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建秋
1960年生于四川成都。北京巴蜀書畫藝術(shù)院畫家、四川省中國畫學會理事、四川美術(shù)家協(xié)會山水畫專委會委員、四川省美術(shù)家協(xié)會理事、四川省詩書畫院特聘美術(shù)師、四川蜀山畫院副秘書長、成都詩婢家畫院副院長、中國禪林畫院畫家。
中國傳統(tǒng)畫有文字記載始于東漢末年的曹不興,至今已有二千年的歷史。在中國的畫壇早已大家輩出,高手如林、名作如云,如群星璀璨般地涌現(xiàn)出了一批開宗立派的大師。他們的作品都是有傳國傳家的經(jīng)濟文化的雙重價值,成為典藏界追逐搜求的對象。
蜀中畫壇精于丹青者不計其數(shù)。在當代四川山水畫家中,林茂森是個很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物。在他的身上很好的體現(xiàn)著我一貫所推崇和要求的:一個山水畫家的作品,要有時代性和生活性的特點。
我們看茂森的山水作品,他很講究筆墨,但又不拘泥于筆墨。在他的胸壑中,有中國畫這個大的框架,但又不囿于傳統(tǒng)法度的束縛。他的作品,勾、皴、點、染,一招一式都很有章法。在細節(jié)上,比如在黑白、疏密關(guān)系上的處理也一絲不茍。但在總體造型和布局上,他又大膽于近乎出奇,他充分自由的調(diào)動著手中的紙、硯、筆、墨的大軍,進行著別出心裁的排列組合。這樣,他的作品總體上看就非常有張力,有撼人心魄的效果。
賀天健在致友人的信中講過: “墨分五色,而今尤知唯淡墨難使也”。古人也云“擅使淡墨者為能”。齊白石、黃賓虹、李可染,皆以厚重之墨令人折服,近現(xiàn)代畫家中使用淡墨之雅,意境之深的卻是接受過西方美學教育,并以西畫著稱的吳作人。無獨有偶,并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西畫造型寫實教育的林茂森,也是蜀中畫壇為數(shù)不多的擅淡墨者,他的作品墨色淡雅,意境清遠,以今人筆法,蘊含古意。
他不“做”那種先人為主,下筆就想成力拔千鈞的“扛鼎之作”,也不搞繁文縟節(jié)的“豐富畫面”,而是構(gòu)圖簡練、明快、干凈利索,不拖泥帶水,是”隨意”的書寫,是自然的抒情。那在晨藹中飄渺的如在夢境的山巒,幽深的峽谷,那靜中有動,給人以無限遐想的溪水,全部是在淡墨的皴染中完成的。在淡墨中,那線條的輕重、疾徐、曲直、波折,變化無窮,是那樣的飄逸,那樣的流暢,有梅清、浙江之遺風,尤顯瀟灑俊逸之美。
對于林茂森作品總的印象,我有八個字可以總結(jié),那就是:簡練、俊逸、清矍、意深。而回歸自然是茂森創(chuàng)作的永恒主題。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精神引導茂森與自然融為一體, “肇于自然”“造化自然” “妙悟自然”;而做人也貴在自然,做事也要順應自然,“守”與“變”也要自然。尋著茂森創(chuàng)作的軌跡,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是一個自然轉(zhuǎn)換過程,這和蘇東坡所云“出新意于法度之外,寄妙理于豪放之中”的精神是一致的。
茂森是一位筆下盡顯才氣,而又透著一點狂氣的蜀中實力派的山水畫家。他是一位立足于民族傳統(tǒng),并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不斷的求變化、求發(fā)展的畫家,是一位在其作品中處處反映了生活和時代特點的畫家。
今作七絕一首贈茂森藝友,作為這篇短文的結(jié)語:
山水畫壇有奇才
今法古意君自在
鬼斧神工造化旗
筆底方顯狂飆來
茂哥畫藝精深,外思造化,中得心源,實乃巴蜀畫壇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