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煥楨
摘 要:為篩選出適合在廣西種植的鮮食甜玉米新品種,對7個超甜玉米新品種進行田間比較試驗。結果表明:閩雙色6號、江甜012、中甜228、泰鮮甜2號和粵甜32在廣西綜合性狀較好,產量較高,尤其是閩雙色6號和泰鮮甜2號在廣西推廣前途較大;萃甜216在廣西倒伏嚴重、產量較低,南玉1號在廣西抗性較差、產量較低,建議進一步進行田間試驗。
關鍵詞:超甜玉米;比較試驗;產量;廣西
Abstract:In order to select new varieties of fresh sweet corn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Guangxi, the field comparativ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7 new varieties of super sweet cor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inshuangse No.6, Jiangtian 012, Zhongtian 228, Taixiantian No.2 and Yuetian 32 had better comprehensive characters and higher yield in Guangxi, in which especially Minshuanse No.6 and Taixiantian No.2 had great promising prospects in Guangxi. However, Cuitian 216 had serious lodging and low yield in Guangxi, and Nanyu No.1 had poor resistance and low yield in Guangxi, so the field experiments were suggested to be further carried out.
Key words:Super sweet corn; Comparative experiment; Yield; Guangxi
甜玉米是由于控制玉米子粒糖分轉化的相關基因發(fā)生突變,使籽粒的淀粉合成受阻,導致蔗糖和還原糖等在玉米未成熟籽粒胚乳中大量積累的一類特用的玉米[1],是一種集果、蔬、飼、糧于一體的經濟作物[2]。由于遺傳控制基因的不同,甜玉米可分為普通甜玉米、超甜玉米和加強甜玉米3種[3-4]。其中超甜玉米是指含sh2或bt基因的甜玉米,其突出優(yōu)點是籽粒中蔗糖含量高,是普通甜玉米的2倍,具有甜香嫩脆和營養(yǎng)豐富等特點,在國內外市場十分暢銷,深受各界消費者喜愛[5-6]。甜玉米育種和種植最廣泛的國家是美國,近幾年,甜玉米種植在我國逐漸開始,種植面積逐漸增大[7]。但是由于品種資源的制約,鮮食玉米在抗病性、抗倒性和豐產性等方面都明顯弱于普通玉米,對不同地區(qū)的適應能力也比普通玉米差[8]。廣西地處云貴高原向東南沿海丘陵過渡地帶,豐富的光熱資源和良好的降水條件,非常有利于發(fā)展甜玉米生產[9]。而選擇適宜的品種是提高甜玉米產量,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措施[10]。為了篩選出適宜南方種植的鮮食甜玉米新品種,鑒定新品種在廣西地區(qū)的豐產性、穩(wěn)定性和抗病性,為加快甜玉米新品種審定和推廣提供科學依據(jù),特開展本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材料為7個超甜玉米新品種,具體材料來源見表1。
1.2 試驗方法
試驗采用間比法,不設重復,小區(qū)面積24 m2,6行區(qū),收中間4行計產,四周設2行以上保護行,每667 m2密度3500株。試驗地點選擇廣西南寧和桂林2個,分別于2018年8月7日和8月8 日播種,整個生育期遵循“治蟲不治病”的原則,常規(guī)田間管理。
1.3 試驗期間氣候條件
南寧試點10月10日至收獲期,最高溫度只有23~28℃,最低溫度17~22℃,影響玉米灌漿結實速度,導致生育期拉長。桂林試點試驗前期生長正常,試驗后期氣溫下降,部分品種熟期延長,對產量有一定影響。
1.4 數(shù)據(jù)分析
使用Excel 2003 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2 結果與分析
2.1 7個超甜玉米新品種的生育期表現(xiàn)
從表2可以看出,7個超甜玉米新品種抽雄、吐絲和采收期不一樣,早熟品種比晚熟品種的生育期提前8~13 d,其中泰鮮甜2號不管是在南寧還是在桂林試點生育期都最長,和對照粵甜27一樣都屬晚熟品種;閩雙色6號、中甜228、萃甜216和南玉1號不管是在南寧還是在桂林試點生育期都短,屬于早熟品種。
2.2 7個超甜玉米新品種的主要植株性狀表現(xiàn)
從表3可以看出,7個超甜玉米新品種桂林試點的株高、穗位高和雙穗率高于南寧試點的,大部分品種南寧試點的倒伏率、倒折率和空稈率高于桂林試點。不管是南寧試點還是桂林試點,江甜012株高都最高,分別為248 cm和268 cm,其次是泰鮮甜2號和粵甜32,萃甜216的株高最低,分別是180 cm和187 cm;泰鮮甜2號在2個試點的穗位都是最高的,分別是86 cm和115 cm,其次是江甜012和粵甜32,閩雙色6號在兩個試點的穗位都是最低的,分別是44 cm和61 cm;南玉1號和泰鮮甜2號在兩個試點的倒伏率和倒折率均為0,萃甜216在兩個試點的倒伏率都高,在南寧試點的空稈率也是最高;江甜012在2個試點也有一定的倒伏率和空稈率;南玉1號在兩個試點雙穗率都最高。綜上分析,7個超甜玉米新品種中植株性狀較好的是閩雙色6號、南玉1號和泰鮮甜2號,植株性狀較差的是江甜012和萃甜216。
2.3 7個超甜玉米新品種的主要病害發(fā)生情況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紋枯病和南方銹病是廣西玉米發(fā)生較嚴重的病害,對7個超甜玉米新品種的抗性進行調查。從表4可以看出,南寧試點病害較嚴重;泰鮮甜2號綜合抗性最好,中甜228和南玉1號綜合抗性較差,尤其是在南寧試點紋枯病和南方銹病發(fā)生嚴重;其他品種抗性和對照相當。
2.4 7個超甜玉米新品種的主要果穗性狀表現(xiàn)
從表5可以看出,7個超甜玉米新品種的穗長變化范圍為14.1~19.7 cm,其中對照粵甜27在兩個試點穗長都最長,均為19.7 cm,其次是江甜012,在兩個試點都排名第2,南玉1號在兩個試點穗長都較短;穗粗變化范圍是
4.0~4.9 cm,泰鮮甜2號在兩個試點穗粗都較粗,均為4.8 cm,南玉1號在南寧試點穗粗最小,為4.0 cm,但是在桂林試點穗粗較粗,為4.9 cm;禿尖變化范圍為0~4.5 cm,其中中甜228和南玉1號禿尖均為0 cm,泰鮮甜2號和粵甜27在南寧試點禿尖較長,在桂林試點禿尖較短,有可能是由于泰鮮甜2號和粵甜27在南寧試點成熟較晚,成熟后期溫度一直偏低,影響了灌漿和結實;穗行數(shù)兩個試點都高的是泰鮮甜2號,兩個試點都低的是中甜228;行粒數(shù)兩個試點都高的是江甜012和粵甜27,兩個試點都低的是閩雙色6號。綜上分析,7個超甜玉米新品種中果穗性狀較好的是江甜012和泰鮮甜2號,果穗性狀較差的是南玉1號。
2.5 7個超甜玉米新品種的產量性狀
從表6可以看出,兩個試點產量都比對照高的是中甜228、閩雙色6號、江甜012、泰鮮甜2號和粵甜32,其中中甜228在南寧和桂林試點分別比對照增產30.8%和64.0%,閩雙色6號在南寧和桂林試點分別比對照增產43.0%和49.7%,江甜012在南寧和桂林試點分別比對照增產39.1%和14.7%;兩個試點產量都較低的是萃甜216;南玉1號在南寧試點產量最低,比對照減產5.9%,在桂林試點產量較高,比對照增產38.4%。
3 結論
7個超甜玉米新品種中,泰鮮甜2號和對照粵甜27一樣屬晚熟品種;閩雙色6號、中甜228、萃甜216和南玉1號屬于早熟品種;植株性狀較好的是閩雙色6號、南玉1號和泰鮮甜2號,植株性狀較差的是江甜012和萃甜216;泰鮮甜2號綜合抗性最好,中甜228和南玉1號綜合抗性較差;果穗性狀較好的是江甜012和泰鮮甜2號,果穗性狀較差的是南玉1號;產量較高的是中甜228、閩雙色6號、江甜012和泰鮮甜2號,產量較低的是萃甜216。綜合以上分析,閩雙色6號、江甜012、中甜228、泰鮮甜2號和粵甜32在廣西綜合性狀較好,產量較高,尤其是閩雙色6號和泰鮮甜2號在廣西推廣前途較大;萃甜216在廣西倒伏嚴重、產量較低,南玉1號在廣西抗性較差,產量較低,推廣前途較小,建議進一步田間試驗。
參考文獻:
[1]胡建廣,王子明,李余良.等.我國甜玉米育種研究概況與發(fā)展方向[J].玉米科學,2004,12(1):12-15.
[2] 許林英,諸亞銘,張琳玲,等.浙江省慈溪市鮮食玉米新品種篩選比較試驗[J].長江蔬菜, 2019(4):54-56.
[3]石德權,郭慶法,汪黎明,等.我國玉米品質現(xiàn)狀、問題及發(fā)展優(yōu)質食用玉米對策[J].玉米科學,2001,9(2):3-7.
[4]馮云敢,韋桂旺,韋愛娟,等.8個超甜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狀配合力及育種潛力分析[J].南方農業(yè)學報,2016,47(12):2027-2032.
[5]王青峰,宮慶友,沈凌云,等.超甜玉米種子活力研究[J].種子,2007, 26,(6):5-6.
[6]賀囡囡,馮云敢,韋桂旺,等.不同收獲時間對超甜玉米種子質量的影響[J].西南農業(yè)學報,2018,31(5):929-933.
[7]曾曉花,萬忠,尹艷,等.2011年廣東甜玉米產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分析[J].廣東農業(yè)科學,2012,39(3):12-14.
[8]宋四友.鮮食玉米品種的比較試驗[J].安徽農學通報,2019,25(5):49-50.
[9]韋愛娟,賀囡囡,韋桂旺,等.廣西甜玉米發(fā)展現(xiàn)狀及對策[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6, (4):330-331.
[10] 石燕.13個超高產玉米品種的評比[J].農技服務,2011,28(10):1398-1399.
(責任編輯:柯文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