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
《繪本賞析與創(chuàng)意教學》這本書是幫助老師們提升圖畫書的欣賞能力,提高圖畫書的教學水平的一本教學設計集。圖畫書的出版在大陸不過是近三四年的事情,有一些幼兒園和小學老師已經在嘗試,我們想通過這本教學設計集對老師有所幫助。
這本書是臺灣的余治瑩老師提議寫的,余老師是資深的童書出版人,也是圖畫書的創(chuàng)作者和翻譯者,我們讀的許多著名圖畫書作品都是她翻譯的,如,《大衛(wèi),不可以》《我爸爸》《我喜歡書》。余老師是我多年的朋友,邀請我來一起來寫,讓我既高興又覺得壓力頗大。雖然我一直在小學語文老師中推動圖畫書教學,但并沒有太多一線教學經驗,我擔心寫不到位。
不過,我聽了不少老師上圖畫書教學課。一方面我贊賞老師在重重困難中進行教學變革的熱情和勇氣,另一方面我又覺得還有很多尚待提高的地方。比如,選擇的圖畫書有的不太適合進行教學;把圖畫書教學等同于講故事;教師缺乏教學策略和教學理念;教師對圖畫書特性的了解還需要提高;把整個兒童閱讀等同于圖畫書教學。考慮到這些問題,我思考再三答應了任務。余老師考慮到我對語文教學比較熟,特意安排我只寫語文教學的活動,其他的活動由她親自來寫,這又降低了不少難度。
寫作這本書是艱難的過程,看似簡單的教學活動,字數很少,但有時候面對電腦半天落不一個字。難度來自兩個方面:一,要考慮教學活動的可操作性。中國教育各種差異很大(地區(qū)差異、學校差異、教師差異、家庭差異),老師教學很辛苦,我相信嘗試圖畫書教學的老師大部分都是自我的興趣,而不是領導的要求。我希望這些老師不只在上觀摩課的時候才“秀一秀”,而是要把圖畫書教學日?;?。那么,就不能有太繁瑣的設計,如果活動動輒要老師花很長時間準備道具,那我覺得太為難老師。二,要考慮教學活動的創(chuàng)造性。我之所以要在小學中推動圖畫書教學,一個重要原因是希望通過圖畫書的有趣來改變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的沉悶。不過,我發(fā)現大部分教師仍然用教課文的方式來教圖畫書,把本來豐富活潑的文本教得索然無味,有時我甚至覺得“還不如讓孩子自己讀更好”。所以,我希望可以有創(chuàng)意的設計來帶動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刹僮餍耘c創(chuàng)造性,像兩股相反的力量拉扯我,而在這中間找到平衡點又談何容易。
設計理念和內容
這本書是以多元智能為設計的出發(fā)點。何為多元智能?多元智能如何與圖畫書教學相聯(lián)結?各位老師可以去看看講多元智能的書,或者讀一讀邱瓊惠小姐熱心推薦的序。
我們認為,圖畫書對孩子的作用絕不僅僅在語文能力方面,只不過在大陸更多是在語文老師中使用罷了。圖畫書對孩子的圖畫賞析能力、自我內省能力、多元思考能力都功莫大焉。所以,我們要拓寬圖畫書的使用范圍,當然考慮到在中國的實際,還是以語文教學活動為主,約占一半。
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們考慮到了這本圖畫書的適讀年齡,但并不把它固化。很多的圖畫書都既適合幼兒園小朋友讀,又適合小學生讀。這其中還看教師用這本圖畫書要達成什么樣的教學目標。例如,《我爸爸》的故事和文字簡單,似乎更適合幼兒園讀;不過,要看出畫面中的味道和細節(jié),則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識,可能讓小學生來讀更清楚;如果老師要用它來做比喻和擬人的練習,則放在小學中高年級也似無不可。所以,我們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考慮到了這些復雜因素,把每個教學活動都列出了適用年級。
基于這樣的一些考慮,這本書主要包括這樣一些板塊:
1.書籍信息。這個板塊提供了書籍封面,出版社和作者信息。我認為老師要關注“主題”。主題的歸類很復雜,也會有爭論,但我們想給老師一些方便。因為目前的語文教材大多是按主題來組織單元的,如果教師能了解這本書的主題,配合的教材的教學來做,不是更有益嗎?
2.故事梗概。故事梗概方便老師了解圖畫書的內容。目前市場上的圖畫書價格都不便宜,用來做教學時要根據本班情況,仔細挑選。
3.圖畫賞析。圖畫書離不開圖,但大部分老師都很少有視覺素養(yǎng)方面的專門訓練,這個板塊主要是帶領大家做一番閱圖漫步,探尋圖畫書中圖畫的奧妙。
4.作者和畫者介紹。提供一些背景資料,方便教師對該作者或畫家進行更深入地閱讀。
5.問題提問。如何提問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很多教師提問無法跳脫開文本內容本身,提一些“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讀完之后你得到什么啟發(fā)”之類的問題??墒牵釂柗浅V匾?,它往往帶動學生思考的方向和深度,這個板塊是給老師提供一些提問的角度。
6.教學發(fā)想。這里提供了一張多元智能的教學地圖,讓老師了解這本圖畫書涉及到多元智能的哪幾個方面,可以如何切入教學。它和后面的教學活動設計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
7.教學活動。這是本書的主體。每本圖畫書提供六個活動設計,其中語文活動三個,其他智能的活動三個。每個活動均列出實施年級、活動時間、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內容,給老師提供最悉心的指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每本書的活動設計都附有二、三張學習單,單頁印刷,方便老師們復印下來在教學中使用。
七大板塊,任務不同,但目的相同:盡可能地給老師提供方便,盡可能地帶動老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
教師應該如何用這本書
這本書的出版目的是給做圖畫書教學的老師提供方便。從多元智能的教學考慮,這本書的讀者對象應該是幼兒園和小學老師,小學老師也不應該只局限在語文老師,“思品”老師、美術老師、音樂老師、科學老師都可以使用,就像圖畫書的作用不僅在語文方面一樣。
圖畫書教學目前還不太可能成為幼兒園和小學語文教學的“正餐”,大部分老師還是離不開教材的教學。假如一節(jié)課教一本圖畫書,老師可以選擇一至二個活動來進行就可以,因為在短短的三十、四十分鐘里,加上給孩子講圖畫書,剩不了太多時間。寧可把一二個活動做充分,也不要把所有活動匆匆過一遍。
活動的選擇要根據教學目標和本班實際情況,不一定只局限在本學科內——語文老師進行唱和畫的活動未必不可,我認為小學的教學分科不必那么清晰。更重要的是,圖畫書閱讀是要帶給孩子閱讀的快樂,如果沒有這個快樂,那和學枯燥的課文有什么區(qū)別呢?
我還想對教學方式多說幾句。在我見過的圖畫書教學中,覺得教學的主要問題有:教師放不開、不自然;課堂上喋喋不休、學生只有聽的份;不信任學生、非要從圖畫書中挖出“意義”來讓孩子認可。這些問題我統(tǒng)稱為“教學慣性”,是從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帶來的。所以,我總是告訴上圖畫書的老師,“放輕松”“把教學目的藏在活動后面”“多讓學生表達”“把閱讀的快樂交給孩子”。我們在設計這些活動時,也是本著“快樂、興趣、多元”這些核心觀念來設計的,教師在使用時,可能會和自己已有的教學觀念相沖突,進而產生疑惑,我認為這很正常,我們也可以再討論。
這本書是想提供給老師“上路”的幫助,并非限制老師的思路。我在語文教學中也感到,一線語文老師那里埋藏著很大的創(chuàng)造力,有很多巧妙的設計。我想,對這些老師而言,本書只是起到一個“參考”的作用。我們也盼望通過這本書,能讓老師養(yǎng)成獨立閱讀和獨立設計的能力。畢竟,這本書只提供了25本圖畫書的教學設計,而目前市場上已有的圖畫書有上千種。這本書是一個梯子,幫助老師們抵達圖畫書教學的理想境界,這是我們的初衷,也是我們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