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讀劉心武散文作品《獻給命運的紫羅蘭》,當看到“世事如草,枯了又綠”時,當年我和他一起乘車,游揚州、玩鎮(zhèn)江的情景又在腦海里鮮活地綠了起來。上世紀90年代初,我們要創(chuàng)作一套《世界歷史名人畫傳叢書》,因此結(jié)識了劉心武,我和他一起在揚州瘦西湖邊漫步,一起登上小山的大明寺和鑒真和尚紀念館,我們一起在鎮(zhèn)江焦山參觀歷史遺跡,一起在金山寺聽著名法師落山老和尚講法。
雖說相處生活在一起,只短短兩天,可劉心武給我留下了非常難忘的印象:他太健談、太有才、太風趣幽默了,無論多平常的事情,只要經(jīng)過他的嘴說出來,就特別生動有趣,那時而雋永深刻,時而夸張好笑的話語,讓人經(jīng)久難忘,就是春節(jié)晚會的相聲名段與之相比也會黯然失色,就算內(nèi)向、不善言談的人,不由自主地也會在與他的交談中,變得妙語連珠與機智幽默起來。劉心武在生活中?比較喜歡靜,??別看他與別人在一起時說得很熱鬧,??其實??獨處寫作早已成為他的一種生活方式。以前剛和劉心武分別時,我還常給他通個電話?,?后來發(fā)現(xiàn),??大白天時他正睡覺休息,??而深更半夜乃至凌晨卻是他寫作正酣的時候,??于是再不忍心打攪他。?
我最早知道劉心武,是讀了他發(fā)表在《人民文學》上的小說《班主任》。曾和劉心武談起如何走上文學創(chuàng)作之路,他告訴我,他的文學修養(yǎng)都是從我國的文學經(jīng)典里“偷”來的。當他還在上小學,大概只有12歲時,他發(fā)現(xiàn)父親的枕頭特別高,好奇地掀開,才發(fā)現(xiàn)下面有個大部頭叫《紅樓夢》。?那書印刷年代很古老,里面還有繡像,他??覺得很有意思就悄悄拿出來看。等到父母發(fā)現(xiàn),劉心武已看出了味道欲罷不能了,??父母很開通,只是覺得他太小,不提倡他看,后來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由他閱讀。劉心武就這樣一部一部讀下去,從眾多文學經(jīng)典中汲取了大量的營養(yǎng)。特別是這部《紅樓夢》,他那時反復琢磨,并從中讀出了自己的心得,??讀出了蘊含在書中的人生滄桑感。如今劉心武依然對這部名著保持著敬畏之心,讀的時候仍充滿新鮮的感覺,不敢說自己已經(jīng)讀懂讀通了。?
?正是在對自己民族古典小說的借鑒里,劉心武學習到了如何把生活原型升華為藝術(shù)形象,學會了如何描寫那些恢弘的場景和具體真實的細部刻畫,??學會了如何把握敘述策略和伏筆設(shè)置,學會了如何在藝術(shù)形式上不斷做新的嘗試。?
劉心武短篇小說作品以直面社會、關(guān)注社會、揭露問題、注重人生,為讀者所注目,中篇小說《如意》《小敦子》和《木變石戒指》等被稱為“民俗現(xiàn)實主義”的代表作,分別被改編成了影視劇,產(chǎn)生了很大的社會影響,而他獲茅盾文學獎的長篇小說《鐘鼓樓》發(fā)表于1984年,當時就引起了巨大的反響。這部小說非常巧妙地用了桔瓣式的結(jié)構(gòu),寫了一天的事情,通過北京胡同里一家普通市民的婚禮寫到了幾十個人物,從一天延續(xù)到了幾十年。
隨著年齡的增長,當他進一步看清了社會人生的底蘊玄機時,覺得小說等形式不足以直接表露他的思想和心跡,于是情不自禁地開始了散文創(chuàng)作。打動我的那些寫給年輕人的勵志散文,反映出他的心依然年輕,他與青年人對話,激勵年輕人努力上進,追求理想和目標,他在《起點之美》中給人許多人生哲理的思考:“人的終點只有一個,然而起點卻有很多,對于人生來說終點固然吸引人,起點更是珍貴,終點之美屬于勝利者,起點之美屬于每一個人。?”在《一切都還來得及》中,他以娓娓的語氣與年輕人談心,??殷切地鼓勵他們面對挫折,不要灰心喪氣,??要對自己說“一切都還來得及?!???在《為你自己高興》中,他教讀者要學會為自己高興,??在面對寂寞、勇對平淡的同時,讓情感的森林永遠青蔥……?
?劉心武從心底里,??為大多數(shù)做著平凡工作,卻努力為社會做著貢獻的尋常人喝彩,他感知平凡人的世界是美好而有創(chuàng)造力的。劉心武還常常在散文作品中向讀者展現(xiàn)自己的內(nèi)心,??如《心里難過》描寫了他在寂靜深夜??內(nèi)心時常出現(xiàn)的無端難過,??他說“這是一種平靜的難過,但那難過深入骨髓”,他寫出不能真正了解自己和別人的痛苦:“??靜靜地意識到自己生命實體是獨一無二的,不但不可能為最親近最善意的他人所徹底了解,就是自己又何嘗真能把握那最隱秘的底蘊與玄機?!??
從《班主任》到揭秘、續(xù)寫《紅樓夢》,劉心武經(jīng)歷了一次次蛻變,走過了一次次輝煌,也經(jīng)受了更多的是非曲折,跌宕起伏。是這個新的時代,才讓他有了盡情寫作的機會和自由。而這一切成就都不是輕松得來的,他付出的勞動和心血也難以想象。當劉心武每一次創(chuàng)作和研究獲得社會轟動的時候,他不是暗暗自得并沉浸其中,而是盡可能地去排除這些對他的影響和干擾,投入更大努力沉下水去換一口氣,靜下心朝著新的目標前行,這不就是他之所以能不斷在文壇上爆發(fā)的真正原因嗎?
?他說:“我的生命之水??既然還在流淌,??我就應(yīng)該繼續(xù)創(chuàng)造。”是的,??他的目標永遠在前方。?
李樹平:江蘇教育出版社編審
編輯 繆成雅 50297898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