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洋
摘? 要:官渡之戰(zhàn)前,袁紹手下謀士成群,智囊云集,然而袁紹愎過而好勝,疑其所不當疑,信其所不當信,親小人,遠賢臣,致使人才大量流失,由強變?nèi)?,終致滅亡;曹操則恰好相反,唯才是舉,求賢攬才,發(fā)揮人才的群體優(yōu)勢,使“勢力”和“智力”相依相求,由弱克強??计湓?,乃在于曹操善于用人和袁紹不善用人,說明了“人才是立國興邦之本”的道理。
關(guān)鍵詞:曹操;袁紹;人才;用人之道
姜子牙興周八百載;管仲佐齊桓公,尊王攘夷,春秋稱霸;范蠡、文種助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終能“三千越甲可吞吳”;張良、陳平輔劉邦,擊敗項羽,建立大漢王朝……謀士們“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他們的智謀在統(tǒng)治者立國興幫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封建社會中,凡有霸王之志的英雄,如果沒有一批忠實而智勇雙全的人オ,那么在群雄逐鹿的競爭中就必然失敗?!度龂萘x》里的那些富有清醒頭腦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莫不把聚攬人才擴充自己的實力看著是決定競爭勝敗的關(guān)鍵因素:像曹操的“吾任天下之智カ,以道御之,無所不可”,劉備的“舉大事者,必以人為本”,孫權(quán)的“能用眾力,則無敵于天下;能用眾智,則無畏于圣人矣”,還有周瑜的“自古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等等。
與他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袁紹,在他的麾下并不缺乏人才。袁紹出身四世三公的名門望族,具有“姿貌威容,能折節(jié)下士”的雄略氣質(zhì),囊括天下四州之地。在十常侍專權(quán)時,他力主謀殺宦官;在董卓擅權(quán)亂政時,他因反對董卓而單騎出逃京城;在群雄討伐董卓時,他又被其他諸侯公推為盟主。數(shù)年之間,豪杰之士多歸之,門生故吏遍天下,田豐、沮授、審配、逢紀、辛評、郭圖、辛毗、許攸等謀士為之謀略,顏良、文丑、高覽、張郃等勇士為之統(tǒng)軍,可謂積聚了爭奪天下的優(yōu)勢。然而,袁紹并未將這些優(yōu)勢在群雄逐鹿中發(fā)揮出來,反而親手毀掉這些優(yōu)勢。官渡一戰(zhàn)最能說明這一點。在這場戰(zhàn)爭中袁紹充分暴露出其不善用人,甚至迫害人オ的弱點,也正是由于此,直接導致其手下的人才要么棄袁投曹,要么忠君致死,而留下來為他出謀劃策的也人心各異,明爭暗斗。在小說第22回中,袁紹聚眾商議興兵討伐曹操,其手下謀士為此展開激烈爭論。田豐、審配、沮授、郭圖、許攸、荀諶他們的分析都有著極大的片面性和矛盾性,且各固執(zhí)己見,意見嚴重分歧,而袁紹不能綜合分析做出決斷,既不重視自己的劣勢,即田豐所分析的“兵起連年,百姓疲憊,倉廩無積”,又忽視了敵人的優(yōu)勢,即沮授所分析“制勝之策,不在強盛。曹操法令既行,士卒精練。”反而只欣賞自己的優(yōu)勢,采用了許攸、荀諶的“以眾克寡、以強攻弱”的片面主張,起兵伐曹,結(jié)果損兵折將一一大將顏良、文丑被殺,并與曹軍在官渡上形成了軍事上的膠著狀態(tài)。田豐、沮授多次勸諫袁紹,然而袁紹剛愎自用,先后將他們囚入獄中。官渡失敗,田豐被迫自刎于獄中;沮授也因忠貞于袁紹,被曹操怒殺;審配、逢紀、辛評、郭圖等謀士則相互傾軋,屢進讒言,在關(guān)鍵時刻使田豐、沮授、許攸的妙計未能施展,坐失戰(zhàn)略良機。劫烏巢孟德燒糧,至此,袁紹敗局已定。
袁紹其人“外寬內(nèi)忌,好謀無決”?!巴鈱挕薄ⅰ昂弥\”決定了他喜歡折節(jié)待士自譽,亦能聚才?!皟?nèi)忌”、“無決”決定了他“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袁紹每次聚眾商議決策,帳下謀士往往各抒己見,意見相左,這時袁紹往往“躊躇不決”,優(yōu)柔寡斷,不知取舍,反而經(jīng)常聽信讒言,拒諍怨諫,使得其帳中多讒臣少諍士,內(nèi)部不能團結(jié)一心。荀彧、郭嘉、許攸正是看到這一點離他而去,高覽、張郃受讒言陷害被迫臨陣倒戈,忠諫之士田豐、沮授未能施展其才智就魂歸地府了。對此羅貫中引詩曰:“昨朝沮授軍中失,今日田豐獄內(nèi)亡。河北棟梁皆折斷,本初焉不喪家邦!”曹操攻占冀州后,曾在袁紹墓前回憶過當年兩人的一段對話:“昔日吾與本初共起兵時,本初問吾曰:‘若事不輯,方面何所可據(jù)?’吾問之曰:‘足下意欲若何?’本初曰:‘吾南據(jù)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吾答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睆脑艿膶υ捴锌芍B只知爭天下靠地利和兵力,卻不知人オ本身就是最活躍的實力,操則看重的是人オ和謀略。二者相比,重地輕人的,失人失地;愛人用才的,得人得地。諸葛亮說:“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這十分準確地概括了人オ的智謀在爭霸天下中所起的歷史作用。
曹操對待人才的態(tài)度又是怎樣的呢?知人善察的曹孟德一領(lǐng)充州牧后,便“招賢納士”,荀彧來投,操與之談論兵書戰(zhàn)策和安邦定國之道,喜曰:“此吾之子房也?!惫螒鲝],操與之“共論天下之事”,喜曰:“使孤成大業(yè)者,必此人也?!痹谡鳛趸笗r,郭嘉生病,操泣曰:“因我欲平沙漠,使公遠涉艱辛,以致染病,吾心何安?”曹操善待郭嘉,郭嘉也至死忠貞,死后仍留計幫助曹操不動一兵一卒輕取遼東。戰(zhàn)官渡本初敗績,操于紹所棄圖書中檢出書信一束,皆許都及軍中諸人與紹暗通之書。操左右日:“可逐一點對姓名,收而殺之?!辈偃眨骸爱斀B之強,孤亦不能自保,況他人乎?”遂命盡焚之,更不再問。上述無一不體現(xiàn)了曹操的愛オ、借オ、重オ,也只有這樣臣下オ會誓死相報,“士為知己者死”,荀氏叔侄、郭嘉、程昱等對曹操及其曹魏事業(yè)忠心耿耿,一片赤誠。曹操愛オ,也更會用才?!度龂萘x》中有17次描寫曹操“聚眾謀士商議”,自覺地發(fā)揮手下謀士的整體功能。遇到?jīng)Q策時,謀士們能精誠合作,齊心協(xié)力地為操出謀劃策,就算意見分歧時,他們也沒有互相攻擊,而是服從曹操的最終決定,而曹操也能綜合分析對比各種意見,決斷最佳對策。就這樣,曹操廣攬?zhí)煜氯瞬?,發(fā)揮群體優(yōu)勢,慢慢由弱小到強大,戰(zhàn)敗袁紹,統(tǒng)一北方,于是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前提。
袁紹死后,羅貫中引詩嘆曰:“空招俊杰三千客,漫有英雄百萬兵?!惫俣芍畱?zhàn)前,袁紹手下謀士成群,智囊云集,與曹操相比可謂優(yōu)勢明顯,然而袁紹愎過而好勝,疑其所不當疑,信其所不當信,親小人,遠賢臣,致使人才大量流失,由強變?nèi)?,終致滅亡;曹操則恰好相反,唯才是舉,求賢攬才,發(fā)揮人才的群體優(yōu)勢,使“勢力”和“智力”相依相求,由弱克強。
參考文獻
[1]陳壽.三國志[M].北京:中華書局,1959.
[2]羅貫中.三國演義(補正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