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鳴
封 建社會時期,無論佛、道,都得皇家喜歡才能繁盛。皇帝每每不定性,一會兒喜歡這個,一會兒喜歡那個。只是喜歡佛教的,未必滅道,但喜歡道教的,弄不好就整出一場佛教的法難來。
宋朝的皇帝,普遍喜歡道教。盡管自南北朝以來,佛道兩教多次辯論,道教都敗了,但是,到了北宋,皇帝依舊愛道士勝過和尚。這種事兒,沒什么道理可講,喜歡就喜歡了。
北宋最喜歡道教的皇帝,是宋徽宗趙佶。中國佛教史上,有三次法難,號稱三武滅佛。其實(shí)漏了一個,宋徽宗法難。宣和元年,宋徽宗聽從道士林靈素的建議,把佛教壓了一等,納入道教門下。改佛號為大覺金仙,其余的菩薩之類一律改為仙人、大士。僧則改稱德士,女尼為女德,連服飾都得改,看起來跟道士道姑差不多。佛寺改稱宮,佛院改稱觀。但佛教眾僧,也只好忍了,暫且在道教的屋檐下討生活。
宋徽宗好道好到這個地步,在很大程度上是因?yàn)榈澜汤镉猩裣伞.?dāng)然,佛教里也有神仙,但在這個皇帝看來,佛教里的神仙不過是眾生,地位太低。而道教里面的這些神仙,錦衣玉食,無拘無束,法力無邊,人能干的事兒,他們都能干,可以好色,可以娶妻,可以納妾,可以詩酒唱和,在女人堆里廝混,甚至可以玩戀愛游戲。但是,無論怎么折騰,都長生不死。這種境界,想要人不向往,都挺難的。尤其是那些有藝術(shù)家和詩人氣質(zhì)的人,對于求仙,簡直是一種難以遏制的追求。
自唐朝以來,尋仙、求仙、成仙的傳奇,汗牛充棟,蘇東坡就覺得自己是天上的謫仙人。無論皇帝怎么折騰他,直至發(fā)配天涯海角,都不過是在人間暫時受苦而已,這種文人心態(tài),也算是自我灌心靈雞湯吧。
這種自我感覺,作為藝術(shù)家的宋徽宗當(dāng)然也會有。只不過,他是皇帝,胃口比較大,不會滿足于做仙人。道士里善意拍馬的人,大大的有。那個一度特別得寵的林靈素就是一個。他對宋徽宗趙佶說,天有九霄,神霄為最高。神霄府里,主宰者為神霄玉清王,乃上帝的長子,這位大神,就是陛下您。
而宋徽宗在天上神府里的眾多仙官,就是今天的眾臣。比如皇帝寵信的蔡京和王黼、外加宦官童貫,都位列仙班,地位崇高。連皇帝當(dāng)時寵愛的劉貴妃,都是天上的九華玉真安妃。這個節(jié)奏,跟當(dāng)年的劉安差不多,大有“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感覺。
其實(shí),宋徽宗的妃子加上蔡京這些人,是不是位列仙班,他并不特別在意。他感到爽的是,自己成了上帝的長子,九霄之上的王中王,神霄帝君。為此,他還特意授意管理道教的機(jī)構(gòu)道箓院,一定要請示上帝,封他為教主道君皇帝。當(dāng)然,道箓院沒有不照辦的,上帝也沒有不批準(zhǔn)的。
就這樣,宋徽宗趙佶從一個肉眼凡胎的人間皇帝,搖身一變,成了道教的教主,天底下最大個的活神仙。不用跋山涉水,無需尋找奇遇,憑個道士上嘴唇下嘴唇一忽悠,就完成了。由此,最大限度地滿足了一個文人、詩人、畫家的尋仙、求仙、成仙之夢。
宋徽宗的美夢成真了,若干道教的騙子,也賺了個滿盆滿缽,眾多道士和道姑,也沾光有了俸祿。然而,皇帝所居住的宮室園林,就得改造,改造得跟海市蜃樓里的仙境一樣。于是,這個朝廷有了花石綱,到處去采集奇木異石。弄得天下騷然,民怨沸騰。多少人破家,多少人喪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