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月
好長好長的叛逆期
不知道大家是如何理解“叛逆”的,當我們陷入叛逆期時,總有一種“故意和父母對著干”的想法,要問為什么對著干,好像自己也說不清。不如一起看看別人家的叛逆少年吧,這個叫莫里哀的少年可真不讓人省心。
莫里哀出生在1622年的法國巴黎,那個時候別說法國,整個歐洲都有一種“貴族瞧不起平民”的氛圍。而莫里哀的父親只是一位掛毯商人。但難得的是,父親把他的生意做到了宮廷里,還花大價錢給自己買了一個“國王侍從”的身份,全家的地位頓時提高了不少。莫里哀便在衣食無憂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
老爸是國王身邊的人,這種“高級”身份是可以世襲的。按照他老人家的計劃,等莫里哀長大了,便可以一邊經(jīng)商,一邊做國王侍從,過上“富二代”的生活,走向人生巔峰。
在莫里哀的老爸看來,他對兒子的一;造計劃有一個最大的干擾,就是莫里哀的外公。莫里哀十歲的時候母親去世,但這恰恰促進了莫里哀與外公克雷塞的來往??死兹莻€不折不扣的戲迷,每次看望外孫的時候,都會偷偷領(lǐng)著他到劇院看戲。一來二去,外公成功地把莫里哀培養(yǎng)成了小戲迷。
眼看小莫里哀平時沒事就模仿舞臺上的演員,聲情并茂地背上幾段臺詞,大有往“娛樂圈”發(fā)展的勢頭,莫里哀的老爸急得直跳腳。因為當時戲劇演員的地位很低,貴族們雖然都愛看戲,卻十分看不起演員這種職業(yè)。
我們在叛逆期時頂多不起床、不寫作業(yè),莫里哀可是倔強得多,竟然直接離家出走了。(請小意粉們不要模仿,莫里哀出走可是吃了很多苦頭!)
一心扎進戲里的莫里哀,完全沒心思好好念書,更懶得去結(jié)交貴族同學。在克萊蒙中學,莫里哀創(chuàng)辦了一個小規(guī)模的戲劇社團,平時寫寫劇本,研究舞臺表演,還拉著社團的好友去各個劇院看戲。
幾年后,莫里哀試圖擺脫父親的控制,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他放棄了“珍貴”的國王侍從身份,用他積攢的一筆“巨款”正式組建了“盛名劇團”,開啟了自己的戲劇生涯。他在第一次離家出走之后,為自己取了藝名“莫里哀”(他的本名叫讓·巴蒂斯特·波克蘭)。“莫里哀”聽上去很哀怨,其實在法語中,這是個很美的名字,意為“常春藤”。
好好說話
等一下,剛才說的“第一次離家出走”是怎么回事?
離家出走,獲得成功……人生哪有那么簡單?盛名劇團經(jīng)營困難,還沒成立兩年,莫里哀就欠了一屁股債,債主把他送進了監(jiān)牢,劇團也被迫解散。
老爸終歸是老爸,兒子遇到困難的時候,他還得伸出援手,花了很多錢才把莫里哀保釋出獄。但莫里哀終歸是莫里哀,當老爸以為兒子這下能老老實實繼承家業(yè)的時候,莫里哀又出走了。
這一次,莫里哀與幾個好友加入了法國西南一帶的一個劇團。演員受人歧視的社會風氣,讓莫里哀真實地體會到了這一行的艱辛。但莫里哀發(fā)自肺腑地喜歡戲劇,從未想過放棄,就這樣他跟隨劇團開始了長達十二年的流浪生活。
雖然失去了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但莫里哀覺得這一段流浪生活為他帶來了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
在這之前,他就像井底之蛙一樣,只能重復或者模仿前人的戲劇創(chuàng)作和表演。流浪期間,莫里哀體會到民間疾苦,那些來自不同階層、有著不同性格的人,統(tǒng)統(tǒng)成為莫里哀創(chuàng)作的素材。在這之前,莫里哀從未接觸過平民們所喜愛的戲劇模式——由意大利興起的“即興喜劇”。這種喜劇由觀眾現(xiàn)場出題,演員當場即興表演,難度之大可想而知,而且劇情以鬧劇為主,特別注重諷刺。
遇見喜劇,讓莫里哀找到了人生方向。
1652年,莫里哀再度成為盛名劇團的負責人,開啟了“導演+編劇+演員”的工作狂模式。1655年,里昂的劇院首演了莫里哀的詩體喜劇《冒失鬼》,精彩的表演、有趣的臺詞使盛名劇團漸漸有了名氣。而“流浪演出”的結(jié)束,要歸功于莫里哀遇到的一位貴人,他可是名副其實的“貴”人。
莫里哀的名氣傳至王宮所在的巴黎,盛名劇團也被召到巴黎的劇場演出,這對于劇團來說是個大喜訊。莫里哀時隔多年回到巴黎,發(fā)現(xiàn)人們變得越來越裝腔作勢,矯揉造作的貴族甚至帶壞了巴黎市民。椅子被稱為“談話的舒適”,牙齒要說成“口腔的擺設(shè)”,跳舞則是“賦予我們腳步的靈魂”……
莫里哀感到既好笑又惡心,他把持不住自己的創(chuàng)作沖動,寫下了回巴黎后的第一部作品《可笑的女才子》,對人們不會好好說話這件事狠狠諷刺了一把。
盛名劇團被獲準進入王宮,在盧浮宮的禁衛(wèi)大廳演出,莫里哀所選的正是這部《可笑的女才子》。來看演出的幾乎全是有身份的“上流社會”成員。但王公貴族沒想到,他們竟然看了一場諷刺自己的劇,散場以后,很多觀眾都要氣瘋了。
國王與芭蕾舞喜劇
但有一位觀眾非但不生氣,還頗為賞識莫里哀,他不是別人,恰恰是整個上流社會的“老大”——國王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很欣賞莫里哀的才華,不僅下令把盧浮宮劇場作為盛名劇團的常駐演出場所,而且在《可笑的女才子》演出受到阻撓時,幫他擺平了王公貴族。
莫里哀更是常常受到路易十四的邀請,共進早餐、午餐、晚餐……這讓一心想得寵的大臣和侍從們在一旁嫉妒到牙癢癢,但表面上還要對莫里哀賠笑臉。
有人說,莫里哀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一大國,最后還不是像他老爸期待的那樣,依附于國王,成為人生贏家?那當然不一樣,莫里哀憑借自己的才華受到賞識,哪是那些靠花錢買個“國王侍從”身份的人能比的?
但莫里哀在戲劇上的成就,的確有國王的一份功勞。如果你仔細翻閱莫里哀的履歷,便會發(fā)現(xiàn)他還是“法國芭蕾舞喜劇的創(chuàng)始人”。沒錯,這個“芭蕾舞喜劇”便是路易十四積極倡導的。
芭蕾源于意大利,一開始是種沒什么章法的小舞種,路易十四從小便愛穿著緊身褲跳芭蕾,愛研究芭蕾,還確定了沿用至今的五種芭蕾基本姿勢,而且一生擔任過幾十部大型芭蕾舞劇中的角色,是個真正的舞蹈家。
1661年,路易十四創(chuàng)立了皇家舞蹈學院,并任命自己的芭蕾老師波尚為院長。波尚極有眼光地找到了莫里哀,希望他能把芭蕾引入戲劇。之后,莫里哀的多部劇作都采用了芭蕾的舞臺表演形式,讓芭蕾和戲劇在當時的巴黎同時開花,互為促進、共同發(fā)展。
莫里哀生活在歐洲貴族昏庸腐朽的時代,他討厭他們的繁文縟節(jié),在劇本中試圖解放人的天性,于是一氣呵成寫出了兩部劇本:《太太學堂》和《丈夫?qū)W堂》。
《太太學堂》的男主角竭力讓自己的妻子百依百順;《丈夫?qū)W堂》中,一舉一動都要符合規(guī)矩的女兒,被父親培養(yǎng)成了什么都不懂的白癡。
當時的巴黎市民從來沒看過這樣的諷刺喜劇,驚喜極了。而被莫里哀挖苦的貴族和教會對此十分生氣,散布了很多流言來攻擊盛名劇團。不過,時代的潮流就是這樣不可逆轉(zhuǎn),莫里哀用自己深得人心的好作品有力回擊了所有勁敵,也成就了他即將到來的全盛時期,我們下期再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