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集》收錄了楊振寧先生近期有代表性的文章,既有他放棄美國國籍的聲明,也有關于加速器、高能物理等熱點問題的專論,兼及研究生培養(yǎng)等多方面的社會議題。書中還收錄了親友、同事、學生所撰的回憶文章。本文摘選自該書中楊振寧的二弟楊振平(現(xiàn)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物理系教授)的回憶。
1928年,父親剛從美國留學歸國,任教于廈門大學數(shù)學系。他、母親和6歲的大哥常去海濱散步。很多孩子們都在撿蚌殼,大哥挑的貝殼常常很精致,但多半是極小的。父親說,他覺得那是振寧的觀察力不同于常人的一個表現(xiàn)。
大哥生來是個“左撇子”。在中國傳統(tǒng)觀念里,“左”是不吉利的。母親費了一番精力把大哥吃飯、寫字改成右手,可是他打乒乓球、彈彈子仍用左手。他后來異乎尋常的成就也許和兩邊腦子同時運用有關系。
父親常常跟大哥講歷史、科學,并且提到諾貝爾獎金。童年時的大哥曾說他將來要得到此獎。父親當時覺得這是孩子的無知妄語,豈知幾十年之后,兒時戲言竟成事實。
父親早在1934年、1935年就曾在大哥相片背面寫了“寧兒似有異稟”。從1929年到1937年,父親任教于北平清華大學數(shù)學系。我們家就住在清華園教職員宿舍里。大哥比我大8歲,他學力極強,1938年,16歲的他就考進了西南聯(lián)合大學。
我們家當時有一面黑板。爸爸和振寧常常在黑板上討論數(shù)學。黑板上畫了許多幾何圖形和好些奇奇怪怪的符號。童年的我,對這些高深的學問就有了好奇心。
大哥頗愛唱歌,不論是在校園走路,還是在家里做功課,總是要大聲地唱中國歌、英文歌。有一次,大哥的朋友問一個同學:“你認不認識楊振寧?”“楊振寧?哦,是不是歌唱得很難聽的那個人?”
大哥進了大學以后開始念古典英文書籍,他常常一面看一面翻譯給弟妹們聽。每天講一小段,我們聽得上了癮??上幸粋€大毛病,在一本書還沒講完之前,他就已經開始講第二本書了。這樣把四五本書的后半段都懸在半空,把我們吊得好難過。
父母親鬧意見也時有發(fā)生,有一次兩人大吵,大哥實在看不過去,就說如此吵法有失體統(tǒng)。父親聽了甚為惱怒,大罵了大哥一頓。當時家里父親頗具威嚴,大哥居然敢正面批評父親,讓我們很是佩服。
大哥的興趣很廣泛,他下軍棋、國際象棋、跳棋和日本“將棋”,此外他對數(shù)學小問題、邏輯問題、橋牌也很來勁兒。我也跟著他搞,他棋癮來了我就是他現(xiàn)成的對手。
1945年大哥去芝加哥念研究院,記得每次家里收到他的信,就有三項事值得高興。第一是他的學業(yè)進展,第二是他給弟妹的一些有趣的小問題,第三是信封上的美國郵票。他好像是一盞明燈,在遙遠的太平洋彼岸發(fā)著光彩,給在中國的家人以無限的鼓舞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