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周萌
每逢衛(wèi)星發(fā)射前夕,葉培建的內心常常滿溢一股自豪之情。“等衛(wèi)星上天,全國人民就都知道了,這是我們干的!”
探月這份事業(yè),葉培建一干就是20年。2001年,他開始擔任嫦娥一號技術負責人,率領團隊開辟中國的探月道路。從論證探月方案,到組織團隊設計研究,再到執(zhí)行任務,他見證了“嫦娥”每一個振奮人心的瞬間,也深知這些瞬間背后所凝聚的艱辛。如今,年逾七旬的葉培建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深空探測和空間科學首席專家,他仍肩負著嫦娥系列各型號總設計師、總指揮顧問的重任,掌舵中國探月之旅。
就在嫦娥四號發(fā)射的兩天前,葉培建在動員會上說:“我已年過七十,經(jīng)歷諸多,此時心情仍舊激動。為什么?首先是自豪。嫦娥四號落到月球背面,這是全人類的第一次。我們現(xiàn)在能去,真是太幸運了。全世界75億人,我們骨干隊伍就幾百人,只占千萬分之一。這千萬分之一的幸運就落在我們頭上?!?/p>
人民畫報:2001年至2004年,探月工程經(jīng)過了三年論證,這個過程中是否有波折?當時的討論為探月工程的實施奠定了怎樣的基礎?
葉培建:當時的論證比較復雜。因為資金有限,我們要通過較少的次數(shù)實現(xiàn)科學目標,還要實現(xiàn)航天技術的進步,所以設計了“繞、落、回”三步走,三次走完無人探月人類走過的全部路程。關于“繞、落、回”,我們沒有分歧,但第一步怎么繞,內部有不同意見,各個方案“PK”,最后采納了五院的方案。主要有兩點考慮:第一,技術不能太新,都用新技術,風險很大,所以主要繼承了東方紅三號和中國資源二號這兩個衛(wèi)星平臺的技術;第二,我們起步晚,于是提出一些創(chuàng)新的辦法,既能比較快實現(xiàn)繞月,一旦實現(xiàn)后,又不至于落后??偟膩碚f,“繼承+創(chuàng)新”做得比較好。
載人航天和探月這兩個大工程都告訴了我們一條重要經(jīng)驗,那就是做好“頂層規(guī)劃”。探月就按“繞、落、回”的路線走,不折騰,這樣隊伍就很穩(wěn)定。而且,做第二步就想到要為第三步服務,做第二步就想到利用好第一步積累的技術,依此類推,無論多困難,堅持往前走。
人民畫報:2004年探月工程正式立項,您帶領年輕的團隊用三年時間完成了嫦娥一號研制任務。當時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葉培建:2001年我開始擔任嫦娥一號的技術負責人,肩上擔子尤其重。那時,我還是中國資源二號總設計師兼總指揮,它是中國第一個傳輸型的對地觀測衛(wèi)星。
嫦娥一號是中國第一顆月球探測衛(wèi)星,很多技術挑戰(zhàn)從未遇到,困難和壓力主要在于此。比如,衛(wèi)星怎么飛到月亮?還要正好被月球捕獲?地面上是無法做實驗來驗證的。又比如,月球離地球40萬公里,怎么解決通信問題?對月球定位需要紫外敏感器,那時中國還沒有,得從頭研制。地球衛(wèi)星是兩體定向,而月球衛(wèi)星要三體定向,既面對太陽,又面對地球,還要面對月亮,衛(wèi)星天線得轉起來,怎么實現(xiàn)?月球軌道上冷熱差超過300度,怎么保證衛(wèi)星的長壽命?等等。當時總結的七個關鍵技術問題,都一一解決了。
人民畫報:自探月工程啟動以來,您遭遇過“捏一把汗”的時刻嗎?
葉培建:我有一種心理,就是做了那么多工作,我們應該成功,如果還不成功,那確實是有些問題沒有意識到。我們的工作做得很細,嫦娥四號光故障預案就做了幾百個,能考慮到的所有問題我們都演練過,包括出現(xiàn)問題誰來決策、怎么上報。但是做科學實驗,沒有絕對萬無一失的時候。
嫦娥每一個型號的發(fā)射,我都在現(xiàn)場,作為核心人物,我都表現(xiàn)得很平靜,這樣大家心里才有底。如果連我都忙起來,那肯定是出大問題了。飛控專家組的最高境界就是喝咖啡、聊天、無事可做。
人民畫報:您如何把握探月工程的進展,既控制風險也大步向前?
葉培建:嫦娥一號成功后,不主張發(fā)射嫦娥二號的聲音很強烈。我說,中國探月只有這一次嗎?備份衛(wèi)星已經(jīng)做好,發(fā)射了可以為今后多積累點成果。我們看到嫦娥二號很成功,到達了距離地球150萬公里外的拉格朗日L2點,還會見了圖塔蒂斯小行星。這次,有人不同意嫦娥四號落在月亮背面,但我認為,只要中國繼續(xù)探月,早晚都要去月球背面,要去月球兩極,才會有創(chuàng)新,既然現(xiàn)在可以去,為什么要等回過頭再花錢呢?嫦娥四號去月球背面難題的確很多,是要擔風險的,主要得解決通訊問題,于是我們發(fā)射了中繼星。另外,月背著陸的環(huán)境還很復雜,需要很多敏感器判斷地形地貌,我們也做出來了。
人民畫報:嫦娥四號任務開展了科學載荷的國際合作,搭載了4臺國際科學探測設備,您如何看待這一進展?
葉培建:全世界能去月球的機會很少,各國科學家都希望把握。對全人類來講,國際合作是個貢獻,表明我們的大度,也表明我們中國人是坦蕩的。國際上有的月球探測項目排斥中國,但我們不排斥其他國家,我們的空間站和月球探測都歡迎他們來。這次美國科學家也提出,希望我們把“鵲橋”中繼衛(wèi)星的工作時間延長到5年,他們也想利用,都沒有問題的。
人民畫報:您認為對月球的探索有何重要價值和意義?
葉培建:月球到底是地球分出去的一塊,還是當初形成地球時同時形成的,到現(xiàn)在仍無定論。通過對月球的研究,我們可以了解宇宙的形成,對宇宙越了解,就更有利于改造、利用地球。月球也有很多資源。比如,月球上的氦-3可以做核發(fā)電,而且氦-3儲存量可供人類使用一萬年,又干凈又好。困難在于怎么開采、帶回地球利用?,F(xiàn)在看是困難的,那么一百年、二百年以后呢?今天沒有利用,不代表將來不用。
人民畫報:您如何評價我國深空探測能力在國際上的水平和目前的發(fā)展勢頭?
葉培建:進入21世紀,人類探月再次進入高潮,但我們不能一口吃成胖子?,F(xiàn)在我們有了部分成果,但整體上還是比較后進的,和國際先進水平還有很大差距。
今年我們就要實現(xiàn)月球采樣返回,同時也在開展載人探月論證,未來我們還要去月球兩極。不久,我們在探月上就會達到領先地位。按計劃,2020年會發(fā)射火星一號,既要繞,又要落,還要走起來。如果成功,那在火星探測上,我們就一步走到了前面。此外,我們還策劃了小行星探測,還想在建國100周年達到木星。等走完這幾步,才可以說中國深空探測走到了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