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東
葉公問子路,對孔子什么印象?子路是孔子最貼心的學生之一,本來應該脫口而出,子路沒有。同為孔門弟子,宰我說:“夫子賢于堯舜遠矣?!弊迂曊f:“自生民以來,未有夫子也。”有若說:“出于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于孔子也?!边@些話神采飛揚,后來都被記錄在《孟子》里。平日慣于“率爾而對”的子路,這回竟訥訥無言??鬃勇勚耸?,啟發(fā)他,“你何不這樣告訴他:那個老頭的為人啊,不過就是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罷了。”
這樣樸素無華的話,是孔子的自我評價,和宰我等人的評價相距何啻天壤。我5歲開始讀《論語》,幾十年來,對這段話一直耿耿于懷。特別是當自己也到了“老之將至”的年紀,對這段話的體會更是格外深。子路也一定不會想到,用一句“學而不厭”,就能夠概括老師令人仰慕的人生境界。
孔子說“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骨子里就是“學而不厭”四個字?!鞍l(fā)憤忘食”說的是學習精神,“樂以忘憂”說的是何以“不厭”,“不知老之將至”說的是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沒有一天停頓,沒有一天自滿。三個短句,把“學而不厭”四個字做了一次全方位、多層次的闡釋,妙不可言。
孔子為什么追求“學而不厭”的人生境界?因為“學而不厭”實在是天下最有內涵的生活方式。一個人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道德修養(yǎng)、豐厚的文化傳承、頑強的奮斗精神、開闊的家國視野、高尚的人文情懷,以至優(yōu)雅的生活風度,種種人生追求,都可被“學而不厭”四字涵蓋。
孔子是“學而不厭”最優(yōu)秀的實踐者。他為了理想,一生席不暇暖,棲棲遑遑。他說:“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意思是如果有人用我,我就要在東方復興周禮啊。這個理想,本身就從學習中來。他到處向人學禮,之杞,之宋,到最有可能發(fā)現(xiàn)古禮的地方去,反復調查研究,連“史之闕文”也不輕易放過。“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其“樂”可見一斑。所謂“樂正,《雅》《頌》各得其所(糾正錯亂,使《雅》《頌》各詩篇回歸原來的樂章,排除錯訛的音律)”,正是他“學而不厭”的具體成果之一。
孔子主張向一切人學習。他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碧撔暮脤W,人皆可師。善者固我?guī)煟簧普咭辔溢R。他的奧秘,在一個“擇”字,“其善”“其不善”,他有自己的標準。從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到子產、晏嬰,一直到“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伯夷、叔齊餓于首陽之下,民到于今稱之”,都是他的“明鏡”。做事,他更有實事求是的尺度。他說:“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雖違眾,吾從下。(用麻布做禮帽,是以前的規(guī)定;現(xiàn)在都用絲綢,比較節(jié)約,我隨大眾。在堂下拜見君主,是以前的規(guī)定;現(xiàn)在都在堂上拜,沒有禮貌。雖然違反大眾,我還是贊同在堂下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媚俗,不一概而論,即使被人嘲笑,他依然堅持自我。
“學而不厭”給孔子帶來了巨大的精神愉悅。他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不斷警告自己:“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又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彼簧灰晕镔|待遇為憂,就是因為有這種強大的精神支柱?!帮埵枋筹嬎哦碇?,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比瞬豢捌鋺n,他卻甘之如飴,根本原因還是在“學而不厭”。
孟子說“孔子之謂集大成”,絕非溢美之辭。“集大成”是孔子一生“學而不厭”的豐碩成果。儀封人說“天將以夫子為木鐸”,預見孔子會成為東方文化的傳播者,這種預見亦非無知妄說。正是從“學而不厭”一步一步積累起來,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向前走,孔子才得以成為孔子,成為東方文明和東方文化的第一位集成者和傳播者。這樣的人生境界,以他一生“學而不厭”的經歷作底色,經過兩千五百年風雨洗禮,依舊無比動人。
編輯 張秀格 gegeprett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