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民
圖畫書又稱為繪本,是一種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的書籍。圖畫書中的圖畫能引起幼兒的好奇心,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讓幼兒一遍又一遍地看,并在每一次的讀圖過程中都能感知到不同的喜悅。天津市河東區(qū)第八幼兒園從2014年起開展幼兒圖畫書閱讀活動、圖畫書漂流活動等項目研究。圖畫書作為園本課程的載體,早已被幼兒所熟知并喜愛。圖畫書中所擁有的生動畫面、所表達的內(nèi)容情節(jié)都能為幼兒的游戲提供豐富有趣的情景,易于幼兒沉浸其中進行自主、主動、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
鑒于圖畫書的本質特點和傳播功能,結合幼兒認知特點,以及在游戲研究中積累的經(jīng)驗,我園將兩者進行有機整合,將圖畫書中的元素注入到幼兒游戲中,嘗試選擇適宜的圖畫書開展幼兒園游戲活動研究,讓幼兒對圖畫書有進一步的了解,讓幼兒的游戲活動更加豐富多彩。
因此,我園開展了基于圖畫書的幼兒園游戲活動的研究與探索,構建適合幼兒特點的以圖畫書為載體的幼兒園游戲活動,培養(yǎng)幼兒閱讀興趣,發(fā)展幼兒多方面能力;選擇適宜的圖畫書,充分挖掘圖畫書的教育元素,尋找恰當?shù)慕嵌?,發(fā)揮圖畫書在幼兒園游戲活動中的多重作用;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游戲環(huán)境,引導幼兒在游戲中和圖畫書形成互動,讓幼兒的游戲內(nèi)容變得更加豐富;指導家長掌握親子閱讀的方法,開展適宜的家庭游戲。
一、概念界定
圖畫書的幼兒園游戲活動就是將圖畫書的故事情節(jié)、圖畫書中的人物形象、圖畫書中所蘊含的道理和內(nèi)涵,注入到游戲主題、游戲情境、游戲環(huán)境、游戲材料等要素中,擴展幼兒的游戲形式并且使幼兒在游戲中升華對圖畫書故事的理解。在這樣的游戲中,幼兒的興趣能夠被極大地激發(fā)出來,學習和生活經(jīng)驗也在閱讀的過程中自然實現(xiàn)。
二、基于圖畫書開展幼兒游戲活動
(一)甄選適宜的圖畫書
在以圖畫書為載體開展游戲活動時,對于圖畫書的選擇尤為重要。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篩選與幼兒年齡特點相符、深受幼兒喜愛的素材,并與幼兒一起討論結合圖畫書開展游戲活動,把靜態(tài)的圖畫書內(nèi)容變?yōu)閯討B(tài)的游戲活動,從而使幼兒愛玩的天性得以充分釋放。
1.貼近幼兒生活,促進幼兒基本能力的形成。
選取圖畫書《阿力會穿褲子了》《鱷魚不刷牙》,創(chuàng)設生活游戲“穿穿脫脫”、音樂游戲“刷牙歌”,通過音樂和舞蹈幫助幼兒掌握穿衣服、刷牙的方法,讓幼兒了解一系列的日常行為動作,提升幼兒的獨立性以及自理能力;圖畫書《臉,臉,各種各樣的臉》讓幼兒簡單了解故事書中的表情,學會一一對應,了解整體與局部的概念;在閱讀圖畫書《換一換》《我的友情要出租》《躲貓貓》過程中,幼兒們感受友情的珍貴和伙伴間分享的快樂,培養(yǎng)了社會交往能力。由此生成的無論是玩“剪刀石頭布”猜拳游戲,還是“一二三木頭人”“捉迷藏”“找朋友”游戲,幼兒都能玩得很開心。
2.與領域教學相融,促進幼兒主動學習。
借助圖畫書《小藍和小黃》《我是彩虹魚》《彩色的烏鴉》,開展泥塑、色彩融合的游戲,使幼兒驚奇地發(fā)現(xiàn)當兩種顏色重疊、相融后,可以變成一種新顏色,有了嘗試探索更多顏色相融的愿望;同時這種變化激發(fā)了幼兒的想象力,我園借此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美工游戲;結合圖畫書《蹦》《哇》開展跳呼啦圈,通過游戲提升幼兒參與的樂趣,了解“蹦”的意義;結合圖畫書《母雞蘿絲去散步》《鴨子騎車記》開展不同形式的戶外體育游戲;結合圖畫書《大家來聽音樂會》《不萊梅的音樂家》,開展“擊鼓傳花”“尋找?guī)ь^人”游戲,充分調(diào)動幼兒的多種感官,感受音樂的獨特魅力;通過“鑰匙開鎖”游戲,進一步閱讀圖畫書《晚安,大猩猩》,讓幼兒通過開鎖了解鑰匙和鎖的關系,提升動手能力,積累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
3.感受傳統(tǒng)節(jié)日,提升幼兒的情感體驗。
圖畫書《端午節(jié)》《團圓》《過春節(jié)》等原汁原味的民間故事講述節(jié)日來歷,使幼兒從圖畫書中找到自己或身邊生活的影子,引發(fā)情感的共鳴。教師和幼兒之間開展競技游戲“劃龍舟”、音樂游戲“包餃子”,用游戲的方式加深對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
(二)創(chuàng)設多維度的游戲活動
幼兒只有在游戲中才是完全、真正享受著自由的。幼兒可自由結伴,也可以獨自游戲,他們用自己感興趣的方式,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戲中,在游戲中再現(xiàn)圖畫書故事情境,自主積累游戲經(jīng)驗,提高生活學習能力。
1.借助圖畫書,創(chuàng)設多種游戲形式。
圖畫書《好餓的毛毛蟲》是一本充滿了詩情與創(chuàng)意的圖畫書。幼兒對富有韻律的語言、每頁書中圓圓的洞特別感興趣。故事中的綠葉、大地、蝴蝶、五彩繽紛的果實、熾熱似火的太陽,都是幼兒身邊的事物,都是幼兒熟知并喜愛的事物,故事中展現(xiàn)的星期一、星期二等都是幼兒日常所熟悉的概念。因此,教師挖掘其中的各項元素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開展多種形式的游戲活動,讓幼兒來了解更多的水果、感知蝴蝶的生命周期、理解一個星期的概念和數(shù)字,并從中感受到生命的美麗。
借圖畫書中內(nèi)容,教師和幼兒一起進行語言游戲,學習量詞的表述,學習用“如果我是毛毛蟲,我喜歡吃……”和“如果我是毛毛蟲,我會……做”的句式說一句完整的話;用肢體表現(xiàn)毛毛蟲和蝴蝶的動作;用毛絨球、毛絨棒、糖紙等材料制做毛毛蟲、蝴蝶,并用毛毛蟲、蝴蝶道具扮演毛毛蟲、蝴蝶;讓幼兒畫食物、玩具等內(nèi)容,以此安排自己一周所要做的事情;開展數(shù)學游戲,鞏固“5”以內(nèi)數(shù)量對應關系及數(shù)列關系。
2.借助圖畫書,創(chuàng)設難易不同的游戲。
借助圖畫書《好餓的毛毛蟲》,我園還嘗試在不同的班級開展體育游戲活動。小班幼兒戴上毛毛蟲的頭飾,把自己想象成可愛的、獨一無二的毛毛蟲,在墊子上“雙手雙膝著地向前爬”。中班游戲活動增加了難度,每一名幼兒身上貼著數(shù)字,爬到終點后要取到與自己身上所貼數(shù)字相應數(shù)量的食物。游戲中,幼兒樂此不疲地重復著故事中的語言,教師不斷增加食物的品種和數(shù)量,讓幼兒在游戲中用自己的方式嘗試著學習。大班幼兒的活動就更具挑戰(zhàn)性,教師在“匍匐爬”的同時創(chuàng)設豐富的游戲情景,用拱形門、平衡木、輪胎、墊子等器械搭建毛毛蟲成長過程中所走過的路——想象著毛毛蟲“鉆、攀、爬、縱跳”,最后變成美麗的蝴蝶飛舞起來(幼兒用快速跑表現(xiàn)“飛”的動作)。情景的創(chuàng)設中既有活動量大的區(qū)域又有活動量小的區(qū)域,幼兒自主地在游戲中嘗試多種運動技能,并根據(jù)自身運動能力選擇一個或多個任務。圖畫書的融入增強了戶外游戲的趣味性,培養(yǎng)幼兒勇于挑戰(zhàn)、超越自我的能力。
在豐富的閱讀活動中,幼兒對圖畫書越來越感興趣,對圖畫書游戲更是樂此不疲。在實踐與探索中,教師采用多樣化的引導策略,從游戲活動主題、活動設計、情感表達等方面深入分析,選取適宜的關鍵點,并在游戲活動中讓幼兒有更多的機會思考“可以玩什么”“我們要怎樣玩”,為幼兒自主游戲提供適時引領,讓幼兒有更多的自主權;為幼兒的游戲提供支持,讓幼兒有更多的選擇權;為家長的參與提供平臺,讓幼兒有更多的游戲權。
在基于圖畫書開展的游戲活動中,幼兒們獲得心靈的愉悅、情感的釋放、個性的張揚、能力的拓展;教師在游戲中樹立了平等、民主的教育意識,促進了幼兒自主發(fā)展、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教育質量提升。
(責任編輯? 焦?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