淵泉
詩人們都喜歡說“鄉(xiāng)愁”,其實(shí)在我看來,“鄉(xiāng)愁”的“鄉(xiāng)”是很難定位的。是祖宗歸葬之地?出生之地?還是一生住得最久的地方?
我在邵陽市城南公園附近的地方生活了整40年,家一直沒挪窩。一到空閑時間,我?guī)缀醵荚谶@個公園走動,對這里的亭臺館閣、花草樹木非常熟悉。我也曾階段性離開,去這里那里,在外面的時候,經(jīng)常想起的就是這個公園。如果這種思念也算“鄉(xiāng)愁”的話,這里難道就是那個“鄉(xiāng)”?
近兩年我常居長沙。一次回邵陽,雨后去公園散步,只見到處一片蔥蘢,空氣中有一種說不出來的熟悉味道,感覺特別親切。到處都開著花。要不是有手機(jī)APP的幫助,我只認(rèn)識能結(jié)果子的桃樹李樹之類,現(xiàn)在居然能辨認(rèn)出公園里的迎春、海棠、櫻花、紫荊、木瓜、碧桃等十幾種植物了。這一點(diǎn)讓我很興奮。但想起兩千多年前屈原就在《離騷》里將蕙、芷、蘭、椒等二三十種花草寫得有情有調(diào),心里多少有點(diǎn)沮喪。
公園雖然離城市中心很近,但鳥很多。我避開跳廣場舞的地方,獨(dú)自漫步到山道小徑,聽到各種鳥叫聲此起彼伏。因?yàn)樾r候曾隨大人去山里打獵,對鳥的知識要比對植物的豐富得多。我聽出了鷓鴣的叫聲,有點(diǎn)像老母雞下蛋后的咕咕咕。這種鳥非常謹(jǐn)慎,飛起來非常敏捷,讓人聽到聲音卻不知道它藏在哪里,古人比我們有情調(diào),說它的叫聲是“行不得也哥哥”,大約是依戀故土的意思吧。明代詩人丘濬詩:“行不得也哥哥,十八灘頭亂石多。”就是寫鷓鴣的叫聲的。
接近暮春了,公園里布谷鳥叫得特別起勁,有時像在近處,有時又像在很遠(yuǎn)——“割麥插禾”!我有意問了幾個年輕人,這鳥在叫什么?他們都茫然說不曉得。我知道在農(nóng)村,收麥后馬上要開始春耕播種了,大忙季節(jié),游子當(dāng)思鄉(xiāng)。而文人墨客聽到的卻是杜鵑滴血——“不如歸去”。李商隱的《錦瑟》中有這樣的句子:“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p>
古人的鄉(xiāng)愁是詩情畫意的,我的鄉(xiāng)愁卻是瑣碎的。我覺得,當(dāng)我離開我長居的地方時,那里的一座山、一條路、一塊石頭、一棵樹、一只鳥的叫聲,以及居住在那里的我的親人、朋友、同學(xué)、熟人,他們的一顰一笑,都會偶然出現(xiàn)在我的夢里,這就是我的鄉(xiāng)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