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1日,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發(fā)射升空。6月15日順利進入距月球約6.5萬公里的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Halo使命軌道,成為世界首顆運行在這里的衛(wèi)星。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號探測器被成功發(fā)射。 2018年12月12日,嫦娥四號探測器進入了近月點約100公里的環(huán)月軌道。
2018年12月30日,嫦娥四號探測器順利進入預定的月球背面著陸準備軌道。
2019年1月3日晨,嫦娥四號探測器在距月面100米處開始懸停。
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的預選著陸區(qū)。
2019年1月11日下午,在“鵲橋”中繼星支持下,著陸器與玉兔二號巡視器在月背實現(xiàn)相互拍照,嫦娥四號工程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月背的一小步,人類航天發(fā)展的一大步!
星河燦爛,深空浩渺,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對探月充滿了向往。月亮上有搗藥的玉兔,有一棵高五百丈、永遠也砍不倒的月桂樹,還有一位因偷食不死藥而奔月成仙的女神嫦娥——這幾乎是所有中國人都知道的與月亮有關(guān)的傳說。
2004年,在經(jīng)過了長達10多年的規(guī)劃論證后,中國的探月工程正式啟動。中國科學家極富浪漫色彩地將月亮女神的名字“嫦娥”,用來命名這項工程,并在此后用嫦娥在月宮里的寵物“玉兔”,命名了中國的月球車。自此,“嫦娥”正式邁出了中國人探索月球的步伐,并經(jīng)歷了迅速發(fā)展。嫦娥一號、二號和三號分別于2007年、2010年和2013年被成功發(fā)射,并順利圓滿完成了各自任務。2017年12月,中國宣布嫦娥四號任務計劃于2018年執(zhí)行兩次發(fā)射:上半年發(fā)射嫦娥四號中繼星,下半年發(fā)射嫦娥四號探測器。
2018年5月21日,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于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由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發(fā)射升空。經(jīng)過復雜的變軌之后,6月15日,“鵲橋”順利進入距月球約6.5萬公里的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Halo使命軌道,成為世界首顆運行在這里的衛(wèi)星,以為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提供地月中繼測控通信。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號探測器被成功發(fā)射,開啟了月球探測的新旅程。12月12日,探測器在經(jīng)過約110小時奔月飛行后到達了月球附近。在這里,探測器成功實施近月制動,順利完成“太空剎車”,進入了近月點約100公里的環(huán)月軌道。近月制動是嫦娥四號探測器飛行過程中一次關(guān)鍵的軌道控制。飛臨月球附近時,探測器通過減速制動,使其相對速度低于月球逃逸速度,從而被月球引力捕獲,順利進入環(huán)月軌道。
2018年12月30日,嫦娥四號探測器在環(huán)月軌道成功實施變軌控制,順利進入預定的月球背面著陸準備軌道。2019年1月3日晨,嫦娥四號探測器從距離月面15公里處開始實施動力下降,速度逐步減慢。在距月面100米處開始懸停,對障礙物和坡度進行識別,并自主避障;選定相對平坦的區(qū)域后,開始緩速垂直下降。
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在反推發(fā)動機和著陸緩沖部件的“保駕護航”下,1噸多重的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的預選著陸區(qū)。11時40分,著陸器獲取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并傳回地球。15時7分,中國科學家通過“鵲橋”中繼星向嫦娥四號發(fā)送指令,著陸器與玉兔二號巡視器分離開始。22時22分,玉兔二號到達月面,兩器各自開始就位探測與巡視探測。
2019年1月5日,嫦娥四號迎來第一個月晝高溫考驗,月兔二號進入了“午休”模式,只保留部分分系統(tǒng)工作。2019年1月10日,玉兔二號完成出月午設置,恢復工作。
2019年1月11日下午,在“鵲橋”中繼星支持下,著陸器與玉兔二號巡視器在月背實現(xiàn)相互拍照,嫦娥四號工程任務獲得圓滿成功。之后,嫦娥四號任務轉(zhuǎn)入科學探測階段,著陸器和巡視器將繼續(xù)開展就位探測和月面巡視探測。
嫦娥四號工程任務的順利完成標志著中國探月工程的新起點。中國的探月計劃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是無人月球探測;第二階段是載人登月;第三階段是建立月球基地。在第一階段無人月球探測里,又分為三期:即繞月探測、落月探測和月球采樣返回探測。目前,中國已經(jīng)完成了繞月探測和落月探測,將在2020年前后通過發(fā)射嫦娥五號采樣返回器完成這一步任務,帶回月球樣品,實現(xiàn)中國首次月面自動采樣返回,為載人登月奠定基礎。不得不說,月背的一小步,是人類航天發(fā)展的一大步,預示了人類未來在太空無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