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靜
北宋(公元960~1127年)是中國歷史上繼五代十國之后的朝代,傳9位皇帝,享國167年。北宋是中國貨幣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時期。由于較長時間的相對統(tǒng)一和社會安定,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生產(chǎn)得到恢復(fù)和發(fā)展,科技、文化、經(jīng)濟(jì)等方面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jìn)步。大都市出現(xiàn)繁榮景象,中小城鎮(zhèn)星羅棋布,鄉(xiāng)村貿(mào)易活躍,市場掙脫了舊有模式的束縛,商品經(jīng)濟(jì)的發(fā)展進(jìn)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在此基礎(chǔ)上,貨幣經(jīng)濟(jì)也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錢幣鑄造量令人咂舌。
北宋錢幣極具特色,概括起來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其一,在錢幣上鑄以年號作錢文,基本上成為定制,為以后備朝所相繼采用,成為中國貨幣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宋代以前的貨幣,春秋戰(zhàn)國的刀幣、布幣還留有以物易物的痕跡,秦漢流通的半兩、五銖錢還以重量作貨幣的名稱,唐代高祖廢五銖錢,鑄行開元通寶錢,取其“開辟新紀(jì)元通行寶貨”之吉意,“開元”并非年號。到了北宋,除太祖開國時所鑄宋元通寶錢仍沿用唐制外,剩余8位皇帝都用年號作錢文,在中國貨幣史上,為以前所沒有的進(jìn)步。其二,把同一年號錢的錢文鑄成兩種或三種不同書體,俗稱“對子錢”或“三書體錢”。同一年號三種書體的錢幣,在中國貨幣史上,可以說是獨(dú)一無二的創(chuàng)舉。所謂“對子錢”和“三書體錢”,就是錢幣的大小、厚度、質(zhì)地完全相同,錢幣的面、背、穿、肉、郭等造型上完全一致,僅采用兩種或三種不同書體共花錢文,成為相同錢文一對或一套的錢幣。其三,錢文講究書法,不少錢文書體都出于名家,有較高的藝術(shù)價值。宋太宗趙炅喜歡收藏歷代帝王和名家墨本,曾命翰林侍書王著編輯過《淳化閣帖》,自己也善書法,“淳化元寶”和“至道元寶”的錢文都由宋太宗用楷、行、草三體親書,人稱“御書錢”。在中國繪畫史上有一定地位的宋徽宗趙佶,不僅常在收藏的書畫上用小楷題簽,而且不少錢文亦留下他的筆跡,如“崇寧通寶”“大觀通寶”“政和通寶”“宣和通寶”等錢文,都是宋徽宗御筆,特別是崇寧錢、大觀錢最為著名,用筆細(xì)長挺拔如鐵畫銀鉤,筆勢勁逸雋美,人稱“瘦金體”“鐵錢書”,歷來為廣大泉友及書法愛好者所追捧。宋代的四大書法家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蔡襄,在宋錢文字上亦留下不少珍貴的書法,蘇東坡書寫的“元豐通寶”“元祜通寶”錢文,筆法雄渾,姿態(tài)凜然,號稱“東坡元豐”和“東坡元祜”。
河北博物院藏有北宋錢幣數(shù)萬枚,現(xiàn)擇其精粹珍品,以饗廣大讀者朋友。
宋元通寶(圖1),宋太祖趙匡胤建隆元年(公元960年)鑄造,是整個宋代的第一種鑄錢,錢式沿襲五代時周元通寶。內(nèi)方而外圓,周郭較闊,大多光背。錢文“宋元通寶”對讀,仿“八分書”(隸書的一種),形制仿唐開元通寶。書體比較有趣,四個字卻有兩種書體,“宋元”二字更接近楷書,“通寶”二字隸書意味濃厚。
太平通寶(圖2),宋太宗趙炅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4年)鑄造,是宋代第一種年號錢。錢文“太平通寶”對讀,書體與宋元通寶類似,隸書與楷書結(jié)合,“太平”接近楷書,“通寶”接近隸書,厚重而端莊。
淳化元寶(圖3),宋太宗趙炅淳化元年(公元990年)鑄造。錢文“淳化元寶”旋讀,為太宗親自書寫,分楷書、行書、草書三體,開“御書錢”之先河。
至道元寶(圖4),宋太宗趙炅至道年間(公元995—997年)鑄造。錢文“至道元寶”旋讀,亦由太宗親書,分楷書、行書、草書三體,楷書參用隸書意味,含蓄端莊、渾厚飽滿,行書結(jié)體得中、雋永流暢,草書神采飛揚(yáng)、功力深厚、出神入化。
咸平元寶(圖5),宋真宗趙恒咸平年間(公元998~1003年)鑄造。錢文“咸平元寶”旋讀,楷書,棱角分明,有魏碑遺風(fēng),傳為真宗御筆。
景德元寶(圖6),宋真宗趙恒景德年間(公元1004~1007年)鑄造。錢文“景德元寶”旋讀,楷書,“德”字省略一橫。
祥符元寶(圖7)、祥符通寶(圖8),宋真宗趙恒大中祥符年間(公元1008~1016年)鑄造。祥符錢出世以來即被民間作為“吉祥錢”收藏或贈予,它象征祥瑞符命,福、祿、壽之寓意,青年男女也多以此作為定情之物。錢文“祥符元寶”“祥符通寶”旋讀,楷書,端正嚴(yán)謹(jǐn),頗有唐風(fēng),傳為真宗御筆。
天禧通寶(圖9),宋真宗趙恒天禧年間(公元1017~1021年)鑄造。錢文“天禧通寶”旋讀,楷書,唐風(fēng)濃厚,據(jù)傳亦真宗御筆,書風(fēng)堅實厚重。
天圣元寶(圖10),宋仁宗趙禎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鑄造。由于鑄期短暫,尤顯珍貴。史料記載,公元1022年宋真宗駕崩時,遺詔由皇太子趙禎即位,是為仁宗。趙禎時年13歲,還不懂政事,便由皇太后(明肅皇后)垂簾聽政。其年號“天圣”,拆字作“二人圣”,意為兩個圣人共同執(zhí)政。錢文“天圣元寶”旋讀,有楷書、篆書二體,楷書勁秀端莊,篆書有“九疊”“玉箸”之意,流轉(zhuǎn)優(yōu)雅。
明道元寶(圖11),宋仁宗趙禎明道年間(公元1032—1033年)鑄造。錢文“明道元寶”旋讀,有篆書、楷書二體,篆書有“九疊”“玉箸”之意,楷書有魏碑風(fēng)貌。
景祐元寶(圖12),宋仁宗趙禎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鑄造。錢文“景祐元寶”旋讀,有篆書、楷書二體,篆書有“玉箸”之意,楷書見棱見角,有魏碑風(fēng)貌。
皇宋通寶(圖13),宋仁宗趙禎寶元二年至皇祐末年(公元1039~1053年)鑄造。錢文“皇宋通寶”對讀,有篆書、楷書二體,篆書有古篆風(fēng)貌。
慶歷重寶(圖14),宋仁宗趙禎慶歷年間(公元1041~1048年)鑄造。錢文“慶歷重寶”對讀,楷書,棱角分明,穩(wěn)健沉雄,有魏碑遺風(fēng)。
至和元寶(圖15)、至和通寶(圖16),宋仁宗趙禎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鑄造。錢文“至和元寶”旋讀,有隸書、楷書、篆書三體,隸書風(fēng)格接近楷書,楷書風(fēng)格接近行楷,尤其“元”字的下半部分更有行書連筆特征,篆書極富大篆古意且又不失“玉箸”之秀雅。錢文“至和通寶”對讀,字體與至和元寶類似。
嘉祐元寶(圖17)、嘉祜通寶(圖18),宋仁宗趙禎嘉祐年間(公元1056~1063年)鑄造。錢文“嘉祐元寶”旋讀,有楷書、篆書二體,楷書有隸意,篆書似“玉箸”。錢文“嘉祜通寶”對讀,亦有楷書、篆書二體。
治平元寶(圖19)、治平通寶(圖20),宋英宗趙曙治平年間(公元1064~1067年)鑄造。錢文“治平元寶”旋讀,有楷書、篆書二體。錢文“治平通寶”對讀,亦有楷書、篆書二體。元寶、通寶錢中的篆體各有兩種篆法。
熙寧元寶(圖21)、熙寧重寶(圖22),宋神宗趙頊熙寧年間(公元1068~1077年)鑄造。熙寧元寶系小平銅錢,錢文“熙寧元寶”旋讀,有篆書、楷書、隸書三體,篆書古意甚濃,楷書唐風(fēng)渾厚,隸書中正端莊。熙寧重寶系大錢,錢文“熙寧重寶”旋讀,亦分篆書、楷書、隸書三體。
元豐通寶(圖23),宋神宗趙頊元豐年間(公元1078~1085年)鑄造,在宋錢中,元豐錢鑄額最大,出土數(shù)量也最多。錢文“元豐通寶”旋讀,有篆書、隸書、行書三體,一字?jǐn)?shù)體,字形多變,書法藝術(shù)水平頗高。特別是其中的隸書錢文,結(jié)構(gòu)嚴(yán)整,筆鋒雄健,相傳為蘇東坡手跡,有“東坡元豐”之稱。
元祐通寶(圖24),宋哲宗趙煦元祐年間(公元1086~1093年)鑄造。錢文“元祐通寶”旋讀,有行書、篆書二體,據(jù)傳出自司馬光、蘇東坡之手。行書文字瀟灑奔放、不拘一格,有超世脫俗之感,篆書古意甚濃。
紹圣元寶(圖25),宋暫宗趙煦紹圣元年(公元1094年)鑄造。錢文“紹圣元寶”旋讀,有篆書、行書、隸書三體,篆書近乎小篆味道,行書酣暢淋漓而勁秀得體,隸書端莊、大氣,不失優(yōu)雅。
元符通寶(圖26),宋哲宗趙煦元符年間(公元1098~1100年)鑄造。錢文“元符通寶”旋讀,有楷書、行書、篆書三體,楷書形態(tài)工整而品格雋美,行書筆隨意行、瀟灑無拘,篆書多取“玉箸”筆意。
圣宋元寶(圖27),宋徽宗趙佶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鑄造,也是宋仁宗皇宋通寶之后另外一種未以皇帝年號命名的非年號錢。錢文“圣宋元寶”旋讀,有行書、篆書二體,行書俊朗有力,篆書長“寶”字蓋,字形優(yōu)美。
崇寧通寶(圖28)、崇寧重寶(圖29),宋徽宗趙佶崇寧年間(公元1102~1106年)鑄造,崇寧是宋徽宗趙佶的第二個年號,其取繼承宋神宗常法熙寧之意。錢文“崇寧通寶”旋讀,為徽宗親書,字體剛健瘦硬,別具一格,號稱“瘦金體”。“寶”“寧”二字冠點稍長且微向左傾,長點“崇”字,斜丁“寧”字,高走之“通”字均為其重要特征。錢文“崇寧重寶”對讀,隸書,書法雅致莊重,古樸方正,法度嚴(yán)謹(jǐn),渾厚有力,相傳出自權(quán)臣蔡京之手。
大觀通寶(圖30),宋徽宗趙佶大觀年間(公元1107~1110年)鑄造。錢文“大觀通寶”對讀,瘦金體,亦為徽宗親書,銅質(zhì)厚重,鑄造精致。
政和通寶(圖31),宋徽宗趙佶政和年間(公元1111~1117年)鑄造。錢文“政和通寶”對讀,分篆書、隸書二體。特色之處是隸書中雜有楷意,也被一些人稱作楷書。
宣和通寶(圖32),宋徽宗趙佶宣和年間(公元1119~1125年)鑄造,“宣和”乃皇上常處“宣和殿”命其年號。錢文“宣和通寶”對讀,鑄工工藝優(yōu)良,錢文書法富于變化,分篆書、隸書二體。
可以說,北宋錢幣承載著中華民族在那個時代融經(jīng)濟(jì)、政治、藝術(shù)、文化、民俗為一體的歷史精神,北宋的錢幣在數(shù)量上、種類上、工藝上都堪稱古錢之最,在藝術(shù)高度上也秉承了美學(xué)巔峰時代的諸股藝術(shù)特征,遠(yuǎn)超歷代前朝,而后世也難以與之比肩,同時又開了“御書錢”之先河。北宋錢幣文化的多彩多樣,在中國貨幣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