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穎
摘要:隨著以數字化為特征的網絡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數字化逐漸滲透現代人的就生活當中。現代中學生作為網絡受眾群體的一部分,由于接受能力強,受數字化的影響也更為深刻。但是網絡信息的良莠不齊,給中學生的健康成長也帶來了很多的負面影響。本文以此為前提提出了具體的應對措施,希望能夠為促進網絡文化的健康發(fā)展,為中學生的成長、成才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網絡環(huán)境。
關鍵詞:數字化;中學生;負面影響;策略分析
面對數字化對人們生活的沖擊,首先,我們應該肯定數字化對現代社會的帶來的積極影響,但是,這不意味著我們要不加篩選、不加選擇地應用這些網絡信息。也就是說,我們要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這些影響,就可以“興其利,去其弊”。對于中學生而言,教師要適時加以引導,強化學生的網絡意識,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去甄別、判斷網絡信息的優(yōu)劣,幫助學生認清楚數字化對他們產生的負面影響。
1數字化對中學生的負面影響分析
1.1網絡強勢文化給中學生造成的負面影響
目前,據網絡調查,國際互聯(lián)網上90%的信息是通過英文呈現的,中學生長期使用網絡,必然會削弱學生的漢語言能力,如被廣泛應用的Instagram平臺,同時,一些國家憑借這些英文信息借助網絡向其他國家和地區(qū)滲透各種政治理念和宗教意識形態(tài)等,導致文化沖擊,由于中學生缺乏判斷力,在閱讀了大量的信息后“被迫”接受了別國的價值觀。
1.2網絡交往的虛擬性造成人際情感交流障礙
人是高等社會動物,在人與人面對面接觸下會產生各種情感碰撞和交流。而網絡驅使著人一整天都在面對著電腦,直接結果就是使人與人面對面交流的機會減少,人性趨于單薄。在互聯(lián)網上,每個人用著虛假的昵稱,對已更改自己的年齡和性別,甚至是學歷、職業(yè)等信息,那根網線儼然就成了“遮羞布”。在現實中的任何一段正常的人際關系中,都能夠在直接的交往過程中了解對方,進而建立信任、培養(yǎng)感情。網絡只是作為媒介存在的,沒有任何的社會情感,中學生沉迷虛擬世界,如“網絡游戲”“微信”“QQ”等,網戀大肆橫行,被騙的學生不計其數,但仍癡迷于此,不僅喪失了融入社會的機會,也助長了他們與社會的異化和分歧。
1.3網絡垃圾信息對學生的毒害
中學生需要投入很多時間和精力在學習上,癡迷于網絡中的信息海洋中,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忽略了作為學生的責任,養(yǎng)成不良的上網習慣,在學習成績下降的同時,學生愈發(fā)感到焦慮,使自己陷入惡性循環(huán)中。另外,網絡的信息大都是不加篩選和過濾的,繁多的信息資源拓展學生視野的同時,也給學生帶來了思想上的沖擊。特別是網絡上的垃圾信息,如淫穢、色情的信息,有的學生上色情網站的頻率遠遠高過學習網站,有的學生打著尋求刺激的名號,宣傳中學生性暴力、性侵犯等,再如,網絡游戲的開發(fā),游戲效果侵蝕著學生的思想,如養(yǎng)成式的甜蜜戀情,拯救世界的殺戮,權力至上等,使學生沉迷于虛擬游戲,不想去接受現實生活中的道德教育和規(guī)范約束等,也扭曲了青少年的人格,荒廢了青春和學業(yè)??梢姅底只畔⒔o學生帶來的毒害之深。
1.4數字化弱化了中學生的文化價值觀
中學生的道德觀念尚處在完善階段,加上自控力不強,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其次,中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在形成階段,容易受到外界異化思想的沖擊,美其名曰追求個性,在不加約束的過于放縱自己,增加了中學生犯錯、犯罪的可能。在數字化的大背景下,傳統(tǒng)的文化觀念受到沖擊,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學生思想道德發(fā)展,客觀上導致了文化變異太快,中學生也在無形中就加入了眼花繚亂的文化轉換中,嚴重影響了中學生心目中的傳統(tǒng)價值觀和道德觀。
2應對數字化負面影響應采取的對策分析
數字化背景下,網絡信息的開放性、多元性只增不減,網校和網課的出現也在威脅著而學校的地位,學校和教師對學生的管控力減少,隨著網絡信息形式的多變,對中學生的傳統(tǒng)教育也帶來了威脅。面對這些負面的數字化影響,教師應給予中學生正面、積極的引導,揚長避短,盡量采取一些顯示手段,凸顯數字化的優(yōu)勢,削弱它對對中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2.1積極開展網絡道德教育
在數字化背景下,網絡能夠拓寬學生視野,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思維和行為空間,同時,中學生設置為甚,價值觀也在形成階段,缺乏判斷力。如充斥的色情淫穢信息、暴力事件、網絡犯罪等負面信息嚴重威脅了廣大青少年的心靈建設。積極開展網絡道德教育是必然選擇,教師必須將德育與法制教育結合起來進行教學,組織學生學習相關法律法規(guī),如《互聯(lián)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安全保護條例》,開展道德教育主題班會,或者是通過板報、演講等方式強化學生網絡道德意識,教師也可現實中的反面例子警醒學生,如某中學學生沉迷網絡游戲猝死網吧等,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上網習慣,增強學生對網絡文化的識別和選擇能力,強化學生的批判意識和到的責任感。
2.2加強對凈化網絡的輿論宣傳力度,建立網絡綠色通道
網絡的開放性和多元性是不能進行認為干預的,對于自控力、自律意識和自我約束力不強的中學生來說極具誘惑,而網絡上泛濫的有害信息,容易導致學生網絡道德行為失范?;诖耍覀兛蓮恼蛯W校兩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學校在建設好本校的校園網之后,要積極維護網站建設,豐富校園網資源。在積極做好預防措施,確保校園網信息的安全、有效。例如,學校可聘請電腦專家在網絡服務器和學生電腦上安裝防護和過濾軟件,防止學生瀏覽不良網站,也能組織“流氓軟件”廣告頁的彈出,為學生建立一個綠色的網絡通道。
其次,政府可通過電視、廣播等媒體力量,從多角度提高對網絡知識的宣傳力度,讓民眾了解數字化網絡的優(yōu)勢,對沉溺于網絡和瀏覽不良信息或網站給自己、家里的孩子和社會帶來的危害。另外,也可積極開展關于網絡知識的專題活動或是組織廣電部門制作以“凈化網絡環(huán)境,還學生一片凈土”的主題欄目,設計宣傳、推薦優(yōu)秀網站的環(huán)節(jié),強化網絡道德教育規(guī)范。通過輿論、宣傳手段為中學生營造出健康、和諧的網絡環(huán)境。
2.3強化網絡監(jiān)管力度,建立中學生精品網站
網絡并非法外之地,對語言花樣繁多的各種有害的信息,網絡監(jiān)管部門要嚴查,對于惡意散布危害國家、威脅社會的信息和不良的淫穢信息等內容的人必須要嚴懲。除此之外,網絡上符合中學生年齡特點的主流文化信息和網站比較少,網站內容的更新速度也比較慢,缺乏吸引力。因此,相關部門或社會人士要根據當前時代的發(fā)展特色和中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建立相應的網站,添加健康、積極向上的網絡信息,開發(fā)出一批符合中學生發(fā)展需求、風格貼近學生生活的精品網站。
結語
總而言之,中學生作為“網上的一代”,并不能禁止他們去上網,但是教師、學校和社會可以采取科學、合理的手段糾正中學生的不良上網習慣,關注青少年的網絡道德教育,做到防患于未然。
參考文獻:
[1] 柴美越,孫創(chuàng).低俗“網紅”給中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及對策研究[J].現代交際,2019(13):114-115.
[2] 丁筱瑛.網絡對中學生的負面影響及對策[J].甘肅教育,2019(11):23.
[3] 陳薇.網絡對中學生的負面影響及對策[J].黑河教育,2019(02):87-88.
[4] 李銳麒.網絡直播亂象對中學生的不良影響與教育對策[D].廣州大學,2018.
[5] 趙子昂.自媒體時代微信對當代中學生的影響[J].中國新通信,2018,20(03):183.
(作者單位:北海市潿洲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