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研討課一直是教師們最喜歡的活動之一。西湖區(qū)裴昌義英語名師工作室定期以這種“同伴互助”的課堂研討課為活動內容,借助工作室主持人設計的以學評教課堂觀察評價工具,圍繞“四個一”的要求,在國內教育專家的引領下,指導學員進行聽評課教研,營造專業(yè)的評課文化氛圍。學員教師間彼此交流教學問題,尋找自己的專業(yè)增長點,共同成長進步。
關鍵詞:工作室;聽評課;備課
一、研究背景
為了促進本地區(qū)中小學英語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西湖區(qū)政府從上海引進裴昌義英語工作室助力本地區(qū)中小學英語骨干教師發(fā)展。西湖區(qū)教科所依托英語教研員劉麗芳老師的名師工作室平臺,將地方名師工作室升級成滬贛名師英語工作室,成立“西湖區(qū)裴昌義英語名師工作室”,之后,通過公開面試考核方式,共招收25位青年骨干教師作為培養(yǎng)對象,兩地名師共同管理三年,為地區(qū)培養(yǎng)有自己獨特的教學主張,有正氣、有思想、善創(chuàng)造、會研究、能引領的學科領軍人才。
二、問題的提出
裴昌義英語名師工作室的活動內容形式多樣,有專家講座、教師經驗交流、課堂研討課、讀書分享等。課堂研討課一直是學員教師最喜歡的活動。評課作為工作室的常規(guī)活動,不僅有本區(qū)的一線中小學英語教師和教研員參與,還有上海名師以及國內英語教育大師助力。這種同伴互助和專家引領的聽評課相結合形式既有助于同一層級教師之間的相互支援,又得到了專家針對性的專業(yè)指導,讓教師的課堂教學不再是孤軍作戰(zhàn)。作為工作室南昌地區(qū)的負責人,又是工作室學員的我立刻產生了對評課問題研究的強烈想法。
三、研究問題
我把評課研究的主要內容定為以下方面。
1.活動中的老師是怎么評課的?具體細化為以下問題。
(1)人員:評課人員有何資質?由什么人組成?是否有學生參與了評課活動?
(2)標準:評課人員用什么標準來評課?是經驗嗎?
(3)內容:評課人員評了些什么內容?三維目標?教材處理?課堂結構?教法運用?學法指導?教學過程?教學基本功?多媒體的運用?學生的參與度?教學的時效性?
(4)形式:評課活動是怎樣進行的?基本程序如何?為什么?如何關注全體發(fā)言老師?他(她)會用何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
2.老師的意見為什么會出現(xiàn)差異?他們當下的評課知識是怎么來的?
四、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擇的是2017年3月至2019年9月的裴昌義英語名師工作室聽評課活動,工作室基本情況如下:基地主持人1人,專家1名(每次活動不一樣),學員25名;學員學段結構:初中教師5名,中小學教研員各1名,小學教師18名;職稱結構:中小學高級2名,中小學一級13名,中小學二級10名;年齡結構:平均年齡32歲,平均教齡10年;學歷結構:2名研究生,23名本科。從學員所屬學校的性質方面來看,有來自熱點學校、普通學校的,還有來自城鄉(xiāng)結合地帶的。由此可見,該工作室學員有著不同的教育經歷,教學經驗參差不齊,各自所屬學校有著不同的性質等特點,具有一定“代表性”,其承載的信息量必然多于一般學校。
五、研究過程與結果的呈現(xiàn)
1 .評課前的準備。每月,工作室主持人裴昌義教授會請國內知名的英語教育專家來南昌參加工作室活動,聽評課的具體時間由他根據專家時間來確定,之后發(fā)微信給我,我提前一周將本月工作室的活動安排發(fā)布在工作室微信群上。授課教師也會提前一周將個人教案設計和課件發(fā)給工作室主持人預覽,他會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和授課教師溝通,另外,教案設計模板是由他為工作室學員設計,他已多次調整其中的內容,力爭體現(xiàn)授課教師的備課整體思路。
2.聽課。聽課時,每位學員會得到工作室主持人設計的以學評教課堂觀察評價表,隨時記錄課堂數(shù)據和師生表現(xiàn),以便為之后的評課做好充分準備。另外,為了讓評課更有效客觀,工作室主持人不斷地對以學評教課堂觀察評價表進行反復優(yōu)化,從而完善評課維度,科學地呈現(xiàn)課程全貌。
3. 評課。首先由授課教師進行課后說課(自評),課后說課是集體評課的基礎。之后,每位學員對照自己以學評教課堂觀察評價表圍繞著工作室主持人裴教授提出“四個一”(肯定一個優(yōu)點,指出一點不足,分析不足原因,提出一點建議)進行評課。然后是專家和基地主持人基于活動主題、課堂觀察和評課進行專題講座,期間與學員互動,答疑解惑。最后學員三天內遞交聽課反思,授課教師再提交教案再設計給主持人批閱。
由此可見,從工作室聽評課活動前、活動中和活動后,工作室主持人一路介入,通過不斷優(yōu)化教學設計模板、以學評教課堂觀察評價表和“四個一”的要求,針對性指導學員有序地形成自己的課堂觀察視角。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工作室能請到國內英語教育大師來工作室為學員進行VIP點評,學員們傾聽大師對文本的解讀和對課程的理解,反思自我,提取增長點,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這也與工作室提出的培養(yǎng)目標(在三年內培養(yǎng)有自己獨特的教學主張,有正氣、有思想、善創(chuàng)造、會研究、能引領的學科領軍人才,立足課堂,引領學員在教學“五環(huán)節(jié)”中從規(guī)范性教學走向創(chuàng)造性和研究性教學)不謀而合。
六、建議
1.“備課”應成為評課的重點維度。建議下次工作室活動的授課教師提前與評課者進行集體備課,她經歷自我備課、集體備課、課后議課、教學再設計四個不同階段, 讓“同伴互助”的聽評課變成“同伴互助”的備聽評課。同時,讓每位學員參與每一次課題的備課,真正做到全程參與、全程思考,他們會自然地把自己擺到備課的場景,擺到學生的現(xiàn)實狀況的場景,建立真正地交流。這樣,評課者的話語方式也就不一樣了,他們會從“假如我來上這課,我會……”開始,從理論層次、實踐角度、操作方法思考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
2.評課需要專業(yè)智慧。評課是一項十分復雜的教育活動。評課與備課、觀課、上課、個人的學科素養(yǎng)和教育理論素養(yǎng)關系十分密切,需要教師具有綜合的能力才能應對。因此,學員還需要通過閱讀專業(yè)書籍來豐富自己的評課內涵。
3.學生參與評課。課堂的主體是學生,一堂課成功與否尤其是教師教學的適應性,學生最清楚,最有發(fā)言權。當我們由于客觀條件限制不能讓學生面對教師這個群體去評價課時,可以設計好問卷調查客觀地讓他們說出自己最真實的想法。他們的需要才是教師真正要解決的問題。
(作者單位: 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區(qū)教育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