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文濤 李麗娜
一、問題的提出
在去年硚口區(qū)“一課一思”教學比賽的備課過程中,有關《大憲章》的歷史作用,筆者與執(zhí)教老師產生了爭議。在試講課堂上,執(zhí)教老師引導學生分析了《大憲章》的文本后得出了“王在法下,王在議會”的結論。但筆者認為,《大憲章》在當時沒有這么大的影響!將英國“王在法下,王在議會”的傳統(tǒng)與《大憲章》直接掛鉤是不對的。因比賽時間就在第二天,簡短討論后,參與備課的老師們決定不提“王在法下,王在議會”這八個字了。但事后,有關《大憲章》與英國“王在法下,王在議會”的政治傳統(tǒng)到底什么關系,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于是筆者就帶著問題開始了讀書的歷程。
二、初探——歷史著作研讀
1.? 《大國崛起》解說詞節(jié)選:
侯建新教授:“《大憲章》里有兩條最著名的條款,第一條就是國王要宣誓“向任何人施以公正,不能剝奪他人的權利”;另一條是,如果法庭沒有判決,國王也不能逮捕和剝奪他人的財產。這兩個條款表明,臣民的權利是獨立的,不是國王恩賜的,所以國王也不能剝奪它。……從此以后,英國國王的權力不再是至高無上的,他只能在法律的限制之下行使權力。”[1]
2.? 吳于廑、齊世榮先生主編的六卷本《世界史》古代史編下卷節(jié)選:
到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起來革命,利用“大憲章”這一古老的文件為武器同專制王權作斗爭。但在此之前的漫長歲月里,因為封臣制的瓦解和王權的強化,因為專制王權的建立,“大憲章”在政治生活中的影響已變得微不足道。許多人根本不知道有這一文件,國王也不遵守其中的條款。[2]
3.? 錢乘旦教授的《英國通史》節(jié)選:
《大憲章》是當時倉促草擬的文件,不是議會政治的產物,因為當時沒有正式的議會。……它作為一份表現(xiàn)封建貴族意志和自由的正式宣言書,在以后幾個世紀的大多數(shù)時間中曾被湮沒未聞?!洞髴椪隆返挠绊懺谟谖磥??!洞髴椪隆吩诋敃r即便作為一種和平的停戰(zhàn)宣言,也沒有發(fā)生多大的作用。[3]
綜合上述著作,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1.《大憲章》簽署后,英國王權逐步受到法律限制,勉強算得上“王在法下”。2.《大憲章》在當時意義不大,在以后幾個世紀中也是默默無聞。但筆者對《大憲章》是如何從簽署到最終成為一項制度的具體史實還是不清楚,所以又閱讀了《金雀花王朝》,從史實角度講述,來還原這段歷史。
三、深究——史實性講述
(一)失地王約翰
1.? 即位與失地
1199年獅心王理查去世,其弟失地王約翰即位。此時,法王腓力二世趁機統(tǒng)一法國,宣布沒收約翰在法蘭西的領地。為了保護自己在法蘭西的領地,約翰在英格蘭提高稅收籌集軍費,十多年間世俗貴族的兵役免除稅上漲了16倍,資產繼承稅也大幅提高。然而,與法國鏖戰(zhàn)十年,約翰勝少負多,他在歐洲大陸的廣闊疆域喪失殆盡。
1214年7月27日,布汶戰(zhàn)敗對約翰來說是莫大的災難。當他從歐洲大陸返回英格蘭之時,他的勢力跌到了谷底。英國最終失去了在法國大陸的大片領土。
2.? 內戰(zhàn)前的調停
(布汶戰(zhàn)敗后)1214—1215年的冬天,國王和諸侯兩次會商,都未能解決雙方的分歧……1215年5月5日,一群反叛者正式向約翰發(fā)出挑戰(zhàn),宣布與他斷絕君臣關系,否認他是英格蘭國王。……5月12日,約翰傳旨沒收叛亂諸侯的土地。自1173年以來,英格蘭首次爆發(fā)了內戰(zhàn)。
3.? 停戰(zhàn)協(xié)議——《大憲章》
5月17日,叛軍抵達了倫敦,王軍一觸即潰?!s翰或許喪失了許多貴族的信任,但他仍然是合法的國王?!磁颜叩囊庠覆皇菫榱藦U黜國王,而是要將王權置于合理的界限之內。
爭吵了一個月,雙方終于達成了共識,一份被稱為《諸侯法案》的文件可以作為最終和談的基礎。雙方于6月18日達成一項新的協(xié)議?!s翰勉強在上面簽字。從此,這份由國王和25名貴族共同簽署的文件正式生效,著名“貴族綱領”——《大憲章》就這樣誕生了?!髞淼氖聦嵶C明,規(guī)定國王應當依法治國和確保他確實這么做,完全是兩碼事。[4]
4.? 戰(zhàn)爭再起與約翰的謝幕
《大憲章》其實是一項和平條約,作為和約,它是一個莫大的失敗?!洞髴椪隆吩诟鞯囟技て鹆藸幷?,而最不愿接受它的就是約翰國王。不到兩個月,約翰就獲得了教皇的支持(1215年9月,教皇宣布《大憲章》是非法的)。戰(zhàn)端再開,而且這一次大為升級。
法蘭西國王一接到英格蘭叛亂諸侯的邀請,就興兵入侵英格蘭。法蘭西軍隊于1216年5月14日在肯特郡登陸。……約翰在全國到處流動作戰(zhàn)并染上了痢疾,于10月19日駕崩,他給親人留下的遺產就是一場災難性的內戰(zhàn),以及法蘭西的入侵。因此,1215年的《大憲章》只不過是一份失敗了的和平協(xié)議。
(二)英格蘭歷史上最無名的國王——亨利三世
1.? 再頒大憲章
1216年,約翰九歲的兒子亨利匆匆加冕為王,史稱亨利三世。亨利三世需要保衛(wèi)金雀花帝國在歐洲大陸剩余的土地,而這需要得到英格蘭眾多貴族的支持。獲得貴族支持的辦法有兩個:一是訴諸強制,亨利三世的父親約翰已經嘗試并失敗了;二是重新頒布《大憲章》,這在其后兩百年金雀花王政憲法的發(fā)展過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1225年1月,在英格蘭的教會和世俗貴族的一次大會上,國王政府宣布將重新頒布《大憲章》。作為政治交換的價碼,諸侯同意國王向英格蘭的全部動產征收十五分之一的賦稅。
1225年重新頒布的《大憲章》比約翰被迫接受的最初版本重要得多?!洞髴椪隆凡辉偈切涡紊臋嗬拇箅s燴,而成為政治原則的象征表達。[5]
2.? 失敗的收復戰(zhàn)爭
圍繞是否在歐洲大陸再開戰(zhàn)端的問題,亨利三世與諸多貴族矛盾重重。亨利三世和弟弟康沃爾伯爵理查收復歐洲大陸失地的努力都以慘敗告終,而國內則是權臣專橫獨斷、諸侯犯上作亂、國民怨聲載道。
3.? 最弱的國王卻也不遵守《大憲章》
亨利三世沒有足夠的財力去發(fā)動成功的海外軍事行動,因此實施了多項直接違背《大憲章》精神,甚至還悖逆了其文本的政策,如:①對邊緣群體(猶太人)的沒有定規(guī)的劫掠和賦稅。②王室巡回法庭,通過賣法從司法程序中榨取利潤。③王室大量販賣封建豁免權,導致王室的橫征暴斂在各地難以預測。[6]
4.? 英國議會的開端
1263年,亨利三世無視《大憲章》,指定親信取代具有否決權的15人會議。國王同貴族之間以及貴族內部再次出現(xiàn)紛爭。
以西蒙·德·孟福爾為首的貴族反對派在內戰(zhàn)中獲勝,他于1265年在威斯敏斯特宮召集會議,出席的除循慣例有僧俗貴族外,還有每郡2名騎士代表、每大城鎮(zhèn)2名市民代表,史稱“孟福爾議會”,一般認為這是英國議會的開端。
(三)愛德華一世
與祖父惡名昭著、父親默默無名不同,愛德華一世是英國歷史上一位文治武功都很出色的杰出國王。他奉行積極的內外政策,使英格蘭成為當時歐洲的重要大國。關于他在位時期《大憲章》與議會的發(fā)展,簡述如下。
1.? 愛德華一世頒布了一系列意義深遠的法規(guī),開創(chuàng)了英國的法律新時代,他被稱為“英國的查士丁尼”。大名鼎鼎的《大憲章》作為一項制度在愛德華一世手里最終確定,并一直延續(xù)了800年,成為了日后英國君主立憲制的法律基石。
2. 議會政治的發(fā)展:1295年,愛德華一世為籌集戰(zhàn)費又召集議會,約有400余名議員出席。此后議會仿此例經常召開,這次議會有“模范議會”之稱。
四、最終的結論
1.? 1215年約翰簽署的《大憲章》僅僅是一個停戰(zhàn)協(xié)定,在法律上規(guī)定了國王應當依法治國,也就是提出了“王在法下”的政治原則,但在實際政治活動中《大憲章》還是一紙空文。此時,還沒有產生我們通常所認為的英國議會,所以“王在議會”與之無關。
2.? 1225年亨利三世重新頒布的《大憲章》成為政治原則的象征表達,開始成為統(tǒng)治階級的法律基礎。但“王在法下”這一政治原則的落實情況還得看國王與貴族實力較量的結果。英國議會的召開正是貴族再次戰(zhàn)勝國王的成果。國王與議會還是斗爭狀態(tài),“王在議會”無從談起。
3.? 愛德華一世時期,《大憲章》作為一項制度最終確定,“王在法下”確定為英國的政治原則。歷經數(shù)百年后,成為英國的政治傳統(tǒng)。愛德華一世雖召開了“模范議會”,但“王在議會”要想成為英國的政治原則并形成政治傳統(tǒng),還需要經過13、14世紀國王與議會的漫長斗爭。
五、啟示
歷史教師在進行日常的教學、教研活動時,少不了進行歷史資料的文本研究。如上公開課、命題乃至于不遠的將來教導學生如何進行史料實證,都需要引用歷史材料。但老師們要注意,一定要把引用的史料要放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史的史實中去進行檢驗。如僅僅是純文本研究,是有可能步入歧途的。舉一個簡單例子,如不加辨別地引用文革時期的政治文件、報刊文獻,就可能得出“全國形勢一片大好,馬上就要實現(xiàn)共產主義”這種荒謬的結論。
【注釋】
[1]任學安:《大國崛起·英國》,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年,第25頁。
[2]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古代史編(下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219頁。
[3]錢乘旦、許潔明:《英國通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4年,第60、61頁。
[4][5][6](英)丹·瓊斯(Dan Jones):《金雀花王朝:締造英格蘭的武士國王與王后們》,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第222-224、237-238、26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