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改正
買舊書,最初緣于貧窮,繼而成為習慣,最終成為癖好。不單是因其便宜、實惠,更多的是因為舊書里留存的生活印痕——我購買和閱讀的書,多自普通人家流出,書里常有凡世煙火。
閱讀舊書,常常會有意外的收獲。舊書里有時候會夾著一片美麗的玻璃紙,或是蝴蝶、楓葉,有時候還會有一張稚嫩的插圖,甚至會有一張隨意撕下來的紙,上面寫著“某某某是大壞蛋”這樣的句子……這些都讓我開顏,只希望書當初的主人如今依然童心滿滿,依然對生活充滿熱情。
但有的舊書會令我讀的時候感到難過。比如說那本我一直不敢拿給孩子看的《白帆船》,它講述了一個7歲孩子的悲劇故事,里面充滿富有寓意的神話,五彩斑斕的幻想,嚴酷堅硬的現(xiàn)實,那么美,又那么凄迷。這本書曾經的主人一定是一個孩子吧?這是他的家人買給他的嗎?還是他自己選的?看起來他很愛惜這本書,因為書顯然被翻看過很多遍,卻無劃痕。只在最后,這個稟賦異常的孩子這樣寫道:“媽媽走了,她生下我就走了。就像花,花開就是為了花落。”在深夜里,這些文字撲面而來,我在感到酸楚之余,也希望他最終能得到幸福。
我還喜歡讀舊書里的眉批,因為常有神來之筆。那本舊《漢書》,當初應是某位瀟灑之士先讀過,在張良伏擊秦始皇不中處,他縱橫馳騁地寫道:“蘇子美讀到此處,大呼‘惜乎,擊之不中!’遂滿飲一大杯,我為他滿飲一大杯而滿飲一大杯?!弊舟E豐神俊逸,卓爾不群。這本書的第二任讀者應該是個老先生,他用毛筆寫下小楷:“子美騙老丈人酒喝,你湊何熱鬧?”我讀到這兒不禁笑了,也覺得手癢,于是寫上一句:“何日與二君相聚,叫上子美,一起打麻將如何?”如果有一天,這本書再流傳出去,不知下一任主人看到此處,會添上怎樣的批語。
如今,這些舊書的主人或長大,或變老,或故去,他們留在生活里的痕跡,或許早已消磨,回憶的觸角亦有不及。但是,每一段感悟,每一個夾注,每一條波浪線,甚至每一道淚痕,都是曾經的煙火。
閱讀舊書,就如行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在舊書上留下自己的印記,就像在鄉(xiāng)間小路留下腳印。小路上腳印依稀,都是舊書的歷任主人留下的,雖非同時,卻是緣分。閱讀舊書,還如同與書曾經的主人共同經歷一段心路歷程。何況,還有彼時彼人遺留的蛛絲馬跡,在寂靜的夜晚,在時間的曠野里,與我遙遙相伴。若是看到令我心有戚戚的批語,我也會趁興起寫下幾句,將屬于我的煙火,留給后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