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燕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作文指導工作的過程中,應不斷地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從而在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同時,讓學生不斷超越自我、豐富自我、發(fā)展自我,提高個人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真正做到以我手寫我心。教師也應注意寫作教學流程的循序漸進。
一、轉換位置,讓學生成為寫作課上的真正主角
教師在平日的寫作課上,應該轉換自我和學生的位置,使學生真正成為寫作課上的主角。在以前的寫作課上,教師占據(jù)著相對主導的位置,學生占據(jù)著附屬的位置,這樣的教學固然能夠提高教學效率,但是制約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新力的形成與發(fā)展,教師不能讓學生總是按自己的想法寫作,而應該讓學生有獨立的寫作意識和寫作意圖,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例如,教師在平日為學生布置作文任務的時候,不能主觀臆斷,自行其是,而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寫作意愿,使學生喜歡自己寫的文章,并且對于教師布置的寫作任務產生一種躍躍欲試的感覺。教師需要激發(fā)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使學生產生新穎的想法;教師也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學習地位的提升,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得到明顯的提高。
二、厚積薄發(fā),應鼓勵學生在平時不斷充實自我
觀千劍而后識器,操千琴而后識曲。小學生要想寫出好文章,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新力,在平日必須豐富自己、發(fā)展自己、積累素材,使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得到進步和提高。由此,學生才能夠真正在寫作的過程中做到游刃有余、從容不迫。當下的小學生之所以在寫作中感到吃力,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語文積累量不足,因為量不足,一旦接受了寫作任務,就感到?jīng)]啥可寫,不知道應該如何使用語言、駕馭語言,不知道如何謀篇布局,將自己的思想貫穿在一篇文章之中。小學生要想使自己的寫作能力得到長足的進步,首先應該做到的就是認真積累。教師也應該鼓勵學生,在平日的學習中充分克服惰性,勤奮和上進,豐富自我的語文知識儲備。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該多多鼓勵學生,讓其閱讀喜歡的課外書,拓寬視野,不再一葉障目,也不再抱殘守缺,而是通過閱讀豐富自己的內涵、拓寬自我的外延。創(chuàng)新能力來自于日復一日的學習和積累,學生如果缺乏閱讀和默默積累的意識,必然根基不牢,導致寫作能力不足。
三、付諸實踐,學以致用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小學生要想真正提升寫作能力,不能僅僅停留在閱讀上,也不能夠僅僅停留在思考上,而應該具備踏實肯干的意識,真正動筆寫作,通過動筆來發(fā)現(xiàn)自身的寫作短板,不斷地實現(xiàn)自身寫作能力的超越,也實現(xiàn)個人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 當然,很多小學生對于寫作有一種強烈的厭倦感和抵觸感,無法釋放全部的寫作才能,也無法在寫作的過程中感受到寫作的樂趣,因此寫作能力無法真正得到長足的進步和提升。還有的學生沒有充分地鍛煉自己的寫作能力,沒有將寫作意愿付諸實踐,因此總是以紙上談兵的方式應對寫作任務,久而久之,寫作能力、寫作創(chuàng)新意識都將萎縮。教師應該給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學以致用,把所學到的寫作技巧和寫作創(chuàng)新思維落實到實踐之中,從而使寫作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教師應該多布置他們感興趣的寫作題目,讓他們充分展現(xiàn)寫作才能,樂于求索和創(chuàng)新,把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維、求異思維落實到寫作中去,通過長期的積累提升能力。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當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交織在一起、交相輝映的時候,寫作能力便得到了升華。教師不能只給學生講寫作理論,應當給予學生相應的機會,充分挖掘他們的寫作潛能。
四、總結
小學生應該認認真真地學好語文,從而使自我的人文素養(yǎng)更加深厚,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盡力完成寫作任務,非如此不足以使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提升。語文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求異意識,使學生寫出高質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