化教學等較為新穎的教學形式與問題教學法相結合,促進學生在日積月累中培養(yǎng)獨立思考、敢于探究、樂學善學的良好學習習慣,以此更進一步地推動我國高中語文教學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胡長芝.問題教學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語文,2016.
[2]甘秋香.激發(fā)思維靈感在高中語文問題教學法應用分析[J].考試周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