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玲
古人觀書,有“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感悟,語文教學要讓學生找到“源頭活水”,閱讀無疑是最好的方法??墒牵v觀如今的校園,尤其是農村學生的閱讀量,實在是不容樂觀。學生閱讀的興趣不高。面對浩若煙海的各類文本,卻又感到迷茫而無從下手。作為語文老師在課堂上再僅僅局限于課本是根本不可能改變這一現狀的,因此多文本閱讀這種形散而神不散的教學模式也就勢在必得。那么如何進行多文本閱讀?在進行多文本閱讀中如何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切實獲益呢?作為農村學校的中學語文老師,我們要時刻注意發(fā)揮多文本閱讀的實效性,我覺得關鍵在于要用心選對文、選好文。我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來選擇文本。
一、表達方式
以表達方式為中心來選文,關鍵是應確定所選的文章的主要表達方式是否符合我們所需要的表達方式。文章的表達方式有五種:敘述、抒情、描寫、說明、議論。描寫往往是現代文閱讀中最常見的表達方式,因此在平時的課堂閱讀教學中多向學生滲透描寫的特點、寫法和作用,不僅可以訓練學生對文章的描寫的鑒賞能力,而且還可以讓學生潛移默化中在自己的寫作中能夠運用這種表達方式,讓他們寫出來的文章不再言之無物、乏味空洞。
二、表現情感
古今中外的名家的作品,不管語言運用的怎樣巧妙、謀篇布局的怎樣精妙,最終都是為了情感的抒發(fā)。在以“體會作品中人物的愛國情感”為議題時,就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看看所選取的文章是否可以讓學生充分理解作品的內涵,體會作者的情感。綜合各方面的考慮我們可以選用都德的《最后一課》、老舍的《第一堂課》、杜甫的《春望》《登岳陽樓》等作為一組文本,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最后一課》中韓麥爾先生在上被普魯士勒令停止的法語課、改學德語的最后一節(jié)法語課上,他的語言、衣著、動作、神態(tài)的描寫,感受他悲傷的愛國情感,通過分析線索人物小弗朗茨的變化來體會他的愛國情感;通過分析《第一堂課》中祁瑞宣老師在北平被日本侵略者占領后上課時的種種痛苦的表現來感受他強烈的愛國情感;通過品讀《春望》中的詩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以及《登岳陽樓》中的“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來體會杜甫的憂國憂民的感情。
確定以“談談鄉(xiāng)愁——以具體物象來寄托”為議題時,我們就不能選擇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這首曲雖然也塑造了“游子”的形象,但更多的表達了孤寂愁苦之情。我們可以選用王灣的《次北固山下》中的“歸雁”、崔顥《黃鶴樓》中的“煙波江”、李白《渡荊門送別》中“故鄉(xiāng)水”這些物象來讓學生了解詩人把思鄉(xiāng)的情感寄托在這些物象上,讓后來的人通過這些賦予了詩人情感哦客觀外物來體會作者的眷戀的故鄉(xiāng)情。
除了這些常見的、讓學生容易理解的情感之外,還有別樣的“深情”:如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中對母親深切的懷念、對母親無盡的愛、對“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悔恨;歐亨利《最后一片葉子》中貝爾曼對朋友付出生命的深情;《麥琪的禮物》中為對方付出最寶貴東西買禮物的深情;《慈母情深》中特殊年代、特殊生活中的母子深情。
三、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我覺得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1.抒情方式上
從抒情方式上來說可以有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等幾種。以“融情于景”為議題來選擇文本,我們應該首先明白融情于景是指通過描述景致來抒發(fā)感情,讓感情從景物的描寫中自然地流露出來,感染讀者。這時我們可以選擇柳宗元的《小石潭記》陶淵明的《飲酒》?!缎∈队洝分凶髡吒星橛蓸返綉n的變化是通過對小石潭景物的描寫上表露出來的;《飲酒》中“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流露出的作者的恬淡、寧靜的隱居樂趣。
2.表現方式上
從表現方式上來說包含有托物言志、欲揚先抑、以物喻人、想象、聯想、象征、以動襯靜等。欲揚先抑是為要發(fā)揚、要放開,先控制、壓抑,在轉變的過程中,情感自然,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才能很好地表達出作者充沛的感情,情節(jié)多變、波瀾起伏,造成鮮明對比,給讀者恍然大悟之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欲揚先抑”為議題時就可以選擇魯迅先生的《阿長與〈山海經〉》、茨威格的《列夫·托爾斯泰》等現代文以及古詩葉紹翁的《游園不值》。
3.結構特點上
從結構特點上來說有前呼后應、結尾點題、伏筆、襯托、鋪墊、詳略、倒敘、插敘、用典等。在文章中恰當的運用這些結構,可以讓文章“骨架”結實。做鋪墊是先對次要的人、事、物進行描述,突出后面的人、事、物。以“鋪墊的作用”為議題選文時,我們可以選擇魯迅先生的《社戲》、朱自清的《背影》、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讓學生通過品讀文章中有關句子充分理解鋪墊的作用。
當然,多文本閱讀的選文方法有多種,我在這里只是拋磚引玉。雖然語文教材的課堂使用限制了我們的教學,也限制了學生的閱讀。但是在多文本閱讀的學習過程中,我們仍然要重視教材的作用。把我們自己化身為一個編者,一個導演,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多文本閱讀的課堂中釋放自我、展現自我。最終讓學生們拓寬知識面、豐富學習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嚴格按照新課程標準和要求,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和閱讀面,在多文本閱讀的選文上多下功夫,備好課,為學生提供精彩的閱讀素材,選擇名家、經典文學作品,使文章難易適中、閱讀性強,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能達到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目的。切實、高效地落實多文本閱讀。為了語文前途的一片光明,我們應勇于做“天降大任”之人。
“本文系2018年河南省中小學多文本閱讀實踐研究專項課題《中學生進行多文本閱讀實效性的研究》(立項編號:dwbyd1801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