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靜
新一輪課程改革,素質教育被提上日程,新課改要求把知識的傳播、能力的培養(yǎng)和素質的提高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協(xié)調發(fā)展,完善其人格,開發(fā)其潛能。這樣直接涉及的一個問題就是怎樣在有限的時間達到知、情、意、行的統(tǒng)一,課堂是教學的基本載體,因此課堂教學的效果直接關系到教學的質量和人才培養(yǎng)的實際價值。那么就如何提高政治課堂教學的時效性就很值得我們思索,我認為要提高教學的時效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在新課改條件下政治教師是否轉變教學理念,有助于提高教學的時效性
要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必須更新教育者頭腦中的一些傳統(tǒng)、陳舊、落后的教育觀念。只有轉變教學觀念才能在教學活動中真正關注學生,從而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潛能,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團結協(xié)作意識,促進他們德才素質的全面提高。
二、在新課改條件下政治教師是否推進教學模式的變革,有助于提高教學的時效性
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必須轉變教學方式.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讓課堂成為充滿創(chuàng)造和神奇的過程,成為充分展示學生獨特個性的過程。
(1)巧“布惑”激興趣,案例教學顯神功。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思考欲望,這才是一堂成功的課,所以教師應當充分發(fā)揮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采取各種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
(2)誘思探究新模式,激發(fā)課堂新活力?!耙话l(fā),因人善喻,不言之教,和易以思,”這是為師之道的根本,課堂改革要求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在課堂上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狀態(tài)。而要達到這種狀態(tài)需要我們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啟用自主合作誘思探究新模式,當然誘思探究并不是簡單地問“對不對?”“是不是?”,要盡可能做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發(fā)人深思,耐人尋味。所以教師首先要善問,根據(jù)教材的重難點和廣度、深度,向學生提出思考的任務,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問難。其次要善導,善于誘導和開拓學生的思路,用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去激發(fā)學生產生思維的火花,使學生“會學,愿學”,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3)豐富教學新手段,讓課堂跟著感覺走。德國哲學家、教育家赫爾巴特說:“真正感覺的觀察比之單純的描述更為可取?!睘榱烁淖儌鹘y(tǒng)的教與學效果,我們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尤其借助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手段綜合應用文字、圖片、動畫和視頻等資料來進行教學活動,使教學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此外,我們還可以借助多種激趣手段如悅耳動聽的音樂、風趣詼諧的寓言、直觀形象的錄像、寓意深刻的典故等融入到教學之中,都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撞擊學生思維的火花,提高政治課教學時效。
三、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不再是教學點綴,有助于提高教學的時效性
合作學習越來越成為課堂時尚,受到廣大教師的追捧,要讓合作學習真正成為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就要真正理解合作學習的內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jù)教學的實際需要,選擇可能產生爭論的、有價值的,而且是個人難以完成的內容,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交換意見,教師還必須選擇恰當?shù)臅r機進行指導,不能放任自流,采取“放羊式”管理。只有這樣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才能真正落到實處,才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實踐能力和協(xié)作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fā)揮,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成為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
新課程改革漸入佳境,作為政治教師的我們就必須抓住機遇、解放思想,積極探索,在中學政治教學的園地里經營出一片盎然的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