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應峰
這條路,見證了時代發(fā)展,見證了歷史進步。用附近村民的話說:“這要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我們?nèi)找鎻姶蟮淖鎳@些年來出臺了許多惠農(nóng)利農(nóng)扶農(nóng)的好政策?!?/p>
上世紀七十年代,我上小學的時候,從村莊到學校,十來分鐘的路程,走的是一條通往106國道的沙土路,寬一米有余。路上有一道三四十米長的木橋,走上去,嘎吱嘎吱作響,顫顫悠悠驚人。但橋下流水清幽,水中還有一些長著紅翅的小魚兒,扒在橋上往水里看,別有趣味。只是,這橋下小河一發(fā)大水,木橋墩就會被沖垮。橋一垮,上學可就成問題了。
上小學高年級時,我已算得上是大孩子了。一到星期日或寒暑假,就與兄長一道忙著隨父親打石方鋪公路??偸敲刻焯觳涣辆推鸫玻瑤辖卿z、釘耙、鐵錘、扁擔等,在村前小河的沙洲里翻找石頭,用大、小鐵錘敲打,碎成核桃大小后,挑到公路上,碼成梯形石方,等待測量。這樣,一家人就一天可以掙上幾角錢,用于購買燈油、醬油、食鹽,交學費或買些小人書等等。
另有一條路,是從村莊通往白羊山的。白羊山雖無奇峰險隘,卻不失俊俏秀美。站在家門口,就可望見它逶迤連綿的身影。藍天白云下,它的清朗可以入懷;風生霧起時,它的姿容如夢似幻。在我的記憶中,白羊山山腳下有兩個村落,一名劉家垅,一名菖蒲坑。
“大集體”的時候,也是農(nóng)業(yè)學大寨如火如荼的時代,在遠山開荒種莊稼是最平常不過的事情。大人們常常背著干糧,天不亮就出發(fā),小孩子和大人一樣,走著茅草遮掩的羊腸小道,翻山越嶺,緊趕慢趕跟在后頭,最后從劉家垅爬到半山腰,常常已是日上三竿。山上,亂石嶙峋,雜木掩映。如果爬上一塊大巖石放眼望去,簡直有“一覽眾山小”的味道!只是,一旦途中遇到天氣突變,就算是備有蓑衣草帽,也注定是一腳泥巴,一身泥水,那種狼狽不堪也就可想而知了。
八十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們的思路變了,白羊山上的莊稼雖然減少了,但果園卻在不斷擴大,只長茅草的地方全部栽上了果樹。果樹還小的時候,可以種玉米的地方,也應季種上了成片成片的玉米。
“要想富,先通路?!币磺懈淖儚穆返母淖冮_始。就這樣,在鎮(zhèn)政府的策劃下,村干部帶頭走出去,四方求援,募集資金,山路上很快出現(xiàn)了挖掘機的影子,村里也組織了一批勞動力參與修路,山路隨之被挖掘機拓寬,一條簇新而寬敞的道路很快出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中。雖然還是砂石黃土路,不能算是坦途,但也算是通途,足以用交通工具將新鮮的水果、玉米和其他土特產(chǎn)從這兒運出山外銷售。這樣一來,家庭收入有了大幅的增長,也在無形之中增強了人們對生活的信心。
這條路,為村民們進進出出帶來了莫大的方便,許多想法都可以付諸實施。比如蓋房子,所需材料的采購和運輸就不成問題了,一間間泥草房不斷蛻變升級,從開始的磚瓦房,升級為鋼筋水泥結(jié)構(gòu)的平頂房,再升級為花樣翻新的小樓房。這變化,有心回首一看,竟是那么驚人。
于我而言,這以后,年年歲歲清明時節(jié)回家,在晴和的日子上山掃墓,也不會再為難走的山路而犯難了。這樣的時候,我的內(nèi)心變得清悠、安然、祥和,那是一種悠悠的白云飄在藍藍天空里一樣的感覺。
進入二十一世紀,生活日新月異,一切都在不斷地更新升級,政府將這條鄉(xiāng)村道路納入了公路改造規(guī)劃。幾年后,這條路變成了厚實的水泥路,險峻的地方除了埋上了結(jié)實的水泥墩子,還加了綠色護欄,摩托車、小汽車可以在路上自如穿梭,打破了以往固有的清靜。退耕還林也在悄然進行,路兩旁的坡地上,成片成片的樹木已然長高長大,原來荒草掩映、崎嶇坎坷、泥濘蜿蜒的鄉(xiāng)間羊腸小道,不知不覺就變成了寬敞光潔、綠樹成蔭、美如詩畫的鄉(xiāng)村公路。
因為腦子活而先富起來的村民陳九從菖蒲坑村全家遷到了國道旁,蓋起了三層樓房,前店后院,讓人羨慕。羨慕之后,一棟棟小樓隨之拔地而起,許多村民都把房子建到了國道旁,這里儼然成了小集鎮(zhèn),有學校、合作醫(yī)療室,有經(jīng)營早點的,有做小買賣的,有了肉攤,有了菜市,有了理發(fā)店,有了黨員群眾活動室。到了晚上,愛跳舞的大媽大嬸在村委會前的廣場上集結(jié)跳著廣場舞,哪家有喜事,就會請來縣里的劇團,搭臺演上幾場。較之以前,村民們閑暇時的生活可謂有聲有色、有動有靜了。
可以說,在幾十年的時光進程里,白羊山腳下的這條鄉(xiāng)村道路,是一條縈繞在我心頭的路,一條蜿蜒在我生命中的路,一條灑滿親情鄉(xiāng)情的路,更是一條被新時代賦予了發(fā)展使命的路。這條路,見證了時代發(fā)展,見證了歷史進步。用附近村民的話說:“這要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我們?nèi)找鎻姶蟮淖鎳@些年來出臺了許多惠農(nóng)利農(nóng)扶農(nóng)的好政策。”
現(xiàn)如今,路網(wǎng)相通,村莊相連,鄉(xiāng)村振興,發(fā)展變化今非昔比。許多鄉(xiāng)村水泥路已被寬闊溜光的柏油路取而代之,這樣的變化,在現(xiàn)代中國似乎是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的事情了。
是的,在這個高速發(fā)展、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嶄新時代,我相信,誰的心中都有一條簇新的路,它連結(jié)著血濃于水的親情,寄寓著由此及彼的心中夢想,背負著美好幸福生活的人生向往。這條路,無論長短,一旦走過,便會在日月輪回里、生命進退中縈繞一世,感念一生。
(責編?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