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子奧
在家,媽媽告訴我,她的父親從小就教導她要仁愛善良,一直以來,這也成了我家的家風。
媽媽說,從她記事起,每年除夕晚上,姥姥煮完餃子,就看見姥爺端著一大盤熱氣騰騰的餃子,上面蓋上干凈毛巾,然后出門了。每次媽媽問姥爺干什么去了,姥爺都說給一位爺爺送餃子去了。那時的媽媽很奇怪,因為媽媽的爺爺很早就去世了,哪里來的爺爺呢?
隨著一年年過去,媽媽漸漸長大,唯一不變的是每逢過年過節(jié),姥姥做好飯,依然先盛好一盤讓姥爺端出家門,然后姥爺又端著空盤子回來。媽媽懂事后,姥爺告訴媽媽,說那是陳爺爺,因為陳爺爺是一位孤寡老人,每到逢年過節(jié),家家喜慶團圓,陳爺爺孤苦伶仃,家里冷冷清清的。開始,姥姥和姥爺想請陳爺爺來家里過年,但陳爺爺不想打擾別人,每次都拒絕。于是姥爺每次都把熱乎乎可口的飯菜給陳爺爺送去,然后陪陳爺爺嘮嘮家常,等陳爺爺吃完,姥爺再回家陪家里人一起吃飯。姥姥和姥爺就這樣照顧陳爺爺,每年如此,一直堅持了十幾年,直到陳爺爺去世。
媽媽說她被姥姥和姥爺?shù)纳屏妓袆?,他們用實際行動將一顆仁愛善良的種子種在了媽媽心里。
媽媽長大后離開家鄉(xiāng)去外地上學,入學后就參加了學校的志愿者,每到周末就和志愿者們一起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媽媽說,每次看到一位位老人,看到那一張張歷經滄桑的臉時,心里總是充滿不舍與不忍。每次去敬老院。媽媽就盡自己所能幫他們準備生活必需品,幫他們打掃衛(wèi)生,逗他們開心。一個人的力量雖然微不足道,但即便為一位老人帶去片刻的溫暖,那種慰藉及所帶來的良心安寧便足以支撐媽媽攜著來時的勇氣繼續(xù)前行。
從我上學前班開始,居委會每隔一段時間就組織活動,其中一項是逢年過節(jié)時去孤獨老人家里送溫暖。我們很小,不能像大人們那樣能干,但是我們用自己的方式,力所能及地給爺爺奶奶表演節(jié)目,逗他們開心。如今,我已經成為一名四年級的小學生了,每年依然參加居委會的活動,我會將這種行動繼續(xù)下去,將仁愛善良的家風繼續(xù)傳承。
家風是美好的春雨,潤物無形。長輩們的言傳身教伴著我成長,仁愛善良的家風早已融入我的血液,并會代代相傳。
(作者系天津市師大二附小四年12班學生)
(責編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