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園文化的發(fā)展能夠直接影響師生之間的關系,從而決定整體的教學水平和校園氛圍,它是如今社會穩(wěn)定構建所需的必要建設之一。將積極心理學的概念傾注于傳統(tǒng)教學和基礎的校園文化建設中,能夠讓學生和教師同時感受到更為正面向上的價值觀與能量,從而讓其自發(fā)地對校園文化建設作貢獻。本文將通過淺析積極心理學帶來的影響與作用,提出部分校園文化建設建議。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中職校園;文化建設;探究
引言:
校園文化是在各類教學方式、以及校園系統(tǒng)化管理模式下,潛移默化形成的長期性傳統(tǒng)氛圍,每一個校園都具備自己的校園風尚。在此條件下,積極心理學的引入可以幫助校園文化的建設步入更為穩(wěn)定的階段,避免由于理論短板造成的教育缺失。在各大中職校園中,只有將校園的物質條件和精神層面相持平,才能夠真正完善和諧發(fā)展的校園文化建設。
一、積極心理學簡述
積極心理學從屬于心理學領域的一大板塊,其主要發(fā)展方向是通過“發(fā)掘”、“引導”、“培育”等具有向上精神的方式,帶領當事人感知人性的善意與美德。其主要研究領域在三大方面:首先,積極意識下的主觀體驗,通過人性積極情感的體驗與考察,讓體驗者能夠自發(fā)性地產生對于事物的熱情并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從而自動轉化對于事物的看法;第二,積極人格特質,該研究方面主要是通過具有典型特征的人物個體進行研究分析,從中概括并捕捉相應產生潛意識積極動能的原因與能力范圍;最后,便是社會組織系統(tǒng)的積極構成,其研究對象是通過不同規(guī)模的系統(tǒng)進行分析,以幫助和諧社會或個體組織的建立與維持。
二、積極心理學視域下中職校園文化建設方式
(一)師生關系的主觀體驗
在中職校園中,最為重要的便是師生關系的處理,人際關系的和諧性將直接影響校園整體風尚的發(fā)展。為使得師生同時能夠擁有輕松且良好的工作學習氛圍,積極心理學在主觀體驗層面應當讓兩者具備恰當?shù)淖晕艺J知。對于教師而言,應當主動保持與學生之間的聯(lián)系,并且以積極鼓勵的方式讓學生獲得具體化的正面影響,帶給他們自信和自主學習的興趣。激勵情感能夠幫助學生在逆境或挫折中產生堅定的情緒,更平和且冷靜地將內心的不安定因素轉化為動力,主動進行自我調整面對壓力,如此便能夠直接減少負面情緒對其帶來的傷害[1]。積極情感體驗同時需要學生的自我調整,面對負面情緒,學會滿足于當下的幸福感便是避免心理崩潰的重要方式,作為人物個體,學生可以進行適當?shù)男?,從一定的模式化環(huán)境中抽離并適當休息。作為社會關聯(lián)體系,學生和教師的溝通交流同樣能夠有效地幫助其走出陰影,形成更為堅強的意志力。除此以外,學校還可以從課程方面考慮,加入課外活動的體驗交流,讓學生能夠從多方面形成個性化發(fā)展,并且以勞逸結合的方式盡可能舒緩緊張或負面的情緒。中職校園的學生正處于人生發(fā)展階段,在不同的學習工作技能中,都需要高強度的訓練甚至挫折,教師的幫助便能夠成為幫助他們成長、成熟最為有效的橋梁。
(二)完善人格培養(yǎng)
帶領學生積極追求自身人格素養(yǎng)的完善,能夠幫助其在未來發(fā)展道路中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交流能力,從而幫助未來社會整體的和諧性。讓學生能夠獲得積極人格的首要前提便是重新建立完善的積極教育觀,將品質美德的培養(yǎng)作為目標,進行長期化的教育轉變,讓學生能夠從生活與學習之中直接感受社會環(huán)境的重要性。積極性的人格包含多種特點,例如開朗、樂觀、有主見等具備自我決定性質的人格素養(yǎng),只有在形成該人格并長期堅持之后,才能夠真正做到對于完善人格的培養(yǎng)。在校園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從生活細節(jié)中體會多樣性的自主探究,讓其保持對于外界的新奇感和不斷變化的情緒體驗,從而加強校園文化氛圍的和諧建設。在學生具有強烈的負面情緒或錯誤價值觀時,教師也應當對其進行積極的教育引導,逐漸轉移其注意力,而不能以一味批評說辭的方式帶動其恐懼心理。
(三)校園系統(tǒng)組織建設
社會的生存體系取決于關系網的建設,每一個組織都形成了有機個體和行為主體關聯(lián)。中職校園中,通過健康、輕松、愉悅的校園文化建設,能夠讓師生雙方處于柔和的生活環(huán)境中,以幫助整體積極心理的輔助建設。校園文化必不可少的便是校風的直接奠定,通過學校所有人員一致的觀念形成長期習慣性的行為目標和準則,屬于群體心理現(xiàn)象。明確的校風能夠讓師生處于穩(wěn)定的精神狀態(tài),因此更應當加強思想教育的普及、個體正面形象的樹立以及教育氛圍的安定。例如,“團結進取、和諧求實”,諸如此類的校風能夠為校園明確有所為和有所不為,幫助學生明確自身的價值觀,以更為積極的狀態(tài)進行學習生活。除了校園風尚的有效建立與運作外,對于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度也應當提升。在中職校園中,學生之間存在較大的競爭壓力,同時也會因為和社會的直接關聯(lián)形成無形的心理負擔,此時對于學生心理情緒的疏通和教育引導便極為重要。校園應當建立相關的心理咨詢處,為學生提供適當?shù)男睦碜稍冑Y源,讓學生能夠對積極心理做到全面了解,并明白其重要性。增強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能夠及時防治負面情緒的崩盤。通過舒緩平淡的方式,讓學生能夠表明內心的不安與焦慮,如此才能夠有效幫助其治愈心理問題的存在[2]。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積極心理學對于中職校園文化的建設具有十分可觀的影響前景,通過有效的教育模式和相關引導,可以在幫助學生更為積極地面對事物的同時,讓整體校園形成完善的和諧文化建設。在我國教育業(yè)中,積極心理學仍在不斷嘗試和探究之中,因此,根據其三大領域作出一定的策略更改,并結合我國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優(yōu)勢,更加有助于校園文化的系統(tǒng)化管理形成。
參考文獻:
[1]盧炳祥,陳茹.積極心理學視閾下中職新生入學教育路徑探究.廣西教育(中等教育),2017(9).
[2]蔣芳.“體驗式德育課堂”模式研究——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中職德育課堂.交通職業(yè)教育,2017(01):60-61.
作者簡介:郝洪霞(1983年12月-),女,民族:漢族,籍貫:山東臨清,最高學歷:本科,研究方向:心理學,郵編:256600,單位:濱州市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