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范兒
什剎海邊有位有名的大爺,自稱“金老頭”,是位不折不扣的“老北京”。他不但對后海一帶的歷史典故、趣聞軼事如數(shù)家珍,還能說會唱,更有一手自創(chuàng)的絕活兒,多才多藝,令人嘆服。
早就聽聞金老爺子有一個“百寶箱”,里邊裝了些什么呢?打開一看,讓人眼前一亮—都是些逼真又精致的小玩意兒。
這些小玩意兒都是干什么用的,年輕人還真不知道,有點兒歲數(shù)的人卻一看就明白,而且會覺得格外親切。
早年間賣小魚的用什么家伙什兒?烘籠到底是什么樣子?剃頭挑子、糞桶、水桶都是啥樣?金大爺用廢舊材料一一做了出來。雖說每個都只有巴掌大小,但該有的配件、該具備的功能一樣不少:餛飩攤子里能掏出成套的碗,貨郎挑里有五顏六色的針頭線腦……
老爺子把他親手做的這些寶貝裝進了“百寶箱”,也把老北京的民俗文化和老北京人兒時的美好記憶都裝了進去。
金大爺想起做老物件,是因為幾年前社區(qū)要辦一次老年人書畫展。不會“行文作畫”的他也想?yún)⒓右幌?,就試著做了一套巴掌大小、老北京人冬天常用的火爐子。沒想到,這套火爐子成了當年展出時的“明星展品”,很多老年人都拉著金大爺在他的這套作品前合影留念,說“以后也好告訴小孫子,免得他們將來都不知道這都是什么家伙什兒了”。
如今的年輕人,還真沒幾個認識這東西的—家家都用上了暖氣,誰家還生爐子??!殊不知,生火在昔日老百姓的生活中可是一件大事。俗話說“開門七件事,爐火應(yīng)為先”,和煤爐子有關(guān)的那些往事留在很多老人的記憶里。金大爺做的這一套爐具包括火筷子(通條)、拔火罐、白鐵壺、支爐、水汆兒、烘籠等等,它們都是做什么用的呢?
過去老百姓居家過日子,火爐子是十分重要的生活物資,燒水、做飯、取暖都離不開它。爐子一般是鑄鐵制作的,會過日子的人家會給它增加一些附件,以便發(fā)揮其最大功效。家里有嬰兒的,會置辦一個鐵絲編就或是竹篾編成的烘籠,架在上面烘烤洗過的小衣服、尿褯子。
水汆兒又是什么呢?梁實秋先生在《雅舍小品》中提到,他家舊時在爐子上長年坐一個水汆兒,水汆兒里煮著濃得發(fā)苦的茶鹵,想喝茶時用茶鹵兌上開水。這段對舊時京華風(fēng)俗的描寫,常引發(fā)不少人的悠長回味。外頭寒風(fēng)凜冽、天干物燥,掀開門口的棉門簾進到屋里,爐子上坐著的水壺滋潤得室內(nèi)一片氤氳,混合著家居特有的氣味,那種溫暖是暖氣不能比擬的。
爐膛上一般會裝一圈烘烤用的鐵架子,或是支爐,像倒扣過來的砂鍋一樣,上面有很多小窟窿眼兒,烤個饅頭、窩頭之類的食物很是方便,把土豆、紅薯切成片放在上面,有半天也就烤熟了。
上口小、下口大,像個喊話筒似的東西就是拔火罐。不是現(xiàn)在用來給人拔罐的那種,而是以前生爐子常用的,可以擱在煤球爐子里,主要是為了把煤球燒起來。晚上封火前,要先添加煤球,待煤球燒一小會兒,再用火蓋兒蓋好,爐子上架壺水,用余溫加熱,早晨用來洗漱。這便是昔日北京的生活。
這兩年,金大爺又開始做那些逐漸消失的老行當叫賣時用的家伙什兒?!白鲞@個,是因為過年的時候看見廟會上有人表演叫賣,還上了電視??墒撬玫奶糇硬粚Αu小魚的挑子可不能兩頭都是笸籮。”
金大爺做的賣小魚的挑子,一頭是分了好幾個格子的淺木桶,上面還放著一個小瓷碗;另一頭是柳條筐,上面扣著好幾個“玻璃缸子”?!皽\木桶里分別裝著不同價格的小金魚,顧客要哪種,賣小魚的就拿小瓷碗給舀哪種;后頭的柳條筐里墊著稻草,裝著搭售的魚缸?!?/p>
做了賣小魚的挑子后,金大爺?shù)呐d趣被勾了起來,又陸續(xù)做了貨郎挑子、補鍋匠的挑子、賣炸丸子的車子、剃頭挑子、賣切糕的車子、送水車、糞車、賣餛飩的車子、賣劈柴的車子、腳行里給人代步的獨輪車、賣冰棍的車子……每一個都是手掌心大小,但一處細節(jié)都沒落下。
老爺子做的獨輪水車,旁邊的桶是圓的,而糞車旁邊的桶是方的,而且是木頭的?!盀槭裁床挥描F的呢?因為糞桶要背著,鐵家伙冬天貼著身子太冷。”
賣炸丸子的車子,一頭是鐵鍋,上面的木頭鍋蓋能掀開,旁邊還有兩個小碗,里面分別盛著“香菜末”和“芝麻醬”;另一頭安著玻璃柜子,挪開柜子,車里還掏空了,用鑷子能從里面夾出碗筷來。金大爺笑著回憶:“多數(shù)都在十三中門口賣,香著呢?!?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2/03/14/qkimageslnbllnbl201912lnbl20191211-3-l.jpg"/>
賣切糕的車子上,不僅有“切糕”和掀開一角的白蓋布,車把上還掛著裝包裝紙的兜子,泡刀桶、刀都鑲了銅。“這你不能馬虎。以前賣切糕的好多就是特別講究,那都是必須鑲銅活兒的,要的就是锃光瓦亮、干凈利索,這樣人家才愿意買你的東西?!?/p>
拉洋片的小攤也做得非常精心:下面柜子的把手都刷上了顏料,攤子上面做了鑼鼓镲,還有一個綢子條,表演用的玻璃彩繪也都畫了出來?!懊坷粡埰?,拉洋片的就把內(nèi)容給唱出來。一般是兩分錢看一回,都是老故事。連看帶聽,這在那時候就是享受啦?!?/p>
雖然做了一大箱子的老物件,花費了很多時間,但金大爺?shù)靡獾卣f,他沒有為此花一分錢—這些東西都是用廢舊材料一點點做成的。
襪板是把冰棍桿打磨光滑了做成的;賣小魚的笸籮是把茶葉盒子的蓋銼好了當?shù)鬃镱^的格子是把茶葉盒子切割后安上的;魚缸是用老伴吃過的藥丸子的外殼做的;排子車的車把用的是一次性筷子……
“又環(huán)保,做著又能消食解悶,還能跟大家講講以前的事兒,自己挺開心?!闭f起為什么對這些玩意兒如此鐘情,金老爺子說,他除了喜愛民俗文化,想重溫兒時記憶,還為了老有所樂。
金老爺子說,一般情況下,一個模型從原材料的收集到制作完成需要10天左右的時間。慢工出細活。他對每一個模型的細節(jié)都精益求精,有時候做得入迷,連吃飯都忘了。
這些玩意兒雖小,意義卻大。在金老爺子眼里,這些模型遠遠不只是長、寬、高不到20厘米的廢舊材料組合,而是70載歲月留下的痕跡和回味。雖然現(xiàn)在的生活中早已不見了它們的蹤跡,但是在老北京人眼里,那可是載滿了酸甜苦辣的生活記憶。
如今已經(jīng)76歲的金老爺子仍舊精神抖擻,經(jīng)常騎著自行車穿街走巷。他給民俗協(xié)會做老行當?shù)哪P?,還接受學(xué)校的邀請,進校園給孩子們講老北京民俗,普及傳統(tǒng)文化。他還有一件特別想做的事,就是搜集童謠,因為那些簡單的句子和調(diào)子里面藏著很多故事、很多知識、很多道理……歲月也仿佛歷歷在目。
(摘自《北京青年報》2019年9月6日,一二三薦)