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家祥
孩子普遍具有較強的逆反心理,會打自己心中的“小九九”。在這種心理達到高峰時,根本聽不進家長和老師的話,正面教育往往并不奏效。
要想教育好孩子,不僅要多學習相關知識,還要注意摸索規(guī)律,自己摸索出的規(guī)律往往比從書本上學到的方法更有實用價值。我曾是名“教員”,喜歡琢磨這方面的問題。我發(fā)現了這樣一個規(guī)律:孩子普遍具有較強的逆反心理,會打自己心中的“小九九”。在這種心理達到高峰時,根本聽不進家長和老師的話,正面教育往往并不奏效。常常會產生這樣的現象:老師或家長說“往東”,他就總是想試一試“往西”如何;老師或家長說“往西”,他就偏要看看“向東”如何。
取得一個小小的成績,會有很大的激勵鼓舞作用,孩子可以為之失眠,為之興奮很多天;犯了一個小小的錯誤,卻是很大的打擊和挫傷,孩子可能為此悶悶不樂,甚至破罐破摔。關鍵時刻,孩子是受到激勵鼓舞,還是受到打擊挫傷,是往上走還是向下滑,至關重要。在這方面我經歷過慘痛教訓。
兒子上小學三年級時學習成績一度下滑,學習興趣不高,屢屢出現因不按時完成作業(yè)而被老師批評的現象,我決定嚴厲管教他。一次,我抓住他數學考試不及格的把柄,準備發(fā)難。我拿著他那張錯誤滿篇的數學試卷和幾乎篇篇都有叉叉的作業(yè)本,板著臉數落他不好好學習的種種劣跡,不時假以恫嚇與威脅,諸如“將來考不上大學,你就流浪街頭”云云。兒子蜷縮在床邊,一聲不吭,眼里露出的卻是桀驁不馴的目光。平日我最討厭的就是“蔫土匪”,他的無反應、無表示、無話語的“三無政策”,徹底激起了我的火,盛怒之下,我失去理智,抄起搟面杖照著他的屁股狠狠地打了起來。這一下兒子出聲了,但并不是認錯與悔過,而是抗議和不滿。他哭泣著、掙扎著,梗著脖子擺出一副“英勇不屈”的架勢。這進一步加劇了我的怒火,打得也更加用力了。此時,他的一個突然舉動讓我驚呆了,一時間竟然不知所措。兒子突然以頭撞墻,撞出了“咚咚”的聲響,眼睛還斜乜著左側不遠的窗戶……
我家住六樓,我深知他的舉動意味著什么。當我聯想到發(fā)生在我童年的情景時,令人不寒而栗。小時候,也是三年級,也是因為厭學,我挨了父親的打,我咽不下這口氣,竟然向離家不遠的通惠河跑去。那里河寬水深,水流湍急,一旦跳進去兇險無比。父親嚇壞了,大步流星地追上了我,撫慰、哄逗著我,過了好一會兒才把我領回了家。到家后,父親不但不再提厭學的事情,反而給我買了一個又大又亮的皮球,對我說:“我知道你喜歡玩,玩也要玩出個名堂,別整日瞎跑瞎撞,踢球吧,踢球多有意思?!?/p>
我家不遠處有一個足球場,我很快就喜歡上了踢球。放學后,我把作業(yè)放到一旁,直接奔向足球場,踢個盡興才回家。這樣的日子持續(xù)了一段時間,我的學習成績每況愈下。然而,父親并不責怪我,他有時還興致勃勃地來到球場看我踢球,指導我的技術動作。在享受踢球快樂的過程中,我全然不知父親的心機,他早已與老師聯手做好了“套”,等著我往里面鉆。
一天,學校成立足球隊,貼出了招募隊員的通知。一看通知,我傻眼了,第一條就是要求“學習成績優(yōu)良”。顯然我不夠格,根本不敢報名。老師找我談話說,報名期限是一個月,問我有沒有信心在這一個月之內把學習成績搞上去。我一聽加入校隊尚存一線希望,當即喜出望外地表示“有信心”。從那一刻起,我暫停踢球,全力以赴地學習語文、數學。我知道,以我的球技,加入校隊沒有問題,關鍵是學習成績這項硬指標。經過一個月的努力,我的學習成績明顯提高了,達到了“優(yōu)良”的標準,也趕上最后一天報名,成為校隊的一員。不久,我還當上了班長。
回憶至此,我不禁打了一個寒噤:眼前我與孩子所發(fā)生的,不就是30年前那一幕的再現嗎?我為何不效仿父親,順勢而為呢?想到這里,我停住手,把氣氛緩和下來。我記起兒子曾說過,想參加學校的科技小組及少年宮的四驅車比賽。當時我認為兒子學習不好,再迷戀上四驅車就更麻煩了,所以沒有同意?,F在回頭一想,兒子愛玩車模就讓他玩,說不定可以帶動他的學習積極性,同樣可以玩出名堂。
后來,為了達到學校對參賽隊員的要求,兒子開始發(fā)奮努力,學習的自覺性空前提高,再也不需要我這個當父親的多說半句。我想,“順勢而為”也算是我在教育兒子的過程中摸索出來的一條規(guī)律吧。任何規(guī)律都不可抗拒,逆之而為,事倍功半;順之而為,事半功倍。
(責編?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