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妍妍
小學語文教材中選擇一些簡單的古詩詞內容,為學生提供豐富學習感知機會,如何對這些古詩詞進行到位解讀,是擺在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小學生文學閱讀基礎還比較低下,對古詩詞的理解也比較膚淺,如何讓學生能夠進入詩詞描繪的境界,體味到詩詞的韻味,考驗教師的教學智慧。教師要注意精選教學視角展開教學思考,引導學生逐漸掌握古詩詞的學習之道。
一、從景韻上梳理描寫紋路
古詩詞大多以寫景抒情、托物言志為主要構建方法,自然不乏寫景狀物的內容,教師在詩詞內容解讀時,需要讓學生建立有形感知,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直觀展示,將古詩詞中的景物進行圖片、動畫、視頻展示,給學生帶來活的畫面,讓學生自然進入到古詩詞描繪的景色情境之中,這有助于進一步發(fā)掘古詩詞的內涵。
如教學部編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暮江吟》,這首詩中描寫了多種景物,教師在引導學生誦讀時,先讓學生觀看一組文本插圖,說說圖畫中都涉及到哪些景物。學生開始觀察圖片信息,并結合古詩內容進行梳理,很快就找到了一些景物:殘陽、江水、露珠、月牙等。教師讓學生認真體會作者的描寫角度,感受景物描寫的韻味。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對景物描寫有了比較直觀的感知?!皻堦柶戒佋诮?,寫的是江面暮色,一半江水被晚霞映射成紅色,一半江水卻有些暗淡,給人的感覺非常安寧舒適?!薄白屓藨z愛的是九月初三的夜晚,露珠呈現(xiàn)珍珠狀,一彎新月多么像一張弓?!苯處煂W生梳理閱讀進行歸結點評,讓學生自然進入到詩詞境界之中。
教師為學生展示一組圖片,其目的是非常明確的,就是要給學生一些直觀的提示,讓學生結合這些景物展開梳理閱讀,找到詩歌中對景物的描寫內容,體會景物描寫呈現(xiàn)出來的韻味。古詩詞借景抒情法極為普遍,教師以此展開教學引導,給學生提供更多學習思考的機會,讓學生順利進入景韻體驗之中,這是教師施教的科學設計。
二、從情韻上感受詩歌主旨
詩詞中有豐富的景物因素,這些景物的存在具有很強的觀照性,教師要從景物搭配、映襯等角度展開解讀,給學生規(guī)劃清晰完整的思考路線,以提升詩詞解讀品質。每一首古詩詞都有特定的生成背景,自然帶有社會歷史的痕跡,作者在主題設置上,也會自然接軌社會生活,這些內容也是鑒賞需要關注的。
例如,蘇軾的《題西林壁》,其景色描繪更為大氣,“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是作者游覽廬山所見,自然屬于寫景部分,后兩句則是由此生發(fā)感慨:“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是即景說理,談游山體會。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創(chuàng)作背景等內容,讓學生理解作者此時的心境,然后對詩歌主題進行深度發(fā)掘。學生根據(jù)自身理解,大多能夠給出比較合理的解讀。有學生說,蘇軾屬于浪漫主義詩人,寫出來的詩句充滿豪氣,他創(chuàng)作這首詩的時候,正是被貶職的失意階段,自然有許多感慨需要闡釋。借助游山經歷,有感而發(fā),勸慰自己要學會釋懷;也有學生認為,蘇軾借游山經歷,將抽象的道理形象化處理,給人帶來更多啟迪。教師參與互動討論:蘇軾雖然被貶官,但其思想境界是極高的,他能夠審時度勢地分析登山感悟,表達出的是一種釋然和豁達。
教師利用古詩主題探索機會發(fā)動學生展開閱讀思考,成功調動學生學習思維,從學生不同見解中可以看出,學生學習思維已經進入詩詞核心,由此建立起來的學習認知也更為深刻。學生見解呈現(xiàn)個性化,教師不做是非評價,自然是鼓勵學生展開主動思考。
三、從意韻上體味哲理內涵
“意在詩外”,這是對詩歌體裁特點的重要詮釋。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鑒賞古詩詞時,需要引導學生從“意韻”角度展開思考,對詩詞折射的豐富內涵和哲理有更深刻的認知。古人寫詩賦詞不是單純寫景狀物,而是通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式,表達對生活、對生命、對社會、對國家的某種情懷,這便是詩詞的“意韻”所在。讓學生充分感受詩詞的豐富哲理內涵,促使學生自然建立主動思考意識。
古詩詞講究意韻的呈現(xiàn),我們在閱讀古詩詞時,需要建立意韻解讀意識,這樣才能提升鑒賞水平。如王之渙的《涼州詞》,雖然這是一首曲子配的唱詞,但其韻味是十足的。節(jié)奏感很強、韻腳鮮明,讀起來朗朗上口,已經成為千古名句?!包S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教師先為學生示范誦讀,然后引導學生劃分朗讀節(jié)奏,并找出韻腳,讓學生反復誦讀訓練,感受其豐富內涵。當學生對其內容有了一定認知之后,教師讓學生展開討論:這首涼州詞要表達什么樣的哲理?學生展開討論和思考,很快就給出一些見解?!笆叺某浅卦邳S河的源頭,玉門關孤獨地聳立在那里,顯得極為凄冷。春風吹不到這里,自然看不到春色,這說明戍邊生活是極為艱苦的?!薄笆厡⑹吭⊙獖^戰(zhàn),卻得不到應有的支持和鼓勵,這才是作者要表達的內涵。當時的朝廷不顧戍邊將士死活,引發(fā)作者不滿,所以才會發(fā)出‘春風不度玉門關’的感慨?!?/p>
教師讓學生展開深度思考,對詩詞折射道理進行互動討論,給學生提供難得學習思考的機會。學生在實際互動討論中形成的學習認知是深刻的。古詩詞意韻內涵發(fā)掘有不同角度,教師給出必要的啟迪,能夠幫助學生順利進入其核心。
四、從神韻上實現(xiàn)認知內化
古詩詞帶有神韻特征,主要體現(xiàn)在畫面布設的精巧性、思想展示的深邃性、表達語言的經典性等多個方面,教師在具體解讀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詩詞鑒賞活動,讓學生透過經典名句認識作者、明鑒內涵,形成嶄新的學習感悟。特別是古詩詞名句,這是重要的學習資源,教師要讓學生在理解基礎上記憶,還要注意展開延伸解讀,讓學生真正進入詩句核心,實現(xiàn)學習認知的順利內化。
李清照的《夏日絕句》,給讀者帶來不一樣的感知體驗。提及李清照,我們自然想到婉約、抒情、哀怨等詞語?!吧斪魅私?,死亦為鬼雄。”這是多么豪邁的誓言。教師在具體施教時,讓學生針對名句展開鑒賞學習:反復誦讀這句詩,你會有什么樣的感觸呢?學生展開熱烈討論,個性觀點不斷地呈現(xiàn)出來。有學生說,人只要活著,就要爭當人中的豪杰,即使是為國捐軀了,成了鬼魂,也要做鬼中的英雄;也有學生說,這是一種愛國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告誡人們要有家國情懷,只有建立強烈的愛國意識,才能成為真正的英雄。
教師讓學生從名句鑒賞中展開課堂討論,給學生帶來心理觸動。學生各抒己見,成功進入思想交流階段,讓學生從名句解讀中感受詩詞豐富內涵,為學生認知內化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古詩詞有濃郁的韻味,教師從“境界”角度展開教學引導,讓學生體味古詩詞深邃的景韻、情韻、意韻、神韻的精妙,實現(xiàn)學習認知的自然升華。課程標準對古詩詞教學沒有太高要求,教師要自覺追求教學高界,給學生提供更多品鑒機會,讓學生自覺建立鑒賞意識,并在品味詩詞韻味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內化學習認知。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王橋小學(2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