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作文是小學生接觸寫作的啟蒙階段,是培養(yǎng)小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起點,也是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課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策略是小學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的問題,承擔了對小學生寫作興趣以及寫作習慣培養(yǎng)等重要的任務。本文將從以下四點闡述自己關于小學作文教學有效性策略之拙見。
【關鍵詞】: 小學語文 作為 教學有效性 策略
1.布置有始有終的閱讀任務
小學生群體仍處于低齡化階段,在接觸寫作之前雖然已經(jīng)基本掌握了大部分字與詞語,但若真正讓學生去運用這些詞語進行寫作還是十分有難度的。大部分的小學生在寫作的最初階段不知道怎么寫作文,更不知道作文應該些什么。所以素材積累是寫作準備階段必不可少的任務,教師應引導學生大量積累寫作素材。但是在當今的教育模式中大多數(shù)的教師偏向于布置課外讀物的方式讓學生積累素材,很多的小學生家里光是老師布置的課外讀物就有十幾本,但是孩子作文寫作能力依舊停滯不前,作文教學的有效性不明顯。雖然課外讀物可以打開小學生的寫作視野,同時培養(yǎng)小學的良好閱讀習慣,但是這里面也存在著一個小學生是否可以有效吸收課外讀物內(nèi)容以及是否能真正將這些讀物中的故事運用到寫作中去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我的建議是,教師在布置課外讀物這項作業(yè)時應是“有始有終”的,不應只是要求家長監(jiān)督其定時定量的監(jiān)督其進行閱讀,還可以要求學生寫以小段自己讀完故事后的想法和感受,這才是通過閱讀積累寫作素材的完整過程,有“閱讀”這項輸入,也有“總結”這項輸出。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們只有在這樣一點一滴的努力和進步中學生才能在長期的閱讀中獲得寫作素材。
2.引導學生觀察生活
認識來源于實踐,寫作素材除了可以通過閱讀來進行積累,還可以從我們對日常生活的觀察與感受中獲取,從學生自己的生活實踐中獲得?,F(xiàn)在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普遍存在著大而空的問題,造成這一問題的重要原因是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為了寫作而寫作,并不是因為有所感受而寫作的。故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應對小學生觀察生活以及表達感受進行引導,讓小學生不再是閉門造車式的“憋”作文,而是運用自己的真情實感結合自己一定的表達能力去寫作。教師在日常作業(yè)的布置中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特別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事物,如果小學生能夠把自己親身感受過得事情寫的真實清楚,寫的有畫面感,那么寫作對他們而言也就不再那么困難了。例如教師可以布置學生觀察一種植物、一項家務活、一個節(jié)日、一種天氣變化、一個人、一件衣服等等,并讓其用幾句話去描述該事物的特征,并逐步引導其對該事物進行越來越細微的觀察,并進行越來越詳細的描述。這個就是將作文教育任務簡化然后又逐步豐富,并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引導的過程。
3.多樣化傳輸寫作技巧
前兩種建議都是針對素材積累方面的建議,但是作文作為寫作形式的一種,仍應有其特有的形式。例如初中后的作文題目就會將議論文與記敘文區(qū)別開來,并有不同的要求。雖然小學語文作文教育還沒有這樣的要求,但是作文是否給人以良好的感受還是依賴于一定的寫作技巧。例如文章中是否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運用修辭手法不僅可以讓作文結構形式上看起來更加豐富,還可以將內(nèi)容表達的更加生動形象,所以在讓小學生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素材之后,老師在課上應有效的傳輸寫作技巧。如果直接介紹寫作技巧,小學生很難理解和掌握。教師應通過多樣化的方式讓學生對寫作技巧能夠有所感受,有所理解。例如在教授比喻這一知識點時,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對一些物品進行形象轉化,或者是讓學生運用自己的想象力去發(fā)現(xiàn)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然后去教比喻句的一些特有詞匯,最后讓學生進行仿寫句子。又如,可以攜帶一個參照物,讓學生針對同一參照物去展開想象,并根據(jù)學生的想象引導其修辭手法。當然修辭手法只是寫作技巧中的一小部分知識點,其他的寫作技巧也應努力探求多樣的方式,形象的向學生傳輸知識。
4.制定循序漸進的教學計劃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也不可能是一兩天就能完成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應通過多層次引導,逐步進行,這樣才能保證教學質量,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雖然語文作文是三年級級以后才有的題目,但是教師應在二年級時就逐步引導學生了解和接觸寫作。不可等到三年級就直接要求學生寫出幾百字的作文。在一年級時,教師可以多訓練學生的造句能力,可以通過給出固定名詞或者圖畫的方式,讓學生自己造句,鍛煉學生的造句能力。在二年級時,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簡短的語句寫日記,培養(yǎng)其文字寫作的表達能力,以及寫作習慣。同時可以在引導過程中逐步向學生介紹寫作技巧,并鼓勵學生在寫日記時運用寫作技巧。針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分步驟,有條理的進行計劃,不僅可以讓減輕教師在三年級時的教學任務,同時也極大的提高了教學質量及有效性。
總結
小學語文作文教育應是一個長期不斷引導、熏陶的過程,絕非一日之功。教師在運用以上方法時更應堅持貫徹在教學任務的全過程,耐心傳授作文寫作技巧。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策略是小學教育不可忽視的問題,是每一個學生掌握寫作技能,培養(yǎng)自身寫作風格的起點,所以教師在注重運用教學方法策略的同時,更應注重因材施教,根據(jù)每一個學生不同的特點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而不應照本宣科的模仿他人。我相信小學語文作文教育有效性策略在實踐中會越來越完善。
【參考文獻】
【1】辛麗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思考與探索[J].課外語文(下),2018,(8):92.
【2】王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及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7,3(5):241.
【3】楊斌林,胡彪.談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7,(3):3,5.
【4】辛志華.試論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神州,2018,(31):188.
作者簡介:張鳳蘭 女 1982 .06 漢族 江西瑞昌 本科 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