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衍芹
初中化學教學不僅要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要注重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靈活運用化學知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教育是知識創(chuàng)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人才的搖籃。因此,化學教學要結合學科自身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創(chuàng)新思維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基礎,它的重要訣竅在于多角度、多側面、多方位地看待和處理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學習,不給學生定框框,更不約束學生的思維,而是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不斷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設立多種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靈活性。例如,在探索活動中,通過不同實驗條件的設立,學生可能會得出不同的甚至有違常規(guī)的結論,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也是教學的寶貴資源。學生提出的問題越多,就越表示他們思考的角度越廣,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些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教師評價學生探索的結果應注意策略。不要急于否定,也不要急于把正確結論呈現給學生,而要善于讓學生去歸納總結,鼓勵學生質疑并進行討論、分析,這樣才能激勵學生大膽進行創(chuàng)新。
自主實驗,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化學教學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增強離不開動手實驗?,F階段的化學實驗教學存在教學模式單一、內容陳舊、方法呆板等缺點,經常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一包到底,學生只會依葫蘆畫瓢,缺乏自主思考和實踐動手能力,遇到新問題往往不知所措,探究能力匱乏。因此,在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學會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實驗教學,將實驗的組織權還給學生,給學生一個獨立的解決機會。在實驗過程中,教師應以引導者的身份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糾正和疏導。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體會到科學實驗探究的樂趣,感受到智力勞動的愉悅,欣賞到盡情綻放的智慧之花。
例如,在學習“堿的性質”一節(jié)時,可事先在白紙上用氫氧化鈉溶液寫上某位同學的名字,上課時再請這位同學用裝有無色酚酞的噴霧器噴射白紙,很快這位同學的姓名會躍然紙上。學生定會驚奇于這個變化,紛紛問道為什么?由此,老師就可以引出本節(jié)所要學習的內容。諸如此類的實驗還有很多,如“魔棒點燈”,“燒不壞的手帕”,“空瓶生煙”等等,用一連串的趣味實驗將學生帶入一個神奇、美妙的化學世界,時他們從這些妙不可言的現象中產生探究的欲望,發(fā)展思維和實踐能力。
學以致用,注重生活化教學
陶行知說過:“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因此,初中化學學習應該從學生自己的生活實際經驗出發(fā),讓豐富多彩的實際生活成為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源泉,使學生能夠始終保持一顆強烈的好奇心和對知識的無限渴求。教師要注意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生活處處充滿了化學,讓其深深體會到所學知識的用途和價值。例如,為什么在蒸饅頭時需要用小蘇打?為什么肥皂具有去污的作用?為什么可用醋來除去水壺底的水垢?化學是一門生活化學科,它源于生活,也應服務于生活,讓學生意識到這些,才能達到讓學生熱愛化學和會學化學的目的。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不斷學習、實踐、總結和反思,增強對化學教學的深入認識和探究。從而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