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健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讓文化融入教學之中,讓數學教學變得有趣,讓學生產生探索知識背后內容的欲望,能促進學生探究意識的提升。本文主要從彰顯文化內容、突出文化引領、強化審美感悟等角度闡述小學數學文化滲透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文化滲透;策略
一、彰顯文化內容,關注學生需求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僅僅限于對內容的把握,未能對知識背后的文化加以理解。教師只有讓數學與文化相融,引領學生由易到難、螺旋上升式地接觸數學,才能讓學生真正感受數學思想的魅力。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學習習慣,教師在滲透數學文化時要了解學生已具備的認知基礎,了解學生學習新知時會存在哪些困難?需要怎樣的幫助?哪些是學生需要重點理解的內容?學生對小數歷史發(fā)展有著怎樣的了解?選擇怎樣與學生的認知發(fā)展相匹配的游戲?學生有哪些興趣愛好、生活經驗?教師只有準確地把握學情,才能在教學中合理地滲透數學文化,從而促進學生對數學文化的感知。
二、突出文化引領,強化數學活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滲透數學文化,幫助學生建立數感,促進他們運算能力的提升。教師要合理地設計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讀寫小數的技能,讓他們能運用加減乘除等基本算理進行運算。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小數的發(fā)展史,感受其折射出的數學精神,幫助學生靈活運用小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促進學生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感悟、數學思維的理解。教師要選擇貼近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內容,立足學生的學習起點,通過活動增進學生的體驗,提升學生的興趣,發(fā)掘學生的自主潛能。教師要讓學生借助整數、分數來理解小數內容,為學生搭建合理的知識框架,增進學生對小數的認識。教師可以營造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探索知識,讓抽象的知識變得易于理解。如在蘇教版三下《認識小數》一課教學中,教師要呈現一些文具的價格,有8元、6.4元、3.5元、12元,讓學生說說這里面有哪些數是我們經學過的?剩下的數我們認識嗎?你能將這些數加以分類嗎?教師呈現搜集到的一些數據,如學生的身高、體重、自動筆芯的粗細、學生的跳遠成績等,讓學生來認識這些小數。這樣的活動一下子就調動了學生的興趣,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氛圍,促進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教師可以基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啟發(fā)引導,讓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融人數學文化步步探索;引導學生利用自己對整數、分數的了解,層層深入,探尋小數計算的算理,從而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提升。
三、強化審美感悟,促進文化滲透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師生互動,設計具有趣味性的問題,滲透數學文化,活躍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對小數學習內容的理解。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小數的發(fā)展史,讓學生了解相關的名人典故、歷史淵源,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要依托數學游戲活躍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小學生運用數學語言表達算理的能力不足,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游戲過程,鍛煉他們的表達能力、合作意識。教師要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要將小數與米、元、千克等單位結合起來,以形象化的內容促進學生對小數知識的感悟和理解;要引領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解決與小數相關的問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領會小數背后傳遞的數學精神。
四、結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將數學文化滲透于教學內容之中,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拓展學生的視野,發(fā)展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楚廷.數學文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