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斌
案例背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游戲是幼兒學習最基本的活動,在活動中教師不能過多干預、阻止幼兒行為,只能作為觀察者、引導者來發(fā)起討論,激發(fā)幼兒的自主性,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游戲,讓幼兒自己嘗試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使教師真正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
一次閱讀區(qū)游戲活動的發(fā)展和演變,幼兒的表現(xiàn)引發(fā)了我對自主游戲的再思考,對游戲中幼兒和教師角色的再定位,以及對游戲中教師指導策略的再認識。小班幼兒規(guī)則意識弱,堅持性差,容易受環(huán)境的干擾而轉移自己的興趣。教師做為觀察者、引導者,選擇恰當?shù)臅r機介入、引導、支持幼兒游戲非常關鍵。
案例描述
片段一:
時間:2019年4月12日10時
地點:小三班圖書區(qū)
人物:石心雨、郭文倩等幼兒
區(qū)域活動時間到了,幼兒紛紛進入自己喜歡的區(qū)域開始活動。石心雨、郭文倩等幾位小朋友走進圖書區(qū),各自選了一本圖書認真地翻看著??墒菦]一會兒,他們便露出了乏味的表情,開始隨便、快速地翻看,并且東張西望起來。這時只見石心雨用手拎著圖書走出了圖書區(qū),在活動室轉起來,邊走邊喊:“賣書嘍,賣新書嘍!”郭文倩一看,也跟著叫賣起來:“賣書了,快來買了!”一瞬間,好幾個幼兒都跟著叫賣起來,頓時成了活動室的一個亮點,吸引來許多“顧客”。“來,給你一本!”“賣你一本。”不一會兒,圖書區(qū)的圖書便被搶購一空。這時,在旁邊靜觀多時的教師走了過去,向他們微笑著點了點頭。石心雨、郭文倩會心地相視笑了:“咱們今后再玩,賣更多、更好看的書!”“那咱們開個小書店,好不好?”教師提議道。小朋友一聽歡呼起來:“好!”教師:“要開書店,可是店內的書太少,怎么辦?”郭文倩:“我家有許多小手撕不破,我?guī)??!笔挠辏骸拔乙矌砦业男∪藭??!薄拔乙獛壹业睦L本來!”“我也帶我的看圖識字卡!”“我也帶我的《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薄?/p>
片段二:
時間:2019年4月13日8時
地點:小三班圖書區(qū)
人物:曹潤姝、趙勿愚等幼兒
早上來園后,孩子們興沖沖地拿出各自帶來的圖書、卡片,而且爭著把它們擺放在書架上。圖書區(qū)不一會兒便成了一個貨物齊全卻雜亂不堪的“店鋪”。教師:“小書店這樣亂,好不好?”牛雨涵、曹潤姝便主動將書一本一本整齊地排起隊來?!斑@樣放(一本一本稍離開點距離),拿的時候好拿!”還挺有她的道理。小書店在幾位的打理下變得井井有條?!翱墒?,小書店門口光禿禿的,新顧客在外面就看不出這是個小書店呀?”教師有些犯難地向孩子們求教,“怎么辦呢?”趙勿愚眼珠一轉,搶著說道:“老師,這樣唄,把這本大書掛在店門上,別人一看就知道是書店了!”“不錯,好主意!”于是,師幼一起把那張色彩鮮艷的小手撕不破卡片張貼在了店門上。一陣張羅,小書店終于開張了。
片段三
時間:2019年4月14日10時
地點:小三班活動室
人物:石心雨、曹潤姝、牛鈺涵等幼兒
小書店門口,曹潤姝、牛鈺涵兩名禮儀維持著顧客們的秩序:“不要著急!” “一個一個來!”書店里,石心雨穩(wěn)坐在店長席上,熱情地接待著每一位顧客:“這本3元?!笔障骂櫩偷摹板X”(長方形的卡紙),將一本《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賣”給了顧客韓家曉;“這本5元!”小店長干脆只做了一下收錢的手勢,朝“錢”盒里指了一下,便又賣出了一本,玩得有模有樣,忙得不亦樂乎!再看那些買到書的顧客們,正津津有味地品味著他們的“故事大餐”呢!似乎今天“買”到的書就是比以往從圖書區(qū)“拿”到的書更有趣、更有味。
案例分析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明確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jīng)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薄巴嬷袑W”是幼兒最好的學習方式,是幼兒最有意義的學習。豐富的現(xiàn)代生活為幼兒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愛模仿是小班幼兒最大的特點。幼兒在游戲中激活了生活經(jīng)驗,他們自由地模仿、扮演顧客、店長,快樂地叫賣,以自己的方式盡情地體驗、感受、對話、交往??鞓返挠螒蛑屑仍鰪娏送殚g的交往,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協(xié)調能力得以鍛煉和提升,同時又發(fā)展了幼兒自信心與自我意識、語言與交往能力、探究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班幼兒對角色游戲興趣濃厚,但由于受活動能力和思維方式的限制,開展角色游戲時更多依賴于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和對游戲材料的使用,游戲內容還不夠豐富,游戲的參與度還不能覆蓋全體幼兒。因此,需要教師更多地引導幼兒在生活中體驗和實踐,更需要教師對全體幼兒的關注和鼓勵以及在游戲活動中的引領和推進。
1.教師要善于引導幼兒生活中學
幼兒一日生活中蘊藏著巨大的教育價值,圖書區(qū)活動中幼兒的興趣遷移、違反“常規(guī)”的玩法,教師能敏銳地察覺到,并捕捉到其中的教育價值,及時調整自己的預設計劃、引導幼兒開展游戲,留給幼兒一個開放的、自主的游戲學習空間。
2.教師適宜的介入
在一段時間的觀察中,教師清晰地感受到幼兒的游戲意愿,把握到了幼兒的游戲脈絡,而當游戲情節(jié)的發(fā)展存在危機時,教師適時地介入了游戲中,一個微笑、一個提問、一個倡議,激發(fā)了幼兒新一輪游戲的欲望和激情,推進了游戲的發(fā)展、拓展了游戲的深度、提升了游戲的水平。
3.師幼互動的質量直接影響幼兒的社會性和個性
《指南》教育建議:“以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幼兒,使幼兒切實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與幼兒有關的事情要征求他的意見,即使他的意見與成人不同,也要認真傾聽,接受他的合理要求。”案例中教師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寬松、平等、愉悅的交往環(huán)境,把游戲的選擇權、方案的決定權交給了幼兒,一個肯定的眼神、一次親切的撫摸、一次熱烈的贊揚,使幼兒在被關愛、理解、尊重、信任中提升自我價值感,形成了自尊自信的性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