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林
摘 要:小學是學生語文學習和作文寫作的基礎階段,其中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核心,但作文教學是一個難題,學生害怕寫、不會寫,教師也沒有好的教學方法。寫作是一個厚積薄發(fā)的過程,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結合新課改的理念,完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引導學生注重語文積累,還要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生活,這都有助于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問題;有效性策略
作文教學貫穿語文教學的始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重視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質(zhì)的全面提升。對于小學低年級而言,教師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看圖寫話和看圖說話的能力。從小學中年級開始,教師就要開始真正的寫作教學,通過寫作技巧的傳授以及寫作訓練,全面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墒牵斍霸谛W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還存在很多問題。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應當重視作文教學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不斷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一、當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1.“任務型”教學,學生興趣不高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想取得良好的作文教學效果,需要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但是,在實際的作文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的教學策略都是“任務型”,即教師很少采用創(chuàng)新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而是通過布置大量的寫作任務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大量的寫作任務,讓很多小學生苦不堪言。學生在疲于應付各種寫作任務的過程中,寫作興趣喪失,所寫出的文章也僅僅是為了應付差事,沒有現(xiàn)實的意義。
2.不注重積累,學生“無話可說”
記得有一個成語叫“厚積薄發(fā)”。在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積累是提高學生作文寫作水平的基礎。因為,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nèi)狈ο鄳纳罱?jīng)驗,缺少相應的知識積累,從而使得他們在寫作的過程中,一方面要絞盡腦汁地想寫作素材,另一方面還要注重遣詞造句,但如果學生在這兩方面都是比較欠缺的,那寫文章將是學生面臨的一個最苦惱的問題。而在現(xiàn)實的小學作文教學中,很多教師并不注重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直接導致了很多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往往會感覺到“無話可說”。這樣“擠牙膏”式的寫作方式,將會極大地扼殺學生的寫作興趣,不利于寫作教學效率的提高。
3.理論脫離生活,寫作缺乏真情實感
在學生作文寫作的過程中,應當強化理論知識和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性,讓學生能夠做到“有感而發(fā)”,使學生寫出有真情實感的文章。但是在實際的寫作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并沒有注重理論和實踐的聯(lián)系性,而是給學生布置一些寬泛、空洞的寫作題目,學生只能通過模仿或者抄襲的方式完成任務,不利于學生寫作能力和寫作水平的提升。
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1.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在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任務型”的教學模式,應當深刻地認識到:小學生的一切行為都是以自己的興趣為基礎。如果教師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只是簡單地通過布置大量的寫作任務,通過大量的寫作訓練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將會難以達到良好的寫作效果。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當認真分析當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通過積極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
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的策略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用一些能夠激發(fā)他們表達興趣的方式開展教學,比如聆聽兒童歌曲,觀看喜愛的動畫片,做趣味游戲、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等等,這樣他們就會很自然地產(chǎn)生想說想寫的熱情和沖動,從“要我寫”轉變?yōu)椤拔乙獙憽薄?/p>
2.注重語文積累,強化基礎知識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語文積累,強化基礎知識的練習和鞏固。在語文知識的積累上,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閱讀一些經(jīng)典文學作品或者結合小學生的興趣愛好閱讀一些科普資料等等,夯實學生的語文積累。
此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強化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只有學生的語文積累豐厚,基礎知識扎實,才會對所需要的寫作素材做到信手拈來,而不是“擠牙膏”式的一點點出來。所以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發(fā)掘寫作點,如進行詞語的說話練習、句式的仿寫、片段的仿寫等等,將寫作教學滲透于閱讀教學中。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深入生活,從生活中挖掘有價值有意義的寫作素材,做一名真正的發(fā)現(xiàn)者而不是復制者。挖掘生活素材需要學生具備發(fā)現(xiàn)的眼光,能以小見大,從小事物中發(fā)現(xiàn)大的道理。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現(xiàn)能力,教師應多為學生布置觀察形式的作業(yè),讓學生在觀察中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
3.理論聯(lián)系實際,表真情、訴實感
在學生的作文寫作過程中,有生活經(jīng)驗的作文容易表露學生的真情實感。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強化作文教學和生活的聯(lián)系性,讓學生寫出有真情實感的文章。教師可以通過舉辦一些教學活動,讓學生廣泛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通過參加活動的方式,得到良好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在作文寫作的過程中有話可說。例如對于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習作——《設立新節(jié)日》,我結合中秋節(jié)這一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進行文化的滲透與精神思想的傳播。小學生的思維很活躍,通過設計自己心中的節(jié)日可以讓學生在文中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的思想感情。
總而言之,對于小學語文教學而言,作文教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結合當前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認真分析,總結原因,并結合當前素質(zhì)教育的理念,不斷改革和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從而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馮春,韓寧.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知識經(jīng)濟:教育時空,2014(08):155.
[2]陳斌.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課程學習(下):問題研究,2014(03):112-113.
[3]符秋霜.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策略分析[J].亞太教育,2016(11):181.
[4]張惠.淺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策略[J].吉林教育,2017(0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