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翠
愛國是一種對自己祖國最深厚、最真摯、最持久的情感,是一種科學精神支撐下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的行為外顯,是青少年的立身之本、成才之基。然而,這份千年以來一直令人熱血沸騰的情感,近年來卻被一些偏離愛國主義根本目的的“偽愛國行為”所誤導。
誤區(qū)一
將愛國與愛黨、愛社會主義割裂開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強調 “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tǒng)一”。這是因為“國”是具體的,包括領土、公民、政權以及將這三者有機結合起來的文化等要素。因此,愛國也不是抽象的,要愛這個國家的領土、公民、政權和文化。立足于當代中國,真正的愛國者,不能把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三者割裂開來,更不能將三者對立起來。只有三者高度統(tǒng)一、有機結合,才能共同構成愛國主義的時代內涵,體現愛國主義的本質。
現實生活中,某些人在頭腦中存在著“我愛國,但是不等于我愛社會主義、愛共產黨”的錯誤思想,這是割裂社會信任、團結紐帶的行為,是人為地制造愛國與愛黨、愛社會主義的矛盾和對立,是對愛國的扭曲,是詭辯。今日之中國,國家、民族的命運和黨的命運、社會主義的命運密不可分。只有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tǒng)一,愛國主義才是鮮活的、真實的,這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精神最重要的體現。
誤區(qū)二
將愛國等同于極端、激進、至上至尊的民族情感
社會公眾胸懷對祖國的熱愛與忠誠,有著維護民族利益和復興民族文化的愿望,這是愛國情感的表現,對國家社會發(fā)展具有積極和建設性的影響。然而,伴隨著社會民族認同感加強、民族意識上升,有些人用極端、激進、非理性、好斗的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來闡釋自己的愛國之情,例如把正視自身劣勢的人通通斥為“崇洋媚外”。這種過分激進的思想和言行是一個國家進步的“毒瘤”。
所謂愛,不只是維護,批判同樣是愛。我們應放眼世界,用未來的眼光回看國家的發(fā)展現狀,避免盲目自大;應強調愛國行為的合法性,通過交流、合作、互助等方式理性處理矛盾,在求同存異、合作雙贏的基礎上,維護國家利益與尊嚴,促進國家進步與發(fā)展。
誤區(qū)三
將愛國凌駕于社會道德和法律之上
一個真正的愛國者應該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遵守社會公德。將愛國凌駕于社會道德和法律之上的觀點和行為是對愛國行為的扭曲和綁架。如釣魚島事件引發(fā)了愛國風潮,但有一些人把“愛國”表現為“打砸日本車”、侮辱他人人格等行為?!氨a灐庇涡兄?,一個 “愛國青年”砸破了一位車主的頭,僅僅是因為他有一輛日系轎車;一個女孩因身穿漢服被誤認為是日本和服而遭遇一群人圍攻,被迫在公共場所脫下漢服,靠朋友借來的衣服才得以離開。一個真正理性的愛國者,應該遵紀守法,絕不能把個人的意愿凌駕于法律之上,更不能以“愛國”之名,損害他人的人格尊嚴及生命和財產安全。
誤區(qū)四
愛國就是拒絕和抵制外貨
在我國的特定歷史時期,抵制外國商品無疑具有一定的愛國意義。然而,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抵制外貨運動則不免體現出對國際經濟的無知,流于缺乏理性的盲動。例如對日貨、日本店進行打砸搶,“抵制家樂?!钡刃袨橹?,損害的更多是同胞的財產權,傷及的是我們的國家利益。再如不買蘋果手機雖然本身具有愛國行為傾向,但卻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科技“跟跑”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拒絕某些國家的科技產品,實際上是把自己關在了世界文明大門之外。
愛國行為在本質上是國家利益至上,單純的拒絕和抵制是落后的愛國表現。可取的行為是學習他國的先進理念和科學技術,取長補短,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動為國家的富強、民族的振興奉獻力量。
誤區(qū)五
愛國行為以個人利益、個人需要為標準
在我國,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不可否認在某些具體利益上,可能出現沖突。具備愛國主義思維的人,應該具備大局意識,服從集體利益,絕不能把個人利益凌駕于國家、集體利益之上。例如有的人因車輛限號出行、污染工廠關停、不合理福利補貼取消等,就在網絡上悍然攻擊黨和政府,甚至故意捏造事實、污蔑栽贓,這些人在平日里或許把“愛國”放在嘴上,寫在紙上,卻沒有真正內化于心。所以,這些“愛國”就只是表面文章、鏡花水月,一旦觸及個人利益,就全然忘了愛國的真諦。
再如,“戰(zhàn)狼式愛國”的由來令人深思。我們須知,國家強大的前提,首先是個體要“強大”,不能做“社會主義巨嬰”,只有更多個體的健全和強大,才能讓國家更加強大。以個人利益、個人需要為標準判斷愛國與否是一種功利性的愛國行為,是對愛國主義的扭曲。
誤區(qū)六
口惠而實不至的形式愛國
愛國彰顯著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責任,需要將“小我”融入“大我”,付諸切實有效的行動。但是目前,很多愛國行為更多地停留在口頭的謾罵、詛咒和泄憤上。有些人觀看比賽,中國隊贏了吶喊助威,輸了就罵本國隊員或者其他國家隊員;還有一些被稱為“愛國憤青”的網友,將“愛國”沉溺于“中華天下第一”的自我吹噓與幻想之中,傳播諸如“是中國人都進來看,不頂不是中國人”“假如所有中國人都不買日貨、美貨,日本、美國經濟就會崩潰”等口號。
從這些表現可以看出,對他們而言,國家只是一個抽象的存在,愛國只是一種沒有成本的情感標榜,如此,愛國就被包圍在假、大、空的情感宣泄中,并未落到實處,不但于愛國無任何補益,還嚴重影響了中國公民的形象。真正的愛國,不是當語言的“巨人”,而是付諸正確的實際行動。
上述“愛國行為”從根本上偏離了愛國主義的主旨與目的,警醒我們去深入思考正確的愛國行為與愛國主義教育的方式。當前,社會上存在著對愛國主義認識膚淺、片面、不系統(tǒng)以及實際行動中突破法律與道德底線等問題。為了避免這些問題,教師在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創(chuàng)設全學科全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格局;第二,用教師的愛國熱情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第三,尋找學科知識與愛國主義教育的契合點,巧妙落實;第四,直面社會愛國行為誤區(qū),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轉變流于形式的愛國行為;第五,突出愛國主義主題創(chuàng)設氛圍,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熏陶;第六,豐富愛國主義教育資源,運用愛國主旋律,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第七,注重愛國主義教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愛國主義意識和行為能力。
(作者單位:天津市河東區(qū)教育中心)
責任編輯:周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