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金芳
角色游戲是指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想象,創(chuàng)造性地反映個人生活印象的一種游戲,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題,如娃娃家、商店、醫(yī)院等等,所以又稱為主題角色游戲?!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中強調幼兒教育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通過游戲,不僅能發(fā)展幼兒的社會性,而且能發(fā)展幼兒良好的情緒,同時幫助幼兒宣泄消極的情緒,并能滿足孩子控制環(huán)境的欲望,使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發(fā)展認知。角色游戲是幼兒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種游戲,它也是3~6歲幼兒最喜歡的一種游戲形式。角色游戲有著豐富的教育價值,它真實地記錄了教師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
為了使小班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得到滿足,充分發(fā)揮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豐富幼兒的游戲經(jīng)驗,我在平時開展角色游戲時是這樣來做的:
一、創(chuàng)設良好的外部條件
良好的游戲環(huán)境能充分激發(fā)幼兒的興趣。為了能讓幼兒有一個安靜、和諧的游戲環(huán)境,我把娃娃家和美工區(qū)安排在一起,這樣保證了娃娃家的安靜。我把娃娃家分成玩具區(qū)和廚房區(qū),幼兒喜歡哪個場所就去哪個場所。另外我盡可能為幼兒提供充足、豐富、可塑性強、多功能性的材料,并根據(jù)季節(jié)來更換幼兒的廚房食品,同時創(chuàng)設寬敞的空間,營造寬松而富有吸引力的游戲氛圍,為幼兒選擇玩具材料,尋找游戲伙伴,選擇場所,分配角色,商量玩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只有這樣,幼兒才可以自主考慮玩什么,在哪兒玩,和誰一起玩。
二、允許幼兒自由選擇
只有幼兒按照自己內(nèi)在的需要和興趣來選擇游戲,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我在組織幼兒開展角色游戲前,總是提前觀察幼兒日?;顒忧闆r,例如幼兒喜歡什么樣的玩具材料和游戲,他們通常和誰一起玩等。通過觀察和記錄,我為幼兒制作游戲掛牌。由于小班幼兒年齡小,缺乏游戲經(jīng)驗,剛開始他們還不會自己選擇游戲,因此由老師幫助安排角色,告訴他們怎么來玩這個游戲。一段時間后,我將主動權交給幼兒,如:在游戲前,我會問他們:你想玩什么游戲,誰想去玩娃娃家?從眾多舉手的幼兒中選一個,然后讓他選擇喜歡的同伴一起進入娃娃家,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需要和感興趣的游戲和玩伴,從而獲得自由選擇的快樂。在鼓勵幼兒自己選擇時,我也會進行細致的觀察和記錄,讓每名幼兒都有自由選擇的權利,并明確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使幼兒在輕松自如的氛圍中學會選擇,敢于選擇,以此培養(yǎng)幼兒的自主意識。
三、適時介入給予指導
介入是指游戲過程中,教師或成人對于幼兒所遇到的挫折、困難,給予一定的幫助或指導,使游戲能夠順利開展的一種方法。幼兒的角色游戲不是經(jīng)歷過事物的簡單回憶,而是對過去印象的修改、補充和創(chuàng)造性的再造,是可以回答幼兒自己提出的問題,反映他們愿望的新實現(xiàn)的創(chuàng)造。所以,每一次的角色游戲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幼兒在游戲中的行動也不會受限制。因此,在角色游戲中常常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矛盾沖突和困難挫折,導致活動無法順利開展,從而中斷游戲,這時就需要老師適時適度的介入。在這個過程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有效觀察
盲目介入會打斷幼兒正在進行的游戲,會對他們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產(chǎn)生影響。如果教師在一定的觀察和聆聽的基礎上再介入,就可以為幼兒打開新的思維空間,從而更有效地解決問題,拓展游戲情節(jié)。記得開始時我把普通玩具和廚房游戲用的餐具放在一起,幼兒在玩的時候總是發(fā)生爭執(zhí),一會兒有幼兒告狀說誰誰拿了他的廚房用具,一會兒又有幼兒喊道,老師他跑去拿其它玩具了。每次看到這些情況我就想著一定要想個好辦法讓幼兒互不干擾著玩。于是我找來了兩個大盒子一個裝玩具,一個裝廚房用具,每次玩的時候各拿各的,從此再也沒有爭吵了。這次雖是一個小小的改動但對幼兒玩游戲有著很大的作用。有效的觀察可以幫助幼兒有序進行游戲。
(二)語言提示
語言提示是指在游戲中,教師在觀察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問題癥結,進而用語言的形式對幼兒進行提示與點撥,從而讓幼兒圍繞問題想出有效的解決辦法。例如,在娃娃家游戲中,“爸爸”小杰、“媽媽”諾諾對蝴蝶結門簾顯得比較新奇興奮,只顧自己用手拍打門簾玩。這時教師就以客人的身份介入,理由為探望“寶寶”,目的是把“爸爸”“媽媽”的注意力吸引到“寶寶”上面,進行語言提示,問:“寶寶肚子餓了,爸爸媽媽有沒有準備什么好吃的給寶寶呀?”小杰當即就表示去做飯,諾諾開始哄“寶寶”。這時幼兒就進入了自己的角色,保證了游戲的正常進行。在這個過程中,當看到幼兒出現(xiàn)問題時,我采用了語言提示的方法,與幼兒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由于幼兒缺乏游戲經(jīng)驗,他們的游戲往往停留在擺弄游戲材料上,盡管是模仿成人的勞動,但還是相差很遠,還需要老師的介入與指導,來豐富幼兒的游戲經(jīng)驗。
(三)及時評價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教育評價是幼兒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促進每一位幼兒發(fā)展,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為此,教師應抓住適宜的時機進行評價,使幼兒通過簡單的評價,調整和改進游戲的玩法,進一步萌發(fā)幼兒再玩游戲的想法。當游戲結束時,幼兒還會興致勃勃地談論游戲,教師作為游戲的引導者,應適時抓住機會,讓幼兒把游戲中開心的、好玩的或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與眾不同的地方說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共勉。
教師的介入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藝術,是教師智慧與經(jīng)驗的結晶。當幼兒通過教師對游戲的介入使游戲主題得以深化,能夠順利進行的時候,教師就應當立即退出游戲了。教師只是起到一個點撥作用,而不是幫助幼兒完成游戲。
游戲是幼兒教育的基本活動。幼兒自主游戲時,教師的指導方法有很多,對于小班幼兒,我們只有尊重幼兒游戲的意愿,支持幼兒游戲的行為,在不同的時機使用不同的指導方法,才能使幼兒在游戲中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