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吉
摘要:對自行車運動員而言,耐力訓練是日常訓練中必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它對運動員的比賽成績會產(chǎn)生至關(guān)重要的影響,但運動員的日常訓練,并非簡單的體能訓練,而是要根據(jù)自行車比賽特點和自身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法,進而幫助自己全面提升自己的比賽能力,從而推動自身比賽成績的提高。本文將針對自行車運動員耐力訓練方法進行研究。
關(guān)鍵詞:自行車:運動員;耐力訓練
自行車運動員要想在比賽中取得好成績,最重要的是要有較好的耐力,因為自行車比賽,路程長,花費時間多,運動員想要在全程保持高質(zhì)量的運動水準,需要有較好的耐力。因此,運動員要加強自身的耐力訓練。運動員的耐力訓練,要采取循序漸進的策略,即根據(jù)運動員的實際情況和運動員比賽的需要,不斷增加運動員的訓練量。同時,還要采取不同的訓練方法,進而增強運動員的耐力訓練效果。下文將針對運動員耐力訓練中需要注意的事項,以及耐心訓練的方法進行簡要分析。
1.運動員耐力訓練需要注意的事項
1.1合理安排代謝訓練
運動員的代謝訓練,要根據(jù)運動員代謝情況進行合理安排,在訓練過程中,要科學安培訓練強度和數(shù)量,并在此基礎(chǔ)上逐漸增加訓練的強度,這有助于提升運動員代謝訓練的效果。同時,對運動員要階段性的實施無氧閾值,有助于提升運動員無氧訓練的速度和增強運動員無氧訓練的效果[1]。在實際訓練中,運動員要將有氧訓練和無氧訓練結(jié)合起來,這能提升運動員的訓練效果。同時,在進行完大量的體能訓練后,運動員的身體素質(zhì)會得到增強,這時可以通過適當調(diào)整訓練速度等,來實現(xiàn)代謝供能的持續(xù)運動,從而增強運動員的混合代謝耐力。運動員耐力訓練,是一項長期性工作,需要科學合理的規(guī)劃和長久堅持,這樣才能有效的提升運動員的混合代謝供能耐力,最大限度的發(fā)揮運動員的有氧代謝速度耐力,從而提升運動員的訓練效果。
1.2逐漸提升速度耐力訓練
運動員的耐力訓練,需要運動員的乳酸能速度和磷酸能速度共同得到提升,只有乳酸能速度和磷酸能速度得到了有效提升,運動員實際耐力水平才會得到增長。運動員的無氧運動,主要依靠運動員體內(nèi)的糖酵解來實現(xiàn)供能,運動員的速度耐力也是在有氧代謝耐力和混合耐力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提升運動員的乳酸能速度和磷酸能速度,能改善運動員的耐力水平。因此,在日常訓練中,要對運動員進行科學的訓練,實現(xiàn)運動員有氧代謝耐力訓練的科學配比,最大限度的挖掘運動員的潛能,提升運動員的競技能力。雖然運動員平時的訓練,主要根據(jù)比賽需要進行,運動員也會盡可能的使自己的訓練接近比賽,但平時訓練仍與實際比賽存在較大差距,這種情況主要體現(xiàn)在缺氧程度上,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的缺氧程度,要大于訓練中的缺氧程度,這需要在平時訓練中,通過糖酵解功能運動延長的方式,來增強運動員的速度運動能力,以便運動員能更好的適應比賽的運動強度,同時還能保持高水平的發(fā)揮,進而取得好成績。
無氧代謝功能速度耐力訓練,要從自行車運動項目特點出發(fā),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法,并根據(jù)運動員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無氧供能耐力訓練,從而提升運動員的無氧代謝速度耐力。實踐證明,運動員需要不斷的加強自身的無氧供能耐力訓練。同時,還要使身體的各項因素都參與到專項耐力訓練中,從而提升自身的訓練效率和增強身體對訓練強度的適應度。運動員的耐力訓練,是一項長期性的持久訓練,而且見效相當緩慢,這需要運動員要有較強的意志品質(zhì)和自我約束力,要做到堅持不懈,長久堅持,這樣才能不斷的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zhì),挖掘自身的運動潛能,進而保持高水平的運動能力,并在比賽項目中取得好成績。
2.自行車運動員耐力訓練的方法
2.1間隔訓練
間隔訓練是指,某項運動持續(xù)1~10鐘后,又改變運動強度進行新的運動訓練。運動員自身的耐力素質(zhì),能幫助運動員更快更好的適應各項訓練和比賽項目,使運動員能更好的克服訓練和比賽過程中產(chǎn)生的疲勞[2]。間隔訓練,要求在運動員身體內(nèi)的氧氣轉(zhuǎn)變成乳酸之前,運動員能在較短的時間和較高的運動強度下,能將氧氣輸送到自身的肌肉中,減少運動員因運動而造成的身體酸痛。運動員訓練過程中的強度,不能超高75%,間隔訓練的目的,就是想通過較高強度的艱苦訓練,來提升運動員的無氧運動的“極限”。
2.2爬山訓練
爬山訓練指利用山地的陡峭地形,對運動員進行耐力訓練,要求運動員以最大的速比、極低的轉(zhuǎn)動數(shù)來進行爬山訓練。爬山訓練的目的,主要是訓練運動員不常用的肌肉,使這些肌肉得到增強,從而提升運動員肌肉的整體強韌度。山地自行車的訓練,訓練的是運動員的耐力。山地自行車對遠動員的長時期耐力運動有著較大考研,同時,運動員也可以利用山地自行車運動的這種特性,來增強自身的運動耐力。山地自行車訓練,具備持續(xù)時間長、強度低的特點。因此,運動員可以在空閑時間進行爬山訓練,從而提升自己的持久耐力。
2.3速度訓練
速度和耐力是影響運動員成績的兩大因素,運動員想在比賽中取得理想成績,就必須加強耐力訓練和速度訓練,耐力訓練是保障運動員高質(zhì)量完成比賽的關(guān)鍵,而速度運動員能在高水平比賽中脫穎而出的核心要素[3]。運動員要想取得好成績,需要同時提升自己的耐力和速度。運動員要想提高比賽速度,最有效的手段是加強平時的速度訓練,要將速度訓練和耐力訓練與其他因素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起來,才能最大程度的提升運動員的耐力和速度。在進行運動員的耐力訓練時,要根據(jù)運動員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運動員的耐力訓練項目,并為之匹配科學的訓練方法。例如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可以保持10~45min的高強度訓練,在休息前,可以先進行短時間的休息。
2.4比賽形式訓練
在日常訓練中,運動員可以通過模擬比賽來進行訓練,采用比賽形式訓練,依然能起到訓練的目的和達到耐力的訓練效果,而且還能使遠動員更熟悉比賽強度和身體更適應實際比賽。同時,采用比賽形式訓練,可以讓運動員檢測自己的訓練效果,并根據(jù)遇到的情況進行訓練的調(diào)整,從而全面提升自己。運動員在進行耐力訓練的任何階段,都可以將這種訓練方式穿插進去,進而讓運動員對自身條件和訓練效果有個大致了解[4]。比賽訓練,能夠讓訓動員更了解自己,并且能針對自身情況制定合理的訓練目標,有助于運動員訓練效果的提升,從而全面提升自己的戰(zhàn)術(shù)、戰(zhàn)略和裝備水平。運動員只有不斷挑戰(zhàn)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極限,才能提升自身的身體和心理承受能力,增強自身的競技能力。比賽訓練,還有助于運動員發(fā)現(xiàn)一些客觀條件因素,如可以檢驗自行車的車胎外形,器材保養(yǎng)和注意力等,以及運動員在各種惡略環(huán)境下的技術(shù)應變能力。例如某高校,經(jīng)常會對學校的運動員進行比賽訓練,并將運動員的訓練結(jié)果記錄下來,然后根據(jù)學生在比賽訓練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比賽訓練的結(jié)果,總結(jié)學生的日常訓練效果,并在此基礎(chǔ)上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訓練和完善訓練方法,從而提升學生耐力和速度,增強學生的比賽能力。
3.總結(jié)
自行車運動項目,對運動員有著較高要求,需要運動員有較好的耐力和速度。因此,運動員在平常訓練中,要注意加強自身的耐力和速度的訓練。運動員的訓練,要結(jié)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和自行車比賽項目的特點,有針對性的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從而全面提升自身的體能素質(zhì)和內(nèi)在品質(zhì)。在日常訓練中,運動員要重視自身的耐力和速度訓練,這兩個因素是決定自身比賽成績的關(guān)鍵因素,但在進行耐力和速度訓練時,運動員要注意訓練數(shù)量和強度的控制,采取循序漸進的策略,進而推動自身耐力和速度的增長,全面提高自身的競技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勇哲.自行車運動員耐力訓練方法研究[J].才智,2018(32):43.
[2]王江斌.自行車運動員耐力訓練方法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7,8(11):126-127.
[3]李雪強. 公路自行車男子有氧耐力訓練手段的優(yōu)選及應用效果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2017.
[4]馬國強. 不同專項速度耐力訓練方法對自行車運動員無氧運動能力的影響[A].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China Sport Science Society).2015第十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China Sport Science Society):中國體育科學學會,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