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見
莊子可能是最喜歡魚的哲學(xué)家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將生活的極大智慧,寫進(jìn)了三條魚的故事里。讀明白了,人也就活通透了。
北冥之魚
莊子在《逍遙游》里寫的第一條魚,是北冥有一條名為鯤的魚,能化作鵬,遨游于九天。它會(huì)乘著六月的風(fēng),飛去南冥??墒乔f子卻說它不自由,一旦沒有風(fēng),就只能從高空墜落。
站在風(fēng)口,誰都能飛起來。這樣的自由,靠的是外物。是靠著財(cái)富、名聲,才能夠填補(bǔ)自我的空虛。
陶淵明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人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官場(chǎng)再好的錦衣玉食,也不如手中一杯菊花酒。吳宮深處埋荒草,晉代衣冠成古丘。榮華富貴轉(zhuǎn)眼就成了別人口中的笑談趣事,有什么好在乎的呢?
在莊子的智慧中,不為物所累,是人生的第一層境界。
濠梁之魚
莊子在《莊子·秋水》說的第二條魚,叫做絛(音tāo),是濠河之魚。有一天,莊子和惠子路過濠水的橋上。莊子說:“你看這些絛魚在下面游得多么快樂。”惠子卻說:“你又不是魚,怎么知道魚快不快樂?”莊子立刻答道:“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
生活就像一出戲,我們不在別人的曲目里,怎么能知道別人的悲歡。一個(gè)迎合別人改變自己的人,注定不快樂。好的快樂從來都是自己的,不是別人眼里的。與其絞盡腦汁去想著活成別人喜歡的樣子,倒不如努力去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在莊子的智慧中,人生的第二種境界就是:不為別人的評(píng)價(jià)所累。人生最大的快樂,就是選擇一種喜歡的方式活著。
江湖之魚
莊子在《大宗師》里寫的第三條魚,叫做鮒(音fù),是車轍的小魚。一塊池塘干了,兩條小魚暴露在陸地上。兩條小魚互相吐沫,互相濕潤(rùn),勉強(qiáng)維生。莊子卻說,與其這樣互相熬著,不如放生彼此,去大江大河里過自己的新生。
天命無常,人如風(fēng)絮。不知道哪一天你的水就干涸了,和你相伴的人總有一天會(huì)離場(chǎng)。人與人都是相伴而行的旅者,只有自己才能走完全程。
在莊子的智慧中,人生的第三個(gè)境界是:找到自我。尋找自我的路上,或許會(huì)顯得孤獨(dú)。擁有自我的人,才會(huì)久處不厭。我們結(jié)伴而行走過江湖,但總還是要一個(gè)人去看天空和海洋。
所有的幸福都無法復(fù)制,活得通透舒服的人,都讀懂莊子的三重人生智慧:不滯于物,不困于心,不亂于人。身體可以帶著鐐銬跳舞,心靈則要插上自由的翅膀。
(摘自《思維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